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
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一样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一样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交流前要意识到「快思考」和「慢思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练习让我们更好地沟通?kudo文化、「没有人」文化以及边sir的「开门实验」又是什么?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姜宁老师、边思康老师和庄表伟老师从开源社区出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在开源社区内交流,有哪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我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时间线:
* 01:13 嘉宾介绍
* 03:38 本期播客的由来
* 06:43 思考问题的框架性思维
* 08:43 边 sir 提刻板印象在社区里的表现
* 12:03 边 sir 澄清快思考和慢思考的概念
* 13:47 边sir的开门实验
* 17:27 姜宁聊社区同理心的重要性
* 20:14 庄表伟聊台湾开源圈的「没有人」文化
* 33:10 边sir 在商学院接受到的训练
* 37:05 姜宁在外企与老外沟通的经历
* 39:34 开源是治理,社区是人文
* 41:01 边sir分享他之前工作沟通的经历
* 46:48 商务部的跨国沟通提示的启发
* 47:17 从夸夸文化聊到欧美的 kudo文化
* 54:38 一个好的点赞文化让批评更容易被接受
嘉宾:
边思康:蚂蚁集团技术战略发展部开源业务总监,开源办公室负责人。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开源社成员。
庄表伟:开源社理事兼执行长,前华为开源能力中心开源专家。著有《开源思索集》,以及若干博客文章。参与国家开源标准的制定工作,发起《开源人宣言》
姜宁:Apache 软件基金会董事 , ALC Beijing 发起人,Apache 孵化器导师,参与孵化了多个源于中国 Apache 孵化器项目孵化。
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一样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一样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交流前要意识到「快思考」和「慢思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练习让我们更好地沟通?kudo文化、「没有人」文化以及边sir的「开门实验」又是什么?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姜宁老师、边思康老师和庄表伟老师从开源社区出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在开源社区内交流,有哪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我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时间线:
* 01:13 嘉宾介绍
* 03:38 本期播客的由来
* 06:43 思考问题的框架性思维
* 08:43 边 sir 提刻板印象在社区里的表现
* 12:03 边 sir 澄清快思考和慢思考的概念
* 13:47 边sir的开门实验
* 17:27 姜宁聊社区同理心的重要性
* 20:14 庄表伟聊台湾开源圈的「没有人」文化
* 33:10 边sir 在商学院接受到的训练
* 37:05 姜宁在外企与老外沟通的经历
* 39:34 开源是治理,社区是人文
* 41:01 边sir分享他之前工作沟通的经历
* 46:48 商务部的跨国沟通提示的启发
* 47:17 从夸夸文化聊到欧美的 kudo文化
* 54:38 一个好的点赞文化让批评更容易被接受
嘉宾:
边思康:蚂蚁集团技术战略发展部开源业务总监,开源办公室负责人。CCF 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开源社成员。
庄表伟:开源社理事兼执行长,前华为开源能力中心开源专家。著有《开源思索集》,以及若干博客文章。参与国家开源标准的制定工作,发起《开源人宣言》
姜宁:Apache 软件基金会董事 , ALC Beijing 发起人,Apache 孵化器导师,参与孵化了多个源于中国 Apache 孵化器项目孵化。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wjsvec
2年前
北京
3
喜欢这一期😌,特别是 kudo 文化那一段真的很好
和一些 ospp 的 mentor 聊天的时候,吐槽学生沟通能力的比吐槽学生代码能力的情况还要多。
期待以后有更多的节目聊一聊开源社区中的沟通
mo007
1年前
北京
2
41:17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大规模协作场景下,相比于技术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更难搞定的。在公司里,一般会有专门的管理者,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去抹平沟通问题。那么,在开源社区里,就得技术直男们自己提升沟通能力了。大家并不是天生不会沟通,只是相对于商科,咱们这个领域不重视或者缺乏训练而已。

stevending1st
1年前
湖南
1
边老师同理心太厉害了

ALC_Beijing
2年前
北京
0
感谢反馈,端午节后会开启下期节目的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