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5分钟
播放:
97
发布:
11小时前
主播...
简介...
10月26日TSVC举办了《打造下一个独角兽》讲座第34讲。当前AI的泡沫化突出表现在商业化落地的困难,然而具身智能把AI通过机器人运用到物理空间,在机器换人,缓解劳动力短缺方面立竿见影,商业上迅速落地产生效益。然而机器换人在技术上挑战极大,尤其是机器换人手。本讲座解析具身智能在“机器换人”中的核心挑战,分享前沿应用案例,展望具身智能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嘉宾:
陈涛是Dexmate 联合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硕士,师从Skild.AI创始人Abhinav Gupta教授。十余年机器人研发经验, 是应用强化学习控制足式机器人和机器人灵巧手操作, 以及AI在跨硬件平台机器人上的通用模型开发的先驱研究者之一。在灵巧手领域贡献多项开创性成果,首篇一作论文荣获机器人顶级会议CoRL 2021最佳论文奖,第二篇一作论文发表于机器人顶尖期刊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Robotics》。
夏淳博士是TSVC联合创始人,硅谷成功的系列创业家。曾先后创办三家科技公司,研发销售世界上最早的个性化营销系统,以及国际领先的边缘容器技术。他曾任IT行业一代巨头Sun Microsystems首席架构师,是早期云计算技术奠基者之一。除了云计算、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硬科技投资,夏淳博士在设计和创意领域颇有造诣,并且对社交媒体和社群经济的跨界文化有深入研究。夏淳博士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创始会员之一,曾任北美分会首任主席。自2001年,他长年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培养辅导,持续担任清华大学思源计划导师、清华创业孵化器x-lab的创业导师、清华创+逆向创新中心主任,并在硅谷创建了激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公益基金TSVC Giving Fund. 夏淳博士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及计算机硕士,并在美国UIUC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
讲座目录:
01 活动概要
02 为什么具身智能现在这么火爆?
03 目前市场上的具身智能,哪些公司或产品具有代表性?
04 之后研发的机器人都会聚焦在人形上吗?
05 解决实际性问题,其中有哪些挑战?
06 当前市场上的灵巧手发展到什么程度?
07 从技术角度讲,有哪些秘密来源可以真正做到灵巧?
以下为正文:
我们感谢今天到场的每一位观众,我们非常高兴每个月都能和大家聊一聊近期发生的新鲜事。最近,连着几期的活动都在聊具身智能。为什么具身智能又变得炙手可热了?从TSVC基金的投资视角来看,AI还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去年,我们看了非常多偏底层的AI项目,但这些项目距离落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便是那些能够商业化并迅速产生收益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反过来看具身智能的领域就很有意思,可以利用技术,通过机器人的方式运用在物理空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TSVC基金投资的机器换人的项目,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相比之下,有些项目坚持了两年左右,很难再增长并且盈利,这个时候再去看具身智能的领域,机会大很多。接下来,请陈博士为我们分享他的见解。
05:12 从一个创业者的视角来看,为什么具身智能现在这么火爆?实际上,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听说过“Embodied AI”这一术语。
陈涛博士指出,“Embodied AI”这一概念不仅在十几年前就已存在,实际上,早在2019年他刚开始读博时,MIT就已专门成立了名为“Embodied AI”的研究组。该研究组由几个实验室整合组成,包含计算机视觉、触觉、机器人、计算机图形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目前,当我们谈论“Embodied AI”,我们通常指的是AI系统如何跟物理世界发生交互;这与像ChatGPT这样的模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多的是虚拟世界中的交互。然而,当AI系统与真实物理世界发生交互时,例如,如何让AI系统帮忙打开一扇门,这类技术被称为具身智能。
那么,为何在过去几年特别火爆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当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未来几年,全球平均每六名员工中可能就将有一位是年长的员工。这一趋势无疑将导致在特定应用场景中难以招募到员工,同时对需求端的影响尤为突出。
从供给端方面,有三点原因:第一,硬件成本快速下降,以2016年中美(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为例,当时有很多全球顶尖的机器人团队参赛,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顶尖学校都派出精英团队,做了一个类人形机器人,当时的造价都在百万美金以上。如今,情况大不一样,可以利用非常丰富的供应链,造出几万美金的一个人形机器人,这对商业落地来说是一个先决条件。第二,会有一些头部公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马斯克的顶级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对此领域有推动作用。第三,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AI智能,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生成式AI,人们接触的也比较多,与文生图、文生视频,或者像ChatGPT这类的技术比较接近。此外,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些未知的AI技术的进步,如仿真器的大幅加快,强化学习在机器人里的应用日益成熟,以及模仿学习的算法和架构的不断完善,共同推动了具身智能的爆发。
夏淳博士表示,我们TSVC一直讲的创业成功的独角兽三要素,即“天时、地利、人和”,当前是“天时”非常好的时机点。
09:20 说说目前市场上的具身智能,帮助我们理解。哪些公司或产品具有代表性?
