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集内容干货比较多,所以尽量用更多文字整理来还原讨论内容的重点。

一个审视:声音疗愈是作用在身体还是内在

01:31 声音疗愈的假设:作用在身体

02:03 到底有没有数据支撑能证明声音疗愈起到的功效

02:56 颂钵疗愈能产生的“感觉”和其他情况下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感觉吗

03:32 一个经验感受分享:在禅修营里面遇到的奇葩师兄和他的颂钵疗愈法

05:44 对于外面的老师们开课,不能盲从

接下里是一段深入的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古老的哲学和修炼方法,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表意识和潜意识来达到身心的和谐

08:27 中医理论中的动物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体的系统被分为两个主要级别:动物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动物神经系统主要关联到我们能够通过意识控制的部分,例如肌肉群的活动。相对的,植物神经系统则关联到我们无法通过意识直接控制的部分,如心脏的跳动和细胞的运作等。
这样的划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我们的身体大部分的生存运作和修复过程,并非由我们的意识所主导。这意味着,虽然我们的意识能够控制如肌肉群的活动,但对于心脏的跳动、细胞的运作等方面,我们的意识无法进行直接的干涉和控制。
进一步的,这也带来了一个启示:如果我们的意识试图去触碰或干涉那些正常情况下由“被动系统”(即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领域,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问题。换句话说,尽管我们的意识在日常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人体的许多基本生理过程中,意识的干预可能并不是必要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09:34 自愈的重要性与中医理念的探讨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都在经历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尤其是在睡眠时。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表意识或我们所说的动物神经系统得以完全休息,而我们的本能或植物神经系统则接管整个身体,进行一系列的自我修复与整理工作。这个过程可以类比为电脑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在整个晚上,身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一天所累积的“碎片”整理。若整理彻底,我们将在第二天感到精神饱满;反之,若睡眠质量不佳,整理不当,我们将感到疲倦,因为身体中累积的“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
如果一个人的夜间自我修复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他将特别需要进行自愈,因为他无法自我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这里涉及到中医的一个核心理念:治疗疾病并非完全依赖医生,而是依赖于患者自身的自愈能力。医生的角色在于帮助患者恢复这种自愈能力,例如通过解除某些阻塞,或在能量不足的地方进行刺激,进而让患者的身体重新开始正常运转。
10:32 表意识的作用与白噪音的影响
在探讨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时,表意识和潜意识的角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例如,在白噪音的应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人处于一个充满白噪音或位于一个开阔场所时,由于耳朵和眼睛无法抓住一个明显的聚焦点,表意识逐渐进入一种休息或减弱的状态,可能表现为感觉无聊、沉闷,或陷入一种昏沉的状态。
这里涉及到一个“所缘境”的概念,即意识能够攀缘进入的一个区域,通常伴随着明显的反差或鲜明的对比。例如,在观看电影时,我们的注意力可能会被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或突发的情节吸引,这是因为这些元素提供了一个明显的焦点,使我们的表意识得以锁定。
然而,当表意识在白噪音或开阔场所的环境下逐渐“歇下去”时,潜意识便开始接管更多的技能和功能。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遇到问题或困难,往往源于表意识过于强势,干扰到了潜意识的正常运作。因此,许多方法旨在“让表意识歇下去”,即通过减弱表意识的活动,使潜意识得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恢复和平衡。

