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4分钟
播放:
1,754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每拍摄一部电影,都是一个处理各种繁杂事务的过程。导演基本上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作出决定的工作。每一个作出决定的瞬间,几乎都是下意识的反应,人们把这归结为一个词:艺术感觉。」
哈喽大家,我是饭饭,好久不见!
刚刚这段话,来自于贾樟柯的新书——《电影,我略知一二》。这是我七月读完的第一本书,虽然实际上只是在7月1日读完了最后十几页而已。
这本《电影,我略知一二》是理想国的编辑滑滑寄给我的,扉页有贾导的亲笔签名。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天,我正要开启今年的上海电影节。那一天早晨,已经到了临出门的时间,快递仍然显示准备派送。实在按捺不住触摸到这本书的心情,便一大早骑自行车跑去快递站找。在快递站拆开书的塑封膜时,有一种即将进入电影节的雀跃。
我在那天的动态里写,开启电影节的这一天收到了贾樟柯的亲签,虽然两者并无实际意义上的关联,但心中仍有着模糊的雀跃。后来朋友问我,模糊的雀跃是怎样的抽象的含义,我又想起在快递站拆书的早晨,有一种即将进入电影节的雀跃,但这种雀跃并不是特别强烈,和年幼时得到一件很喜欢物件时的雀跃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也不知道是因为已经不再那么年轻,或是被消费主义啦、青年时代的迷茫啦各种因素影响,这份雀跃是模糊的。模糊,并非抽象,而是一种白描。
说到电影节。今年一共看了四部。《百元之恋》《异国日记》《钢琴家》和《宇宙缩影》。前三部都很好,起码都喜欢,而最后一部则是彻头彻尾的大烂片,看到半程就有一半的人顾不上电影节礼仪而离场,我也混迹在猫着腰走出影厅的人群中。
在电影节上,看像《异国日记》这般喜欢的电影时,心会变成一间有人沐浴过后的浴室,潮湿的水雾气悬浮着,也附着在心的镜子上,得到的感受,也像洗澡过后用手指在镜子上留下的图案——只有自己才明了、或连自己也无法完全明了的心绪。而看《钢琴家》这样的电影,则会思前想后很多,思考历史、战争、人类等等宏大的议题,并最终感慨,真是一部好电影,感叹电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反而是看到《宇宙缩影》这样用AI制作的ppt大乱炖烂片时,才会第一时间产生疑问,究竟什么是电影。
我不是电影系的学生,但在大学时代的某几个学期,有过「泡在电影里」的阶段。那是一段被文学和电影滋养的日子,在课间读文学,回到宿舍后就坐在电脑前看电影,在日记本里写下模糊不清的感受,这是工作之后,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无法抵达的状态。
但对电影的热爱是可以保持的,于是贾导的这本《电影,我略知一二》也读的很慢,读到7月1日,我真正开始工作生涯的第一天,才舍得读完最后十几页。现在想来,大概是在潜意识里担心自己失去「汲取力」,成为麻木的大人吧。
这本书的内容,是由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知识,再结合贾樟柯的个人经验形成的。贾导在书中探讨了许多问题,像我这样的电影门外汉,也晓得了什么是长镜头,什么是作者电影,蒙太奇怎样出现又如何表达,为什么贾樟柯坚持用长镜头表达中国现实……
贾樟柯在书里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在电影拍摄的方法中,电影语言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他说他不是真理的掌握者,不愿意通过电影向观众“灌输”什么。他认为他是一个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弱者,只想观察式地去拍摄,拍摄一段时间、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城市,仅此而已。
在今年的上影节,看完《百元之恋》结束后坐在车里和男友聊天,我们都不太喜欢最后的结局,但都对这部电影报以肯定与喜欢。七嘴八舌聊了一通后发现我们都喜欢这一部的原因是:它只表达,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并刻画了一些细节,描绘了一些荒诞,没有任何灌输,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励志片。在这样的感受下,当晚翻开贾导的新书,读到刚刚提到的那段观点,一些细碎的电影感受好像得到了确切的理论支撑。
贾樟柯认为,好的导演,要能够制造电影的「空洞」,「空洞」包含更多的、无形的信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当代电影有一个标志,就是每一部电影中应该有一个「空洞」,这个空洞是「无」,但它又是「有」,观众可以把自己的思绪、自己的生命经验、自己的判断付诸于此。
用我们更熟悉的词来说,这一「空洞」,就是「留白」。好的电影有能够容纳观众个人经验的留白,书也一样。边读贾导的这部新书,边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思考与感受,和书中的一些理论或经验碰撞,产生一次又一次“原来如此”“就是这样啊”的感叹。书与观影体验的交叉相映,让我发现贾导不止是一位善于制造「空洞」的导演,更是一位善于「留白」的作者。