陈涛博士指出,近一两年来,中美和欧洲的许多公司开始涉足具身智能领域,其应用范围较广,这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还包括类人形机器人,以及各种足式机器人和无人机搭载AI的算法。例如,在特斯拉的We Robot发布会上,公司展示了名为Optimus的Tesla人形机器人,并展示了最先进的灵巧手,其自由度达到20多个维度,近乎接近于人手,这是硬件研发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此外,具身智能更偏软件类的,目前在美国有几个知名的公司。首先是Physical Intelligence,他们研发的AI模型几乎能够适配所有硬件,能够控制UR机器人、Franka机器人、宇树机器人以及Fourier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研究方向都能被他们的AI模型所控制。这类公司的特点是专注于软件和AI模型,而不涉及硬件,硬件通常通过供应商购买。这两类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夏淳博士表示,目前市场上似乎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即具身智能几乎都是人形的,刚才陈博士也说明并非都是人形。TSVC自己所投的项目中,实际上非人形机器人反而盈利性更高,它们通常服务于特定的垂直市场。例如,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用人形机器人去割麦子,一手割麦一手拿镰刀,效率非常低。相比之下,采用机器人拖拉机一路开过去,配备24把大剪刀一起运作,可以实现飞快的速度。这是一个较清晰的例子。
12:18 之后研发的机器人都会聚焦在人形上吗?还是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现在的热点都在人形机器人上。
陈涛博士指出,其中有一些理性因素,也有一些非理性因素。我们人类会自然而然地去喜欢一个人形机器人,如果让机器人帮忙做家务,我们更希望它是一个人形机器人的形态,这是感性层面的倾向。从应用层面来看,机器人是人形或者非人形,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还是要把需要做的事情给完成。举个例子,工业革命之所以成为重大转折点,并对生产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并非因为人的生产力变高,而是因为人类开始利用机器,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生产力,人类擅长使用各种工具来提高效率,并不意味着人类本身具备这些效率。
从落地角度来看,肯定会存在很多适用于不同垂直领域特殊专用的机械。这些机械从前设计用于执行单一任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发展到能在其领域内完成多项任务。在未来,这些机械并不会仅限于人形机器人的形态。举个例子,人们去做体力劳动时,会借助各类工具来辅助完成工作,因为很多事情若不借助工具根本完成不了,这正是机器具有的价值。这些工具就会顺其自然地整合到机器中,而不需要先通过造一个类人形机器人再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从落地的角度来看,非人形机器人的使用价值更大,它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和适应各种工作场景。
14:30 具身智能其本质是能够提高效率,解决实际性问题,能够落地的一些工具。其中有哪些挑战?为什么灵巧手会成为瓶颈?如果没有做好的话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陈涛博士指出,Dexmate团队在过去的研究中,涉足了机器人的多个领域。最早是机器人导航,这项技术模拟了人类眼睛的功能,能够识别周围环境里的布局,从而让机器人能够移动;后来他们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四足机器人控制,这类似于人类的腿;最后做到了手部。这些研究方向转变的原因如下:
从技术成熟度,机器人导航和机器人足式控制的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从整体应用价值来看,假如机器人不具备操作能力,即没有高效的“手”,在很多落地场景中,它将无法提供最大的经济价值。以工厂巡航为例,虽然无人机和自主机器人都是可行的选择。但是碰到一扇门,它们便会有阻碍过不去,其中最需要的能力在于整体的操作能力,即遇到新状况能够有应对办法。甚至,机器人的前面有障碍物挡住了去路,它可以主动地把这件事情解决,而不是依赖外部帮助或对环境进行改造。因此,从落地场景来说,操作能力的经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现阶段工厂里的流水线,许多环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工厂,工业自动化程度极高。然而,在某些环节,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人工的存在。雇佣人员不是因为人类有非常灵活的脚,而是因为人类有一双非常灵活的手,可以去做机器还做不了的事情,因此,下一步机器换人的重点在于,使机器人能够拥有像人手一样非常灵活的操作末端。
因字数限制,更多内容请收听音频
欢迎关注“TSVC“微信公众号观看视频,了解更多早期创投相关话题的干货内容!
