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的末尾,我们以异国他乡的年味为引子,聊了聊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
灯泡时刻的主创目前都身在美国。这期录制嘉宾中,有人刚到美国不久,正在逐渐适应新鲜环境;有人留美工作多年,构建了令自己舒适的人际圈;有人在美留学多年,今年起开始发现过圣诞比过春节更自然。
身居海外,我们如何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间自洽?如何与一个陌生的国度建立联结?抛弃熟悉的环境,选择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在异乡找寻着什么?
在本期中你将听到:
中美职场人际关系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诗琳会在职业上升期选择来美国开启新的生活?
来美国多年依然无法适应的点是什么?
未来,回国还是留美?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互动留言!
-时间轴-
00:10 中美职场微观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01:18 雪钊:异国恋爱微观环境?
01:48 谈谈职场偏见:等级制度、“傻老外”
02:55 国外(可能)更分明的工作、生活边界意识
04:20 石扉堂核心思维:一切问题向内看
05:03 诗琳:为什么放弃国内的轨迹,决定来到美国?
09:23 留学式自立,美国见证了我们的成年期
13:27 异国情感经历:文化差异没你想得那么大
16:18 美国文化环境下的对立分裂
18:45 欣雨:国内的夜生活和菜市场是一种文化的根?
20:05 在美饮食,不吃蔬菜 v.s. 只吃蔬菜
20:45 诗琳:驱车2小时寻找亚洲建筑以解乡愁
21:34 欣雨:家族菜谱传承人
23:00 诗琳:在异国他乡寻找新的生活、职业可能性
23:33 雪钊:总想去打破一些熟悉的区域(包括故乡)
24:44 欣雨:留在美国,是在等待把想要收获的事物揣兜里
26:00 木登:顺应生活的潮流,缩小一些周围的声音
27:42 如何思考在国外处于“少数族裔”的位置?
32:15 给刚出国的自己一个词、一句话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