我想这部书应该还会再重新翻开的,因为人生,还会有更多地生活与观影体验。
感谢收听。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哈喽大家,我是饭饭,好久不见!
刚刚这段话,来自于贾樟柯的新书——《电影,我略知一二》。这是我七月读完的第一本书,虽然实际上只是在7月1日读完了最后十几页而已。
这本《电影,我略知一二》是理想国的编辑滑滑寄给我的,扉页有贾导的亲笔签名。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天,我正要开启今年的上海电影节。那一天早晨,已经到了临出门的时间,快递仍然显示准备派送。实在按捺不住触摸到这本书的心情,便一大早骑自行车跑去快递站找。在快递站拆开书的塑封膜时,有一种即将进入电影节的雀跃。
我在那天的动态里写,开启电影节的这一天收到了贾樟柯的亲签,虽然两者并无实际意义上的关联,但心中仍有着模糊的雀跃。后来朋友问我,模糊的雀跃是怎样的抽象的含义,我又想起在快递站拆书的早晨,有一种即将进入电影节的雀跃,但这种雀跃并不是特别强烈,和年幼时得到一件很喜欢物件时的雀跃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也不知道是因为已经不再那么年轻,或是被消费主义啦、青年时代的迷茫啦各种因素影响,这份雀跃是模糊的。模糊,并非抽象,而是一种白描。
说到电影节。今年一共看了四部。《百元之恋》《异国日记》《钢琴家》和《宇宙缩影》。前三部都很好,起码都喜欢,而最后一部则是彻头彻尾的大烂片,看到半程就有一半的人顾不上电影节礼仪而离场,我也混迹在猫着腰走出影厅的人群中。
在电影节上,看像《异国日记》这般喜欢的电影时,心会变成一间有人沐浴过后的浴室,潮湿的水雾气悬浮着,也附着在心的镜子上,得到的感受,也像洗澡过后用手指在镜子上留下的图案——只有自己才明了、或连自己也无法完全明了的心绪。而看《钢琴家》这样的电影,则会思前想后很多,思考历史、战争、人类等等宏大的议题,并最终感慨,真是一部好电影,感叹电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反而是看到《宇宙缩影》这样用AI制作的ppt大乱炖烂片时,才会第一时间产生疑问,究竟什么是电影。
我不是电影系的学生,但在大学时代的某几个学期,有过「泡在电影里」的阶段。那是一段被文学和电影滋养的日子,在课间读文学,回到宿舍后就坐在电脑前看电影,在日记本里写下模糊不清的感受,这是工作之后,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无法抵达的状态。
但对电影的热爱是可以保持的,于是贾导的这本《电影,我略知一二》也读的很慢,读到7月1日,我真正开始工作生涯的第一天,才舍得读完最后十几页。现在想来,大概是在潜意识里担心自己失去「汲取力」,成为麻木的大人吧。
这本书的内容,是由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知识,再结合贾樟柯的个人经验形成的。贾导在书中探讨了许多问题,像我这样的电影门外汉,也晓得了什么是长镜头,什么是作者电影,蒙太奇怎样出现又如何表达,为什么贾樟柯坚持用长镜头表达中国现实……
贾樟柯在书里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在电影拍摄的方法中,电影语言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他说他不是真理的掌握者,不愿意通过电影向观众“灌输”什么。他认为他是一个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弱者,只想观察式地去拍摄,拍摄一段时间、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城市,仅此而已。
在今年的上影节,看完《百元之恋》结束后坐在车里和男友聊天,我们都不太喜欢最后的结局,但都对这部电影报以肯定与喜欢。七嘴八舌聊了一通后发现我们都喜欢这一部的原因是:它只表达,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并刻画了一些细节,描绘了一些荒诞,没有任何灌输,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励志片。在这样的感受下,当晚翻开贾导的新书,读到刚刚提到的那段观点,一些细碎的电影感受好像得到了确切的理论支撑。
贾樟柯认为,好的导演,要能够制造电影的「空洞」,「空洞」包含更多的、无形的信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当代电影有一个标志,就是每一部电影中应该有一个「空洞」,这个空洞是「无」,但它又是「有」,观众可以把自己的思绪、自己的生命经验、自己的判断付诸于此。
用我们更熟悉的词来说,这一「空洞」,就是「留白」。好的电影有能够容纳观众个人经验的留白,书也一样。边读贾导的这部新书,边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思考与感受,和书中的一些理论或经验碰撞,产生一次又一次“原来如此”“就是这样啊”的感叹。书与观影体验的交叉相映,让我发现贾导不止是一位善于制造「空洞」的导演,更是一位善于「留白」的作者。
我想这部书应该还会再重新翻开的,因为人生,还会有更多地生活与观影体验。
感谢收听。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星星被我偷走啦
1年前
上海
2
饭饭的声音令人安心