11:47 关于疗愈“道”与“术”的讨论 

道眼:例如欲望这个概念,它可以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先天的欲望,比如动物的交配周期,通常在固定的时间发生。而后天的欲望,例如通过观看刺激性内容或食用刺激性食物产生的欲望,往往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这些后天的欲望并非来自于自然的生理变化,而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金导:关于全季发情的动物,除了人类,其实还有其他动物,例如海豚。他们在看到海龟时会去侵犯它们。这说明全季发情的动物并非只有人类。
道眼:即便是全季发情,这并不意味着动物在任何时候都会交配,而只是在全季都有这种可能性。这是一个关于可能性的问题。例如,人类在古代通常是在日出工作、日落休息,这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但现在,由于有了灯光等技术,人们可以在夜晚工作和活动。这种改变虽然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压力增加和心理问题的出现,因为这种生活方式透支了我们的身体和精力。
金导:关于先天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完全依靠先天的本能来生活,那会是怎样的生活呢?
道眼:“天人合一”是道家描述的一种境界,即后天的生活方式要与先天的本能相一致。这样的人只做先天本能允许他做的事情,减少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的节律生活。例如,顺应四季的变化,春天生长、夏天成熟、秋天收获、冬天休息。但现在,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已经不再完全顺应自然的节律了。
金导:我理解西方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不同,因为他们的昼夜节律与我们相反。所以他们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生活方式来生活。
道眼: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顺应自然的生活规律是一样的,只是时间的变迁不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使用各种科技的情况下,已经大大偏离了自然的生活规律。关于自愈的一个建议就是让表意识弱化,让它休息。在道家的理论中,一个能够达到“真人”境界的人,他的生活更多地是由本能驱动的,而不是由欲望驱动的。这种本能不是欲望的本能,而是一种与自然相一致的本能。
金导:实际上,我想了解的是所谓的“顺应四季”和“顺应天时”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是无法完全实现的,除非你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道眼:即便不能100%顺应,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去做。这不是一个非0即100的过程。例如,现在人们需要工作、交际,你必须启用这种后天的模式。当你需要启用它时就启用,然后避免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说,如果一项工作我们付出70%的努力就能完成,就没必要付出100%。因为额外的部分可能只是为了追求一些不必要的个人满足感。很多人其实都在做一些多余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削减这部分,就可以节省一些表意识的努力。
道眼:另外,在你独处的时间,或者在没有必要与人交流的时候,尽可能启动你的潜意识。比如在寺院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扫地、洗盘子或站岗,这些活动是治愈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强烈的表意识,表意识自然就会弱化。那个时候,你就是在孕养自己。
道眼:这是第二点,就是不需要用那么强的表意识时就尽量少用。人在一天中有自己的轨迹,你需要用100分的时候就用100分,需要用50分的时候就用50分,需要用10分的时候就用10分。而不是必须让自己无时无刻保持在100分的水平。你要给潜意识一个恢复的机会。
竹子:我好像有点理解了。所以我们做一些事情,比如晨练、八段锦或打坐冥想,这些都是在训练我们放下表意识,让潜意识更多地发挥作用,对吗?
道眼:对,尤其是太极拳,它强调的“慢”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不要用表意识,而是用感知去体验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感知在做什么?它在让你的表意识和潜意识尽可能地贴近。因为我们正常使用表意识时,它是非常快的,我们完全不知道潜意识在做什么,它只是在执行一个结果。
金导:所以,潜意识听起来是可以被控制的,对吗?
道眼:可以控制。比如说,道家修炼非常讲究吐纳,因为从生理角度来讲,脏腑中只有肺是由表意识控制的。所以,通过控制肺的频率和运动节奏,可以带动其他脏腑,产生共鸣,用它作为媒介去带动你的潜意识部分。这就是吐纳的一个关键原因。
金导:这个理论其实给我们的听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大家有了新的理解。让大家尝试一下,看看怎么能够更好地关照自己,也有一个新的程序在运行。
道眼:这是一个方法,只是用生理的方法,比如调息的方法。还有一些我们要用脑子的方法,比如最早提到的正念疗法。
正念的意思就是你时时刻刻的心念那一件事,只要跑了就把这个念再抓回来。比如说最简单的正念就是实际上我们佛家有制定的所谓的“十善业道”,但是没有学这个的普通老百姓其实做的都是“十恶”,也就是杀、盗、淫、妄等事情。这些事情有轻有重,重的我们一般也不会犯,但轻的我们每天都在犯。这些事情会导致结果也是注定的。如果持守“十善业道”,每当自己想要说一些粗话或妄语时,你的正念就会提醒你不应该这样做,这样就把它拉回来了。其实这种正念方式就是让人的潜意识趋向一种平缓的方式。你看“十恶”都是在做什么?都是在建立对立。你与别人对立,你让群体内的人彼此对立,这种对立最终都会反弹回来,让你的身心受到拉扯和撕裂。
金导:这两套理论其实是相通的,对吗?我指的是佛家和道家的理论。
道眼:本质上肯定是相通的,但如果说方法层面的话,它们的入手点是不一样的。这个说的是正念,意思就是当你每次想去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一个念头要提醒自己这件事要不要做,这就叫正念。如果没有正念的话,那就是被欲望走,就是我这个爽的劲头,怎么来我怎么去做,我怎么让自己舒服,我怎么去做,就没有一个正念,就是没有一个底层的决策模型在限制自己,它完全就即时行乐行的。

