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主播...

wanying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乌云漫步
1年前
湖北
1
这一期没有shownotes😭好想看看渡口的样子

陈沐阳同学
1年前
北京
1
43:31 其实北京的永定河也是这样,小时候在河里玩大的,现在已经几乎下不去了

山城制镜厂
1年前
广东
1
各界人士亲临老河口会诊,给wanying的家乡开药方。这期很精彩!

麟之为灵
1年前
湖北
2
这期特亲切,因为现在工作生活就在樊城。主播去的米公祠就在我家隔壁,所以那些槽点非常感同身受!2017年来到襄阳工作,那时候特喜欢在下班后和同事在一桥靠近一医院那边的码头坐渡船到对岸襄城。2元的船票,不到10分钟的行程,很简易的小船整个行程耳朵充斥着“嘟嘟嘟”马达声,很吵。船行进,夏日的江风是夹杂着腥味的热浪阵阵袭来。终点是小北门码头,我们下船会在古城那边玩一圈,赶在10点渡船停运前再坐回樊城。然而,时间不久,突然有一天江边所有这种小渡船全部停运。据说是为了汉江生态环境保护。如今普通市民没有乘舟渡江这一种交通工具选择,江边有了豪华游轮,每天上下班经过总能看到热闹的旅行团排队游玩。可是我还是挺怀念那时的渡船。
HD425613o
1年前
上海
2
老河口历史和现状的讨论非常生动!坐等更新!
Shawnx
1年前
湖北
3
湖北襄阳人士,经常在汉江滨江绿道一边跑步一边听《不在场》和《忽左忽右》,对里面的嘉宾也比较熟悉和了解。你们的音频和江水相伴了我的生活。
出租车司机
1年前
湖北
3
什么时候来丹江口,可以去605厂去看看,曾经叫五七干校,沈从文在那里劳动过,就在我家附近
HD17050o
1年前
中国香港
3
拉完💩特別快乐不是人之常情吗?!!!
还是得有个名字
1年前
江苏
3
虽然和汉水没啥亲戚,但也想要签名本😭
小水滴
1年前
湖北
4
我小时候曾住在湖北团风县一个小村,房子位于村子最边缘的一个小山丘上,房子正面对着整个村庄,近处是一方平整的水稻田。房子后面近处是一片足球场大小的绿草地,再远处是连绵几百米的梯田,梯田过后,极目远视是一条宽宽的大河。
河宽几十米,河水清澈见底,两边河水到河堤各有十来米沙滩,平日是少年放牛郎的乐园,捡贝壳,滩边戏水,钓鱼,野炊等等活动都在这里。河上常年有渡船,渡人渡货渡自行车,一叶轻舟,一根长竹竿,寒暑不间,风雨不断,河上来来回回,隐约记得30 年前单程费用几分钱。
夏天的傍晚,往往一天劳作之后,老爹会带我来河里洗澡,河水清凉,浅水不冰,往往洗澡带玩水,一耍就是半小时以上,是我童年有趣的记忆之一。
该河源于源于湖北与安徽交界处的西峰尖,流经麻城市,罗田县、团风县、浠水县、黄州区,沿途河水绵延百余公里经巴河镇汇入长江,全长148公里,称为巴水。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所描述的河是湖北几大水系之一的巴水,跟汉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攀亲戚十分失败,能扯得上关系的只有两点,一是两条水系都流经湖北,二是最终两条水系都归流一处到了长江
HD17050o
1年前
中国香港
5
这几天听着或听过日更的时候,甚至更早在知道要去寻汉水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影影绰绰浮现陌生大江形象,并无半分亲切,只有好奇。直到今天说到沙洲、说到江边洗衣服、说到小情侣,这一切日常,忽然打破了脑子迷雾,直达了回忆:那些夏日与家人乘江风散步的夜,那些秋天在一人高荒野草丛中偷偷谈恋爱的傍晚,那些冬日穿着新鞋晒太阳踏小人的假期,那些春天在江滩边竹林躲细雨聊天的逃课日。不需要幻想中的大江,绕城而过的任何一条河流,这些地方的母亲河,没有荣光、全是功用,悄无声息,却深深印刻在江河边人的生活里。
笛云
1年前
福建
6
江,大河的通称,所以用了黑塞的这段文字:"It is this what you mean, isn't it: that the river is everywhere at once, at the source and at the mouth, at the waterfall, at the ferry, at the rapids, in the sea, in the mountains, everywhere at once, and that there is only the present time for it, not the shadow of the past, not the shadow of the future?"