李彬stanli
1年前
上海
2
我最近在读到文章《对话余秀华:世间皆苦,可我还是愿意再来》,在凤凰网读书对她专访时候一段对话:
余秀华:每个人都在受苦。没一个人好过的。
凤凰网读书:即使知道这一点,你还是愿意来?
余秀华:那是必经之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在受苦,即便你长得漂亮、身体好,可能还有别的不如意。
凤凰网读书:你能这样想我觉得很对,世间皆苦。
余秀华:世间皆苦,对呀。
这段对话,又让我想起前阵子热播的台湾电视剧《不够善良我们》,剧中围绕昔日作为情敌的两位女性作为主角展开,简庆芬成为了那个男人的妻子,Rebecca继续单身。
后来,她们透过社交网络互相羡慕。
Rebecca羡慕作为妻子、有一家老小的简庆芬,但简庆芬自己独白是:
我每天要做别人的老婆、妈妈、女儿、媳妇、员工、一个爱地球的好人,我真的是已经累倒。
简庆芬羡慕单身、独立、自由职业事业开展的风风火火的Rebecca,但Rebecca的在遭遇餐馆不允许单人用大桌子用餐时候,说到:
到底为什么,我要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觉得自卑、觉得抱歉啊,我这么努力耶,我单枪匹马的,连一个问我今天好不好的人都没有。
透过散文集李娟《我的阿勒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生活在自然、美好、丰盛的少女,这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不已,但李娟在这本散文集的第四版自序,也就这部散文集发布的10多年后回看,她说到:
“我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却没意识到记录时的选择与回避。
……写这些文字的我,额外珍惜“她”与他们为数不多的交集……我看似随意地,没完没了地铺陈各种记忆里的细节: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竟然有这么多。
实际上只有这么多。那段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全在这里了。
真实也能遮蔽真实。密集铺陈真实却营造出假象。于是,人们可能以为那就是我的常态吧。”
是的,在我们几十年生命里,那些自己喜欢或者让人艳羡日子,笼络起来或许实际上只有这么多。
大部分时间是琐碎的、无聊的、重复的、沉闷的、自己忍受或承受着。
许倬云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可要怎么“往里走,安顿自己”呢?
前阵子看李娟长篇散文集《羊道》,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她写到:
但是再想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可旧馕又怎么办?
吃完新馕(再回头吃之前旧馕)就变得更加坚硬更难以下咽。
好比把好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
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
也正是这样的认识与感知,她才会在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说出这样话:
世界就在手边,
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
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对我而言,这些年的“游牧的生活”,我经历着热情到厌倦,甚至茫然,而后又重新找回了热情,那便找到关注些什么。
我现在这种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接各地活儿,然后搬去各地生活的状态,便是一种放大版本的打工换食宿,换去不同地方过日子体验,可能比较动荡、也收入不高,但确实不好也不坏,很能安顿自己,找到自己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阶段答案。
那怎么找到自己关注的点,甚至是可以投入一生去关注的点呢?我觉得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下可能成为找到的线索:
(1)从情感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2)从行为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3)从认知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4)从关系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5)从权利弥补与扩充去找到关注的点。
情感上,比如之前一个案例,姐姐看到双腿残疾妹妹陷入身心抑郁,很想帮助她更快乐,于是后来她们姐妹俩创办了 Izzy Wheels工作室,通过装扮轮椅的大轮子,让每个坐轮椅的人找到一些快乐,也能“If you can’t stand up, stand out.——如果你不能站起来,那就做最独特的那一个。”
行为上,比如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姚彥慈看到了疼爱的外婆在患上了认知症后,变得用餐不方便,于是作为一个适应性餐具领域外行的她,努力学习、到处求助、死磕解决方案,虽然遗憾没有来得及量产,外婆就去世了,但她把这份遗憾变为了事业,服务更多同样情况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地用餐、生活,开启了自己创业之旅。
“不再问自己擅长什么,而是问自己关注什么”,这是我做自由职业一段时间后,写下的体会。
人生充满可能性,也充满韧性,最重要我觉得还是先试一试行动起来。假如找到了关注的点,为关注的点而努力,那么便有了一些安顿自己的办法。
但即便找不到,毕竟也是先去花时间,去寻找这个“关注点”,这寻找过程也其是一种关注,因为为了遇见、找到,我们可能会调动更多身心敏锐,去感受自己、感受世界,这种感受下的人生,我觉得也是极好的。
我不富裕,动荡,也孤独,日子似乎不好;
但我孤独带来了敏锐、我所求的很少,我很容易满足,我的日子也不坏。
lamusemalade
1年前
北京
1
22:15

