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现代”、“后现代”、“当代”——对于艺术史来说,都贯之“主义”。艺术史家众说纷纭,我们很难理解清楚之间的关系和差别。这期节目,我们请到了中央美院在读和将要研读的两位博士候选人小姐姐王春苑和张馨心,给大家从学术上讲讲如何理解这些内容。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王春苑,张馨心


王春苑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艺术批评。发表译文、评论文章多篇于《美术研究》、《中国文化报》、《当代美术家》、《世界美术》、《美术观察》等专业学术媒体。2020届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学士、硕士;曾为国家汉办公派教师(西班牙)、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


张馨心

青年策展人,艺术批评写作者,本科、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发表译文、评论文章于《画刊》、《艺术当代》、《世界美术》多篇,2019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工作室”项目考察,2020年入选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Blue Prize2020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科研助理,工作生活于北京。




罗萨林·克劳斯(Rosalind Epstein Krauss)是继格林伯格之后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艺术批评家。并且被大卫·卡里尔认为是“格林伯格之后对美国艺术批评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和其他艺术批评家所不同的是,克劳斯采用的是哲学艺术批评。作为一位哲学艺术批评家,克劳斯带着哲学思辨去思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艺术,从而让她在继承格林伯格艺术批评遗产的同时,对后者思想也进行了激烈地批判。



《前卫的原创性及其他现代主义神话》

作者: [美] 罗莎琳·克劳斯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译者: 周文姬 / 路珏

出版年: 2015-12





《后现代转向》


作者: [美] 伊哈布·哈桑 (Ihab Hassan)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刘象愚

出版年: 2015-8


内容简介:

《后现代转向》一书是对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文化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后现代主义”从被人唾弃到如今炙手可热,经历了什么?后现代主义批评第一人伊哈布·哈桑教授在本书中对整个后现代主义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从原始概念到理性阐发,从前瞻性观点到回顾性判断无所不包,集合了哈桑教授三十年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文化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1925—2015)埃及裔美国人,文学评论家,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校区教授,最早也最为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之一。两次荣获古根海姆研究基金。代表作有《后现代转向》《当代美国文学》《奥尔菲斯的解体》等。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状况》

作者: [斯洛文尼亚] 阿莱西·艾尔雅维茨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 王春辰

出版年: 202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斯洛文尼亚学者阿莱西•艾尔雅维茨继其《图像时代》之后翻译成中文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全书共分十章,其主要的内容与主题介于两方面,一是视觉性与视觉艺术及文化的理论分析,一是后现代与当代艺术状况。读这本书,可以体会到作者处在一种特殊的欧洲地理位置所揭示出的当代文化艺术的交汇、互动、冲撞的厚重感,他结合现代文化史上欧美艺术美学的论述,对艺术与美学在当代许多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不同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了细致论析,这对中国学术界的艺术文化和审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阿莱西•艾尔雅维茨,1951年生,博士,斯洛文尼亚国家科学院教授,美学、艺术文化研究专家,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出版美学、哲学、现当代艺术与文化评论著作多种。在推动国际美学的球域化及其后现代性的艺术转向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