vanillalala
1年前
福建
7
21:39 “襄阳”(车站、机场等)文旅logo里的襄阳二字就是米芾字

万万就是一个亿
1年前
重庆
7
34:24 虫子吓屎了,这段我听得笑鼠了🤣🤣🤣
请多关心一下带鱼
1年前
湖北
7
就喜欢看优等生考不上的样子

Chris024022
1年前
北京
8
在宜昌出生,武汉长大,听到“麻木”亲切感迎面,小时候放学回家偶尔也会搭上一程,刚看到北京明年取消“蹦蹦”(早应该了,不是吗?)。听婉莹谈小时候之前在水里待一天看书,想想自己城乡结合部也有很多小池塘,小水坑,一片“野蛮”的状态,而如今城市化改造,基建拆迁,有了钢筋水泥,橡胶轮胎,小区里街坊邻居都不认识。
去过建德的新安江水库,也和当地移民后代聊起,而建得也并入杭州,作为卫星城推广农家乐,马拉松。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老河口,浮梁,三峡…都是历史的昨日重现吧?
请多关心一下带鱼
1年前
湖北
13
武汉话里,麻木一般指喜欢天天喝酒的中年男性。我第一次听说麻木,是89年前后,那时候,武汉市都还是人力三轮。听大人说,是因为蹬三轮的人每天随时随刻要出大力气,时间长了,身上多少有点伤痛,所以很多车夫每天都要喝点酒。慢慢越喝越多,就成了麻木。后来烧油的三轮越来越多,人力的就很少看到了。总之,还是肉身向前。

Violeta_li
1年前
上海
19
01:00 本楼用于排队等任宁老师的评论~
肖遥
1年前
上海
29
今天来和任宁竞争一下!首先最重要的攀亲戚,我虽然是在长江边长大的阳逻人,但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在中建三局工作,在我读幼儿园小学的时候,他们在襄樊建襄樊发电厂。每年暑假我妈都带着我去投奔我爸。我一直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是施工队的年轻工人会带我去一个河堤玩水。上大学之前,我都住在长江的东边,家家(外婆)的家就在长江边,家家养鸡的“鸡舍”据说是在98年洪水带来的河边垃圾里捡到的。外婆家地势比较高,下坡到河边就是一个小的码头。二舅是在河道里开船的大副,开船经过小码头的时候都可以暂时停留,回家吃口饭。每年夏天村里的人都会在码头玩水,男人们在外围围一圈,小孩儿们就在圈子里玩。小时候站在外婆家看江对面是没有任何东西阻拦视线的,江对面是起伏的浓绿色的小山丘,当时总会想象对面的人是住在仙山里的高人。长大后小码头废弃了,外婆家沿河修起了巨大的水泥防洪堤,二舅每次回家都得停在武汉的大码头再坐车回家。江对面的小山丘也都被夷为平地,建起了烟雾腾腾的化工厂。传闻要拆迁的时候,村里都把屋子拆了建楼房,站在外婆家再也看不到长江。阳逻大桥建起来,我家也从长江东边搬到了西边,搬到了小时候想象的仙山里,才发现这里叫青山,是武汉的工业区,和仙一点关系也也没有。
任宁
1年前
四川
60
十几年前,在墨尔本 Flinders Street 上某家旧书店里看到 Richard Hughes 的《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副标题「Hong Kong and its many faces」。
大概居留南半球的几年,于我也是「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让穷学生内心酸软穴位被击中,反射般糊涂买下。回家翻看,书本身无甚精彩,无非陈述香港在鸦片贸易和军事压迫下畸形的开埠历史,构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的东方想象之一部分。回国时,书便留在彼处。现在连封面都想不起,印象深刻的,只有标题。
听这期时,忽地想起它。婉莹叙述老河口旧时风物和童年记忆,令我感到汉水行旅于她,像是在偿还某种借债——也许实际体验并不像「负债」这么沉重,但是——昔日光景不存,可她的记忆里还留有的那点痕迹,仿佛礼失求诸野,如干细胞般可以恢复出整体的美丽轮廓。那点痕迹,就是一张欠条,有朝一日需要连本带利结算,虽然可能永远付不清。然而人生一世,毕竟也存不下什么,归还是个过程,不是结果。
因是借来的,所以需要小心保管,不可损坏,并且债有主呀,总要找到正确的那一方,这才上下求索,隔了几代,也要弄明白「汉水的身世」。旅行小队其他几人,也是多少欠了的,无非远远近近或者直接间接,背着一堆三角债,上路了。
换个角度看,曾经的荣光,对老河口来说也是借来的,现在还掉了,惆怅,遗憾,但没什么可惋惜——惋惜,那等于是误认天生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了,未免有点颟顸。而那些丑陋的新建社区,或许是此地欠下的新债,总有一天会技术回调,沽清归零,夷为平地。
到时候的初夏,灰头麦鸡结群飞过,停留。它们无所谓拥有,也就无所谓借不借的,天地之间都是家。听节目时,我即将搬离成都,以最后一搏的心情在四川大学观鸟,记录下过境的红喉姬鹟、棕腹仙鹟、褐胸鹟,遍寻蚁䴕未果。与秋季比,鸟的春迁期短暂得多,因为要抢着去繁殖,匆忙赶路,故每日鸟种都不同。
这样的事情轮回上演,已经数十万年。看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们在校园里开心、烦恼,我想,在有些东西面前,所有的人类,都是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