等等o
1年前
北京
0
边吃午饭边听完这期播客啦 吃完我又要继续去上班啦~

等等o
1年前
北京
0
我也喜欢说“早安、午安,晚安”☺️!!!
MQMQ
1年前
河南
0
希望新工作一切顺利!

Ronnie1
1年前
北京
0
特别喜欢!在论文海洋被饭饭的思考滋养了。七月好!

今天不吃叉烧酱
1年前
江苏
0
饭饭~

Vacationn
1年前
浙江
0
饭饭 ,“早安,午安,晚安!”

苏季秋
1年前
安徽
0
好久不见饭饭~
芷雯在努力生活
1年前
上海
0
在连续加了好几个周末的班终于赢得一整个双休的周六早晨收听到这期播客,饭饭的声音又温柔又有力量,再一次感叹在茫茫网络中遇见饭饭实在是太幸运了!
Xira
1年前
江苏
0
在星期六的早上,在起床后的清晨,听饭饭的播客真的太幸福啦!

树屋入住指南
1年前
上海
0
在睡前收听 喜欢最后的音乐☺️
枫叶做的风铃_0o8b
1年前
河北
0
哈喽饭饭

I-am-Zoey
1年前
中国台湾
0
睡前聆聽( ´▽`)
琰琰火火
10个月前
上海
0
oh居然在首页刷到了饭饭的播客!小红书&微博&b站都关注了的粉丝狂喜!!感谢大数据!

pandao-o
1年前
江苏
0
09:26 向阳而生🙏🙏

叶行舟不止
1年前
北京
0
请多多更新呀~

一棵野草_
5个月前
浙江
0
午休时听,很安心温暖的声音陪伴

Sybil77
9个月前
江苏
0
请问片尾曲是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