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开播以来最重量的一位嘉宾——刘晓蕾老师!刘晓蕾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也是南京大学的文学博士,曾著有《醉里挑灯看红楼》、《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今年8月译林出版社《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又出版了。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晓蕾老师做客,谈一谈这本书,也谈一谈几位我们都非常关注的红楼人物。这可是刘晓蕾老师给我们开的小灶哦!

本期主要内容:

1. 《红楼梦十二讲》的缘起和结构;这是一本写给所有红楼读者的书。

2. 关于女主角: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红楼梦》的女主角到底是谁?

3. 关于宝玉:

宝玉为何如此特别?

如何看待“无用”?

你愿意过一遍宝玉的人生吗?

4. 关于宝钗:

为什么说宝钗是一位复杂的现实主义者?

螃蟹宴和滴翠亭

为什么说读小说很难主观?

5. 关于贾母:

贾母的高超审美

贾母疼不疼黛玉?

贾母为何没给宝黛订婚?


晓蕾老师的解读非常过瘾、酣畅淋漓,相信大家会收获满满!时间有限,这期只能聊聊几个主要人物,希望我们有机会再请晓蕾老师来做客!

最后有粉丝福利,欢迎参加!

主播...
刘利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句年榭
2年前 北京
3
光是宝钗凭声音就能认出小红就已经颇令人深思了,足以见得宝钗的城府,连宝玉都不认得小红
sophia_jyt
2年前 上海
3
25:32 聊到这里,“黛玉不需要那么多戏份”,我突然联想到《战争与和平》,多线剧情庞杂的人物,但谁能否认娜塔莎是绝对女主这件事?尽管她的戏份并不是从头到尾那么多。
无响应虚构
1年前 湖南
4
我觉得宝钗的世故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得已,家里父亲去世得早,哥哥这个鬼样子,妈妈是个无可无不可的,想要维持家里的秩序和体面,只有自己成熟世故起来。
稳重的香蕉
1年前 黑龙江
4
喜欢宝钗的我有种进入敌区的感觉😅
三十年前
1年前 辽宁
5
1:32:00 宝钗的mbti其实是INFJ,是个小绿人,她是一个有着悲剧意识和大悲悯的人。宝钗扑蝶成就了红楼梦四大行为艺术名场面,而且宝钗经常调侃黛玉,捏黛玉的脸,说黛玉“你还装憨儿”,还调侃湘云和香菱“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因为在世俗面前要始终保持端庄优雅,但她优雅的背后也有可爱性灵的一面。黛玉也说宝钗:“你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宝钗其实自小生活在一个很有爱的环境,也因此宝钗在很早的时候其实就实现了自我的去中心化,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为对他人的关心。我读红楼梦对宝钗也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喜欢的过程,也越来越懂得曹雪芹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我们是否能真的以一个表里不一的简单标准去评判一个人,就像宝钗的这种表里不一,恰是一种始终如一。我喜欢黛玉也喜欢宝钗。她们活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底色,一如屈原,一个便如渔父;一个如李白,一个便如陶渊明;一个选择以死明志,一个会选择与痛苦共舞,继续带着温柔和笃定活下去。她们看似不同,又殊途同归,那便是在浊世中依旧不改其本质。
或许要起个名字了
2年前 北京
5
01:11:25 我突然想到,就像考研写英语作文,你想套模板,面面俱到,就不可能针对性很强,针对性很强就必然只能对某一种话题有用 而且我觉得宝钗很多也就是为了让妈妈或者让周围人满意,所以才会接近宝玉 她从小就会权衡利弊,所以再遇到感情问题时,心里和做的不一样,就好像她同时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和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害~ 刚刚听到老师说不用因为觉得宝钗做得好就否认了其他的观点的存在,我大受震撼,讲的太好了,呜呜 我觉得我对宝钗的影响受了八七版红楼梦很大的影响,张莉真的好美,我真的爱死了 有时候想想,宝钗也才十七八岁啊,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脑子里面就只有奶茶和麻辣烫啊!
YOKO的非遗作坊
2年前 浙江
6