23:24 围绕着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呼吸法等概念展开,探讨它们在瑜伽和禅修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身心平衡和疗愈的效果。以及不同文化和语系下对这些概念的不同解读和应用。

竹子:在瑜伽课上,老师提到通过某些呼吸法可以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种呼吸法要求我们在大约3到5分钟内保持一种稳定的呼吸节奏。实际尝试后,你会发现很难在一分钟内保持同样稳定的呼吸频率。但通过每天的练习,当你找到并稳定在这个频率上,你似乎能在某种层面上找到平衡。
金导: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训练大脑血氧量平衡的模式。你的呼吸频率影响的唯一因素是血氧含量。你让大脑知道你当前的状态,然后它评估你的肌肉热量、氧气消耗和身体是否能支撑这一切。如果能,大脑判断你不会死,然后你经常这样做,它就接受了这个模型。
帕波:我觉得在不同的语系下,对这些概念有不同的解读。例如,你提到的呼吸法,在佛教的禅修和古印度的瑜伽中都有类似的方法。呼吸是你自带的节奏器,只要你活着就会有它。通过调整呼吸,禅修和瑜伽能够达到疗愈的目的,至少能够舒缓神经,凝聚涣散的心,舒缓紧张焦虑的心。
帕波:有时候,呼吸可能起到白噪音的作用,让你的主观意识下降,减少杂念,因为你的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这样,你能更细微地体察到体感的变化。这是一种通过专注进入禅定的方法。在佛教的修行和打坐禅修中,通常首先使用数息法来数呼吸。这种数呼吸的方法有各种不同的派别和解释。有些强调数呼吸的过程,有些强调数呼和吸之间的停顿。这些方法都是一种修行的手段。
帕波:比如,我们有一个俗语“上气不接下气”,这说明呼吸中的那个停顿没有了,呼吸乱了。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整个心态不可能是平稳的。在健身房的各种瑜伽课程中,有很多方法和理论,但这些与我们讨论的佛教里的瑜伽和古印度的瑜伽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可以慢慢学习。总之,通过呼吸法的调整,我们可以达到疗愈的目的,至少能够让神经舒缓,涣散的心凝聚,紧张焦虑的心得到舒缓。这些都是可以实践的抓手。

31:51 给听众朋友们的自我疗愈小建议:强调实际练习的重要性,即便在参加了课程之后也需要自行在家练习才行。而帕波老师提出即便只是参加一次体验课也有其价值,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实际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帕波也提到了未来可能会分享自己的体验课体验。

34:24 金子老师的情绪控制法:通过体验和记忆特定的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或皮肤的感觉)来调控和再现特定的情绪状态。

36:30 道眼师兄的“四念处”正念实践方法分享:关于正念的实践方法,强调了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或呼吸上,可以平衡和均匀分布感觉,减少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减轻烦恼。同时,这种方法也涉及到在保持正念的同时进行其他活动的技巧,以及这种实践对养护潜意识的重要性。

主播...
竹子Quince
帕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