加入日常交流群请看海报右下角二维码,添加TSVC小助手,获取更多分享。
嘉宾:
陈涛是Dexmate 联合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硕士,师从Skild.AI创始人Abhinav Gupta教授。十余年机器人研发经验, 是应用强化学习控制足式机器人和机器人灵巧手操作, 以及AI在跨硬件平台机器人上的通用模型开发的先驱研究者之一。在灵巧手领域贡献多项开创性成果,首篇一作论文荣获机器人顶级会议CoRL 2021最佳论文奖,第二篇一作论文发表于机器人顶尖期刊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Robotics》。
夏淳博士是TSVC联合创始人,硅谷成功的系列创业家。曾先后创办三家科技公司,研发销售世界上最早的个性化营销系统,以及国际领先的边缘容器技术。他曾任IT行业一代巨头Sun Microsystems首席架构师,是早期云计算技术奠基者之一。除了云计算、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硬科技投资,夏淳博士在设计和创意领域颇有造诣,并且对社交媒体和社群经济的跨界文化有深入研究。夏淳博士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创始会员之一,曾任北美分会首任主席。自2001年,他长年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培养辅导,持续担任清华大学思源计划导师、清华创业孵化器x-lab的创业导师、清华创+逆向创新中心主任,并在硅谷创建了激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公益基金TSVC Giving Fund. 夏淳博士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及计算机硕士,并在美国UIUC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
讲座目录:
01 活动概要
02 为什么具身智能现在这么火爆?
03 目前市场上的具身智能,哪些公司或产品具有代表性?
04 之后研发的机器人都会聚焦在人形上吗?
05 解决实际性问题,其中有哪些挑战?
06 当前市场上的灵巧手发展到什么程度?
07 从技术角度讲,有哪些秘密来源可以真正做到灵巧?
以下为正文:
我们感谢今天到场的每一位观众,我们非常高兴每个月都能和大家聊一聊近期发生的新鲜事。最近,连着几期的活动都在聊具身智能。为什么具身智能又变得炙手可热了?从TSVC基金的投资视角来看,AI还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去年,我们看了非常多偏底层的AI项目,但这些项目距离落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便是那些能够商业化并迅速产生收益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反过来看具身智能的领域就很有意思,可以利用技术,通过机器人的方式运用在物理空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TSVC基金投资的机器换人的项目,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相比之下,有些项目坚持了两年左右,很难再增长并且盈利,这个时候再去看具身智能的领域,机会大很多。接下来,请陈博士为我们分享他的见解。
05:12 从一个创业者的视角来看,为什么具身智能现在这么火爆?实际上,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听说过“Embodied AI”这一术语。
陈涛博士指出,“Embodied AI”这一概念不仅在十几年前就已存在,实际上,早在2019年他刚开始读博时,MIT就已专门成立了名为“Embodied AI”的研究组。该研究组由几个实验室整合组成,包含计算机视觉、触觉、机器人、计算机图形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目前,当我们谈论“Embodied AI”,我们通常指的是AI系统如何跟物理世界发生交互;这与像ChatGPT这样的模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多的是虚拟世界中的交互。然而,当AI系统与真实物理世界发生交互时,例如,如何让AI系统帮忙打开一扇门,这类技术被称为具身智能。
那么,为何在过去几年特别火爆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当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未来几年,全球平均每六名员工中可能就将有一位是年长的员工。这一趋势无疑将导致在特定应用场景中难以招募到员工,同时对需求端的影响尤为突出。
从供给端方面,有三点原因:第一,硬件成本快速下降,以2016年中美(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为例,当时有很多全球顶尖的机器人团队参赛,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顶尖学校都派出精英团队,做了一个类人形机器人,当时的造价都在百万美金以上。如今,情况大不一样,可以利用非常丰富的供应链,造出几万美金的一个人形机器人,这对商业落地来说是一个先决条件。第二,会有一些头部公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马斯克的顶级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对此领域有推动作用。第三,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AI智能,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生成式AI,人们接触的也比较多,与文生图、文生视频,或者像ChatGPT这类的技术比较接近。此外,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些未知的AI技术的进步,如仿真器的大幅加快,强化学习在机器人里的应用日益成熟,以及模仿学习的算法和架构的不断完善,共同推动了具身智能的爆发。
夏淳博士表示,我们TSVC一直讲的创业成功的独角兽三要素,即“天时、地利、人和”,当前是“天时”非常好的时机点。
09:20 说说目前市场上的具身智能,帮助我们理解。哪些公司或产品具有代表性?