1:01:07 听到这里赶紧留言。感觉欧丽娟老师说的观点很多时候都挺牵强的。我觉得曹公写得好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文本和文字,而是字里行间带给人的感受。这一段感受本身已经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了,宝钗这样一个滴水不漏的人这段话却有这么大一个漏洞。以及她一直说王夫人的形象很正,说实话我觉得王夫人对庶出的探春真是不怎么样的。让她当家是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也是探春本身争气。探春论年纪比宝玉小,是宝玉的妹妹,但宝玉可“猴”在母亲身上,书中还有很多母子亲热但描写。你可曾见过探春在王夫人身上撒娇的场景。甚至他们之间居然一句双向的对话交流都没有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些不写之写才是真相。说王夫人疼爱探春的,恐怕只看到了王夫人对待探春如成年人的那一面。所以欧丽娟老师的很多观点我都一个“?”
FinHorreya
2年前 埃及
6
呀,让你们一分析宝钗这个,有事儿没事儿,老去怡红院,这一段讲得真好。有的时候看红楼梦不明白,长大了之后才觉得宝钗吃的那个什么药,无非就是把一颗火热的心给压下去嘛,这经常吃下去能好才怪。后40回,因为看不到咱们也不知道宝钗还会有什么样的戏份,但是我想曹老描写宝钗,应该是也有那种封建的礼教和制度活活地压抑了一个火热的少女的意思吧。
毗陵布衣
2年前 江苏
6
01:01:05 罗翔老师说过: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幽暗之地。
朋友侬放心
2年前 贵州
8
宝钗也是个善良的姑娘呀
LZ_ssdd
2年前 北京
8
《红楼梦》是一本人情小说,它的动人之处就是讲“情”,亲情,友情,爱情,人情,真性情。 无论喜欢黛玉还是宝钗,晴雯还是袭人,甚至为此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都是因为故事中映射出了我们自己的真性情。 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会随着不断的阅读、分享、倾听……而不断自我“修正”,我愿称其为成长。因为它让我慢慢学着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际遇予以理解和释怀。 读红楼,会获得无数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知己。希望“红楼慢炖”慢慢的炖下去,让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慢慢品,细细尝,久久陪伴。
兔白桃
2年前 北京
9
宝钗的螃蟹宴谁都能学,大家都是上过班的人,这句说的╮(╯▽╰)╭ 讲真,宝姐姐这种妥帖周全长袖玲珑,主播可以有自己的偏爱,把她踩成「谁学不会呀」倒也大可不必。
utepilshhh
2年前 天津
11
53:15 还有一句话,人生是无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每个人才能各自赋予它意义~
鱼凫鼠
2年前 辽宁
12
37:58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有趣的人是个另外。
厘知
2年前 广东
13
48:26 这一点刘晓蕾老师讲得好通透,我们真的只看到宝玉的作为男主的光环,没有看到他的这些痛苦,我自己在想他是唯一经过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点化入正的人,当贾家的命运走向结局时,他会不会记起这个梦呢?或者是众姐妹的命运真正的发生时,他真的不会记起这个梦吗?我觉得他一定会记起来的,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对于贾宝玉的刻画,真是“没用”,真是一把辛酸泪。也十分佩服刘晓蕾 老师的讲解,感谢刘利请到这么好的嘉宾。❤️❤️❤️ 以后我会少骂点贾宝玉了~
IvyWong
2年前 塞尔维亚
14
听完之后有好多话想说,时不时就想跟你们隔空击掌🙌 借用五条人的一句歌词:“虽然说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爱情让生活更加美丽。” 人是否存在自我意识,人要怎么对抗世界的虚无?我觉得香菱就是个特别好的诠释,在泥沼中仍要挣扎着寻找些心灵的寄托,学诗这件事让我个人非常触动,她深知自己无力改变生活轨迹,但也绝不认命,反抗的又如此诗情画意!很难不让人倾佩,对抗虚无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踏实认真做好每件能丰富自己的事。也许是享受睡前安静的阅读时光,也许是认真对待自己的三餐,又或者是任何一件小而具体的事。对于主播今天说的这点实在太有感了… 慢下来听慢炖很享受!也是我今天踏实做的一件愉悦自己的事儿。谢谢主播和刘老师的漫谈。
潇湘丸子
2年前 广东
24
