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分钟
播放:
111
发布:
2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好,欢迎来到设计史太浓栏目,我是远麦刘斌!


今天跟大家讲一下古罗马风格!


“古罗马风格”的时间范围一般视为公元1-9世纪之间,并且特指疆域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时期的设计艺术风格。


首先说一下这个风格的来源!


话说公元前146年,古罗马人消灭古希腊之后继承了古希腊大部分文化,比方神话故事、哲学思辨、政治理念及艺术形式等。


古希腊人民热爱艺术创作。


他们的艺术创作主要集中在人体雕塑与建筑,艺术顶峰时期是公元前470年到公元前430年左右。


雕塑代表作有《宙斯》、《掷铁饼者》等,表现特征是力量、平衡与和谐。


而建筑通常以神庙为主,代表作是用于祭祀的 “帕提农神庙” 。


帕提农神庙展现的是秩序美,里头有一排排熟悉的柱子,这些柱子后来就被大家称作罗马柱。


所以我们首先清楚,古罗马风格是基于希腊风格发展而来的。


最能体现古罗马风格的巅峰之作首先是斗兽场。


斗兽场在公元72至80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专为奴隶主看角斗而建造,角斗方式就是勇士与野兽进行搏斗,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十分残忍。


如今我们看到的斗兽场并不完整,是大半个骨架,从外观看斗兽场是正圆形的,如果用无人机上空俯瞰则是椭圆形。


这座椭圆形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足足可容纳5-8万人,整个工程耗费了大致10万平方米大理石。


罗马斗兽场的建筑样式是如今所有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的雏形,因为具备优良的功能结构,比方场内假设发生灾祸,几万名观众可以从每个出口井井有条的撤离。


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罗马斗兽场底部的3层分别由80个圆拱门构成。


这种结构方便人员流动,为我们展示出古罗马风格最基本特征,就是柱式及圆拱。


这些柱式来自古希腊经典三柱式,分别是多立克柱、爱奥尼克柱与科林斯柱。


为方便大家记忆与理解,我们形容为“离子烫”、“大波浪”及“杀马特”,下面分别谈谈各自的特点。


1、 多立克就是离子烫:这种柱式朴素庄严,柱子与梁之间的链接方方正正,如同女生做了离子烫一般,一般法院与国会最喜欢用,前面谈过的帕提农神庙正面就使用了这种柱子,而罗马斗兽场第一层使用了这种柱式。


2、 爱奥尼克就是大波浪:这种柱式轻松优雅,因为柱子与梁之间加入了卷曲造型装饰,好比板着脸的人有一些笑容,一般酒店或者娱乐场喜欢采用,叫“迎宾柱”,罗马斗兽场第二层使用了这种柱式。


3、 科林斯柱就是杀马特:这种柱式给人一种华丽个性的感觉,因为柱子与梁之间换成了类似植物枝蔓的装饰,像“爆炸头”,罗马斗兽场第三层采用了这种柱式。


罗马后来基于这些柱式基础又发展出“塔斯干柱“与”混合柱式“,无非是变粗、拉长与叠加一类操作,万变不离其宗。


接下来我们谈谈“圆拱“。


这种结构属于古罗马发展出来的建筑语言,原理是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喜欢玩积木的朋友就能很好理解,这种方式可以将门建得很大而不会坍塌。


比方公元3世纪建设的“君士坦丁堡凯旋门”,21米高,其次是19世纪初拿破仑50米高的“雄狮凯旋门”。


但真正体现“拱”这种高超技术的其实是“穹顶“,代表作是公元前27年建好的罗马万神庙。


罗马万神庙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弥足珍贵,是最初罗马人供奉众神的场所。


万神庙顶部的悬空半圆结构直径达43米,从神庙的刨面图来看,顶部半圆与底部空间恰好构成一个完美圆形。


这样雄伟的构造就单纯靠拱结构技术及来自火山灰泥的粘性混凝土,让人叹为观止。


穹顶中间开了一个8.9米直径的圆洞,天气不错的时候日光透过此洞照亮神庙内部。


而晚间月光明亮时也能照进来,营造很好的气氛,好像能跟罗马众神在线沟通一样,十分重要。


另外这个孔其实还有日晷(gui3)的作用,因为白天随着时间变化光斑会移动,让大家感知时光流逝,这是切实的功能性。


万神庙里面我们会看到不少熟悉的罗马柱及雕塑作品,那时候建筑基本都跟雕塑共生,也许跟建筑师大部分都是雕塑家相关。


今天关于古罗马风格的分享先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


即刻@远麦刘斌


图文版本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