陈涛博士指出,近一两年来,中美和欧洲的许多公司开始涉足具身智能领域,其应用范围较广,这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还包括类人形机器人,以及各种足式机器人和无人机搭载AI的算法。例如,在特斯拉的We Robot发布会上,公司展示了名为Optimus的Tesla人形机器人,并展示了最先进的灵巧手,其自由度达到20多个维度,近乎接近于人手,这是硬件研发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此外,具身智能更偏软件类的,目前在美国有几个知名的公司。首先是Physical Intelligence,他们研发的AI模型几乎能够适配所有硬件,能够控制UR机器人、Franka机器人、宇树机器人以及Fourier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研究方向都能被他们的AI模型所控制。这类公司的特点是专注于软件和AI模型,而不涉及硬件,硬件通常通过供应商购买。这两类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夏淳博士表示,目前市场上似乎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即具身智能几乎都是人形的,刚才陈博士也说明并非都是人形。TSVC自己所投的项目中,实际上非人形机器人反而盈利性更高,它们通常服务于特定的垂直市场。例如,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用人形机器人去割麦子,一手割麦一手拿镰刀,效率非常低。相比之下,采用机器人拖拉机一路开过去,配备24把大剪刀一起运作,可以实现飞快的速度。这是一个较清晰的例子。
12:18 之后研发的机器人都会聚焦在人形上吗?还是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现在的热点都在人形机器人上。
陈涛博士指出,其中有一些理性因素,也有一些非理性因素。我们人类会自然而然地去喜欢一个人形机器人,如果让机器人帮忙做家务,我们更希望它是一个人形机器人的形态,这是感性层面的倾向。从应用层面来看,机器人是人形或者非人形,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还是要把需要做的事情给完成。举个例子,工业革命之所以成为重大转折点,并对生产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并非因为人的生产力变高,而是因为人类开始利用机器,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生产力,人类擅长使用各种工具来提高效率,并不意味着人类本身具备这些效率。
从落地角度来看,肯定会存在很多适用于不同垂直领域特殊专用的机械。这些机械从前设计用于执行单一任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发展到能在其领域内完成多项任务。在未来,这些机械并不会仅限于人形机器人的形态。举个例子,人们去做体力劳动时,会借助各类工具来辅助完成工作,因为很多事情若不借助工具根本完成不了,这正是机器具有的价值。这些工具就会顺其自然地整合到机器中,而不需要先通过造一个类人形机器人再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从落地的角度来看,非人形机器人的使用价值更大,它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和适应各种工作场景。
14:30 具身智能其本质是能够提高效率,解决实际性问题,能够落地的一些工具。其中有哪些挑战?为什么灵巧手会成为瓶颈?如果没有做好的话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陈涛博士指出,Dexmate团队在过去的研究中,涉足了机器人的多个领域。最早是机器人导航,这项技术模拟了人类眼睛的功能,能够识别周围环境里的布局,从而让机器人能够移动;后来他们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四足机器人控制,这类似于人类的腿;最后做到了手部。这些研究方向转变的原因如下:
从技术成熟度,机器人导航和机器人足式控制的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从整体应用价值来看,假如机器人不具备操作能力,即没有高效的“手”,在很多落地场景中,它将无法提供最大的经济价值。以工厂巡航为例,虽然无人机和自主机器人都是可行的选择。但是碰到一扇门,它们便会有阻碍过不去,其中最需要的能力在于整体的操作能力,即遇到新状况能够有应对办法。甚至,机器人的前面有障碍物挡住了去路,它可以主动地把这件事情解决,而不是依赖外部帮助或对环境进行改造。因此,从落地场景来说,操作能力的经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现阶段工厂里的流水线,许多环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工厂,工业自动化程度极高。然而,在某些环节,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人工的存在。雇佣人员不是因为人类有非常灵活的脚,而是因为人类有一双非常灵活的手,可以去做机器还做不了的事情,因此,下一步机器换人的重点在于,使机器人能够拥有像人手一样非常灵活的操作末端。
因字数限制,更多内容请收听音频
欢迎关注“TSVC“微信公众号观看视频,了解更多早期创投相关话题的干货内容!
加入日常交流群请看海报右下角二维码,添加TSVC小助手,获取更多分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xmay_UtJf
9个月前
浙江
0
这个主持人也太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