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大本硕,一个南开本硕,两个985的毕业生,目前都混得很一般。回看当初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以及,毕业时的offer选择,觉得很多决策都做得非常随意。
因此,借着高考季,2个人坐下来,总结了一下各自踩过的坑。如果我们当年踩过的坑,能给年轻的后浪及家人,带来一丝丝启发,那是相当愉悦的事情了。
PART1:高考之后该怎么选学校?
03:00除了分数线没有考虑其他任何因素,直接报了南开;如果再选一次,我会把城市因素放在第一位考虑,城市能提供多少实习/工作机会是我会优先考虑的。
19:00在西安交大和浙大之间二选一,最后因为家里的长辈说“这分数去浙大都够了,为何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加上,报浙大可以选择专业,所以报了浙大。
23:45浙大竺可桢学院的资源倾斜率很高,如果报考清北,分数无法自由选择专业的考生,可以考虑下浙大的竺院。
26:00 如果再选一次,我会选择去博一个“未知”。21世纪初的浙大完成合校不久,正处于磨合期,对于那时的学生们而言,并不是理想的学习环境。
29:30选学校还是要看校园内的学习氛围。
PART2:怎么选专业?
40:05选择专业的时候压根没有任何考虑,选了一个“服从调剂”,被调剂到了张雪峰老师口中的天坑专业——环境,就业道路非常窄,除非跨专业就业,否则就是两条路:学术、考公。
42:35选了一个万金油专业——机械工程。
PART3:毕业后怎么选择?读研?工作?怎么选实习/工作offer?
45:07放弃四大的offer,选择了4A广告公司。因为不够“卷”,不愿意一边工作一边考注会。
59:46浙大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在东风汽车工作了5年,遇到困境、瓶颈,又回杭州考研。
01:02:04当时有保研名额,环境专业找工作也不好找,所以就读研了,是比较随意的选择。
01:07:30虽然没有成功保外校,但留在南开本校,拥有了去日本九州大学交换一年的机会。
01:09:04独立在异国他乡留学,个人的成长速度会更快。
01:23:12学校所在的城市是否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播客的后段,两人又battle了一下,最后达成一致:与其说是考虑城市,更倾向于说,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
01:34:00选择的那个当下,随心,然后,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一切。任何时候我们做选择,都不会是处于一个考虑周到、万全准备好的状态的,这样才会带来人生中的随机性,才会给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做好了选择,还需要努力。
01:55:20选择专业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国外高校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
本期播客歌曲:林志颖《十七岁的雨季》。
可以通过加主播微信联系上主播。
也可以在小红薯找到主播:
小红薯ID:深夜喝咖啡的王左右。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