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条朋友圈,引起了我们俩的争论——
前两年,我很低落的时候,好朋友和我说,她的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都得死。”
看起来很消极,其实,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
用我很喜欢的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奥勒留的话来表达就是:希波克拉底的一生不知救治过多少病痛伤者,而他自己最终也难逃染病身亡的结局;占卜师们对很多人的死亡做出了预言,但也无法摆脱这一命运降临在他们的头上;亚历山大、庞培和恺撒,一生攻城略地不计其数,在战斗中杀死的骑兵、步兵可谓尸横遍野,但他们自己最终也难逃死亡的符咒;赫拉克利特对宇宙间的大灾大难做了很多的思考与推测,但他自己却因水肿病而死,而且临终时得到的是全身淤泥覆盖的惨相;德谟克利特被小人搞得身败名裂;苏格拉底则被小人背后捅了一刀。
是的,都得死。
想明白这一点,在活着的日子里,就可以特别洒脱了。
所以,三十五岁没有焦虑,六十五岁也没有,如果能活到八十五岁,还能思考,内心里应该是充满喜悦的。
——这段话崔老师非常不赞同,一方面觉得没有道理,另一方面觉得胡乱引用……
晚上我们聊了半小时,我想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段话在一些黑暗时刻疗愈到了我,他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如此不赞同……
也许,对于自闭症家长来说,总要有一些心理图式让自己自洽,不管是什么样的,只要让自己好受一些,同时,不伤害其他人,又有什么错呢?
我们已经很不容易啦,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些?毕竟,“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brainzhang
1年前
山东
3
每次认真想生死,读读史铁生,就安心下来了

圆圆_NTaA
1年前
福建
2
在大小米公号上读到了最新的故事,看到娃的名字马上就想到了你们。在现实生活没有熟识的闭娃家长,每每听你们的博客,就像倾听朋友的谈话。
可可啊
1年前
北京
1
这句话可能就只是像一句咒语 ,能让自己心里缓一缓,接下来每一天还在过
可可啊
1年前
北京
1
17:12 我的感受是崔老师的角度是这句话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你的角度是你需要一句话疏解压力和焦虑
玫瑰小圆子
1年前
江苏
1
爸爸讲的这段,听得让我流泪

Rain10
1年前
北京
1
世间万物都会消失比如可举韦伯大帝时代为例,你可以看到的是人们结婚生子、染疾病危、连年征战、大摆筵席、贸易买卖、辛勤耕作、阿谀奉承、傲慢不逊、猜忌狐疑、图谋不轨、置人于死地、愤世嫉俗、相恋相爱、敛财聚富、执政一方乃至皇权在身等的众生相。现如今,所有这些都不复存在。回到图拉真的那个时代,世界同样是这样的场景,他们的生命也已经结束。若用同样目光去考察的话,在世界历史的其他民族和时代纪元当中,有多少人都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迅速陨落,最终在死后被分解为大自然的基本元素。但是,你首先要关心的是你身边的人,他们不但因为忙碌于琐事而误入歧途,而且把依照惯例本性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此外,这些人还执迷不悟、乐此不疲。所以,必须要牢记的是:对每件事的精力分配要做到与其价值相符,而且在比例上要适当。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办好正经事,也会对自己不满意。世间万物都会消失比如可举韦伯大帝时代为例,你可以看到的是人们结婚生子、染疾病危、连年征战、大摆筵席、贸易买卖、辛勤耕作、阿谀奉承、傲慢不逊、猜忌狐疑、图谋不轨、置人于死地、愤世嫉俗、相恋相爱、敛财聚富、执政一方乃至皇权在身等的众生相。现如今,所有这些都不复存在。回到图拉真的那个时代,世界同样是这样的场景,他们的生命也已经结束。若用同样目光去考察的话,在世界历史的其他民族和时代纪元当中,有多少人都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迅速陨落,最终在死后被分解为大自然的基本元素。但是,你首先要关心的是你身边的人,他们不但因为忙碌于琐事而误入歧途,而且把依照惯例本性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此外,这些人还执迷不悟、乐此不疲。所以,必须要牢记的是:对每件事的精力分配要做到与其价值相符,而且在比例上要适当。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办好正经事,也会对自己不满意。——《沉思录》

木头_JLyQ
1年前
加拿大
1
加油!
小雨眼镜店
1年前
山东
1
09:04 不要焦虑,做不到完美,孩子妈妈只想在这一刻放宽心放宽心

brainzhang
1年前
山东
1
这个我也有浅薄的看法要哔哔一下。小朋友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有一集教育过我们,就是大家都知道有个很厉害的黄金圣斗士,处女座沙加,号称佛陀转世。有一天正在冥想,想到这世界上人人都陷在各种苦难,爱欲,嫉恨,求不得,放不下,各种挣扎不能,沙加悲天悯人不由泪流满面,不禁发问,生而为人,何苦来哉。
后来他领悟了,人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生死,苦乐,都是这个变化的一部分。开始和结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这个变化的过程
英俊Eunice
1年前
广西
1
刚关注你们的新听众。好喜欢你们,一对夫妻基于照护有很多哲学的伦理的思考。马丁利照护研究里的moral becoming 就是这样的过程。感觉你们就是在如此挣扎中挣扎着反思,成长。🥰

hellogogoxi
1年前
广东
1
听爸爸妈妈辩论,一会觉得这边对,一会觉得那一方有道理,这辩论打得不错👏👏

坦妹
1年前
北京
1
哇这期人气很旺
大糖三角
1年前
北京
1
Rain需要“都得死”作为疗愈,崔老师不需要,而多数父辈对这类字眼避之不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心理机制。我边听也不断想到史铁生,他为苦难缠身的人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力量
reei
5个月前
广东
1
我是这一行里的专业人士,情绪低落时不小心搜索字眼进来,听着听着发现原来是家长。好多有力量的文字,感谢你们的分享,加油~干预路上也希望以后有机会交流

Rain10
1年前
北京
1
当你极度焦急或悲伤时,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是一瞬,在极短时间之后,我们都将归于死亡。——《沉思录》

HD252071v
1年前
浙江
1
10:19 感觉是这样的,有的人会想着说“反正我最后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为什么我不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呢?”我觉得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会“放任”自己的欲望,“放任”的多的,就会陷入享乐主义。比如在ta想买一个价值一万块钱的包时,ta会拿这句话来“欺骗”自己,满足自身当时的欲望。但“放任”的少的,反而会挣脱掉身上的某些枷锁,让自己活的更轻松。
熊_JzlS
1年前
广东
0
选择怎样的机构呀
HD983307w
1年前
浙江
0
不带任何敌意的想问问两位老师:你们相信命运吗?

Rain10
1年前
北京
0
对待犯错之人尚怀宽恕原宥之心,乃人之本性。如果想到做错事的人是你的同胞,而且他们是在不知情或不自觉的情况下犯错,而且你们都会在不久之后死去,你就会这样做。最为重要的是,他并没有给你带来任何伤害,因为他没有使你的理性丧失原来的良好状态。——《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