实在太爱这一期了,不自觉地听了又听。就像《红楼梦》这本书一样,值得反复不断地阅读。 我也借此机会赤裸裸地表白一下刘晓蕾老师。记得我是在主播聊到这本《醉里挑灯看红楼》后,我就找来读。刚读到第一篇《黛玉的明媚与哀愁》时就大喜:这就是我爱的红楼解读啊!于是一口气读完。当时的感受也是拍案叫绝!黛玉就是这样的可爱啊!宝玉就是这样的难得啊!宝钗真是复杂看不透啊!老师的解读那是字字句句都说到我心坎里,简直是:炎夏天喝冰水——恰到好处。读红楼,不仅书中的人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就是生活里遇到读红的人,都会觉得比一般人更亲切些;而一旦遇到同样的黛玉党,那简直是遇到了知己亲人呐。太有归属感了! 谁是红楼女主?和主播一样,我真的也被带偏过。觉得宝黛双女主说、凤姐女主说,好像有点道理嘛。感谢刘晓蕾老师坚定的有理有据的解说加持,我这下再不必摇摆,不必怀疑自己了。作为一个黛玉的死忠粉,对黛玉的喜爱,我的一个朴素的感想就是:喜欢一个人不是因为完美,而是一种灵魂吸引;真心喜欢黛玉的人,不会因为她的不完美就变心。反而因为喜欢,才会觉得那些小性儿也无伤大雅。就像真心喜欢玫瑰的人不会因为它长了刺而诟病它。那么同理,为什么喜欢宝姐姐的人就不能接受宝姐姐的不完美呢? 宝玉的可贵: 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历劫来的,他身上的“通灵宝玉”是一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顽石,根本的设定就是无用之物,多余之物。可是这种无用的判断标准,是世俗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标准。刘晓蕾老师在书里写到过的一句话曾让我心颤:“他悉心领略生命的大喜与大悲,领悟命运的无常与残酷,并向所有的美好低头。”是的,宝玉不是经世致用的那类人,他也从来对经世致用嗤之以鼻。他是向美好低头的人。那什么是他所认定的美好?他觉得女孩子们是天地灵气所钟,是美好的。他见了男子便觉浊喵呜人,是因为男子多半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那一路吧。在一个千年来实用功利都是主流的世界里,要做到这样旁逸斜出,是多么难能可贵。那些说假如自己是宝玉定能做得比他好的人,我可真不信。 宝钗的复杂现实主义:太正经,不放松,不以本能行事,这些都太认同。我觉着宝钗身上有着一种“厚黑”,看不清摸不透,不知道她的真心在哪里。在大观园这个青春王国里,宝钗是最无法让我感受到青春气息的人。她永远一本正经,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放现在应该就是永远都要政治正确。她内心的灰色(我不能说阴暗)在滴翠亭这章是明晃晃的流露出来的。记得好像是西岭雪曾分析宝钗,说红玉作为怡红院的小丫鬟,是连宝玉都不大认得的不起眼,为什么宝姐姐光听声音就知道她是谁。不仅知道,还了解她的个性——“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宝钗对怡红院的人简直是做过专门调研并对她们的脾性了如指掌啊。她的“金蝉脱壳”计是经过仔细思量后的选择,绝不是下意识的反应可以解释的。就像刘晓蕾老师说的,她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她关注头脑胜过心灵,行事理性胜过感性。甚至她会刻意压制自己的感性——吃冷香丸。但人总是会有流露本性的时候,这是她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矛盾性吧。 在说到贾母对宝黛钗的态度,我是毫无疑问赞成老太太对宝黛的偏爱的。至于她好几次在人前夸宝钗,我每次读都有一个感觉——看这场面话说得!真是又客套,又疏离啊!贾母对小辈们是打心眼里的喜欢和疼爱,还是以客套话来显示距离感,是很明显的。她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给宝姐姐过生日?真的是太喜爱宝钗,还是对宝钗“年纪到了”的一种委婉却公开的提醒? 红学专家的一些解读: 我自己感觉是对很多女性作家的解读感到更契合,又对偏爱黛玉的一派更加钟爱。 刘晓蕾老师的解读是不用说了,拍案叫绝;张爱玲一辈子迷红楼,人生三恨之一就是红楼未完,对于高鹗续书的态度也我是奉为圭臬的。她说,高鹗妄改,死有余辜。说得痛快!说后四十回的人物“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心想,可不就是嘛;还有西岭雪和闫红老师的解读很多点我都特别认同;欧丽娟老师的解读有些觉得还挺好,但无法认同的部分也挺多,她黛玉的赞美和对宝钗的维护都勉强的地方;蒋勋老师是我觉得男性作家中我的认同度最大的,但是她说凤姐对下层人狠毒不留情面——以赵姨娘作为下层人物代表了,这个我是不认同的; 而其他的一些书籍,就不是认同不认同的问题了,而是根本性的分歧,是看不看得下去的问题。比如周汝昌周老说湘云是真正主角,当时边读书就边心里来气,“什么嘛,简直一派胡言!”;我觉得周老就有点像一个武功练到一定程度后走火入魔的高手;因为看到说白先勇老师也是从小读红楼,一辈子钟爱,所以我特意去读了,但才读到开头说他赞同高鹗的续书,我就看不下去了。心想,完全不是咱们一路人。 红楼人物的说话艺术: 读书的时候只觉得整部红楼梦文采斐然,直到看87版的红楼,觉得人物语言尤其精彩,每个人都太会说话了,或者说是曹公太会写对话了。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的书可以推荐?
胤素
2年前 江苏
26
个人认为刘晓蕾老师其实也是个偏爱黛玉的有态度的作者,当然我也爱,所以虽说每个红迷心中都有自己的林妹妹、薛宝钗,但情感态度一致时,听起解读更是酣畅淋漓。关于黛玉是文艺女神,宝钗是知识女神,非常认同这个观点,黛玉也守规矩,宝钗也会情不自禁,但内心的本真是不易改变的。最后,太喜欢这期啦,欢迎刘老师常来做客!
苏苏理Sophia
2年前 广东
32
01:28:49 世故不難學,天真更可貴。
潇湘丸子
2年前 广东
60
21:31 “第四种人,活得不中规中矩,不被社会的主流价值收编的人,是不容易被分类的人,他们是旁逸斜出的人!”鼓掌的我手都拍肿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