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0分钟
播放:
1.17万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本期嘉宾】
张卫东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曲及史地民俗研究者
侯磊 @青年作家,北京民俗研究者,著有《北京烟树》《北京繁华录》等
【主理人】
思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东山 @芝加哥大学艺术史博士
本期我们仍旧和两位老朋友张卫东老师和侯磊老师一起聊聊北京话。怎么京腔成了油腔滑调的代名词?北京话从元朝到清朝是如何演变的?我们如今还能听到哪些遗留下来的口音?北京东西南北城都是怎么说话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文学作品和曲艺作品是如何表现北京话的?欢迎收听~
【你将听到】
Part One 我们对于北京话的印象是怎样的
00:01:27 北京话怎么成了播客口音鄙视链底层?北京话是真的油腔滑调吗?
00:03:42 「装垫儿台」「裂裂裂」「抱吃」「套吃」北京人是真的嘴懒吗?从元到清北京语音都受到哪些影响?
00:07:41 北京话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Part Two 北京话的历史变化与地域区别
00:12:59 外县、郊区、内城,北京话在不同地区有什么区别?
00:19:14 北京人为什么特客气,跟谁都是「您」了如何?
00:23:44 北京话里哪些是受满语影响、蒙语影响?
00:32:10 民国的北京话如何演变,受什么人群流动的影响?北京人如何称「爷」?
00:34:57 南城北城说话有什么区别?
Part Three 北京话与北京城
00:38:52 为什么说北京人嘴损?北京的俗语、谚语、歇后语
00:42:37 额勒金德、斤得格用……北京话的四字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00:45:20 北京话的儿化音都是加在哪里?北京的门哪些用儿化哪些不用儿化?为什么石景山叫「石景山儿」
00:51:53 北京话的语音语义的流变,北京地名的更改。猪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现在叫什么?
00:59:02 文学作品、曲艺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北京话的?
【本期延伸】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创作的戏曲(北曲)曲韵著作,成书时间为1324年。《中原音韵》原为写北曲者检韵而作,但它以辽、金以来北方语音变化发展为依据,废入声,又把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归并旧韵为东钟、江阳、支思、齐微等19部,已接近于今北京音。它以普通使用的活语音为记录、研究的对象,具有首创意义。因此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大价值。
《宛署杂记》:中国古代的史志书,共二十卷,成书于1593年。作者是沈榜(明),湖广临湘(湖南省长沙市)人,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在任期间留心时事,搜寻掌故,根据署中档案材料编著了《宛署杂记》。书中记载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民情、人物遗文等资料,在北京史书匮乏的封建社会,它实际是宛平的县志,也是北京最早的史书之一。
《儿女英雄传》: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或称为《儿女英雄评话》。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儿女英雄传》描写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一桩公案,书中的主人公十三妹,其父亲遭朝廷大员纪献唐杀害,十三妹无处申冤,浪迹天涯,学得一身武艺,欲报血海深仇,途中遇到安骥与张金凤,结果还未及为父报仇,纪献唐获罪遭诛。后来经张金凤与众人的撮合,十三妹嫁给安骥。十三妹前段仗义行侠,英气外发;后段嫁为人妇,又尽显儿女情态,堪称儿女英雄之典范。
《小额》:作者为松友梅,即蔡友梅(1872-1921),原名蔡松龄,号友梅,笔名损公,亦曾用过「松友梅」「老梅」「梅蒐」「亦我」和「逋生」等笔名,八旗汉军旗人,是清末民初时期北京文坛知名的旗人小说家和报人。本书以清末京城旗人生活为叙事主线,通过小额这一典型人物及其社会关系网络,反映晚清旗人阶层的生活困境与市井文化风貌。全书采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写作,对白与叙述语言均保持早期北京话的原生态特征。
本期音乐:
相声《卖估衣》@郭全宝、郭启儒
相声《卖布头》@侯宝林、郭启儒
《小额》蔡友梅著 @侯磊 朗诵
封面设计:煜瑾 @寻长设计
音频制作:思煜
张卫东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曲及史地民俗研究者
侯磊 @青年作家,北京民俗研究者,著有《北京烟树》《北京繁华录》等
【主理人】
思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东山 @芝加哥大学艺术史博士
本期我们仍旧和两位老朋友张卫东老师和侯磊老师一起聊聊北京话。怎么京腔成了油腔滑调的代名词?北京话从元朝到清朝是如何演变的?我们如今还能听到哪些遗留下来的口音?北京东西南北城都是怎么说话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文学作品和曲艺作品是如何表现北京话的?欢迎收听~
【你将听到】
Part One 我们对于北京话的印象是怎样的
00:01:27 北京话怎么成了播客口音鄙视链底层?北京话是真的油腔滑调吗?
00:03:42 「装垫儿台」「裂裂裂」「抱吃」「套吃」北京人是真的嘴懒吗?从元到清北京语音都受到哪些影响?
00:07:41 北京话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Part Two 北京话的历史变化与地域区别
00:12:59 外县、郊区、内城,北京话在不同地区有什么区别?
00:19:14 北京人为什么特客气,跟谁都是「您」了如何?
00:23:44 北京话里哪些是受满语影响、蒙语影响?
00:32:10 民国的北京话如何演变,受什么人群流动的影响?北京人如何称「爷」?
00:34:57 南城北城说话有什么区别?
Part Three 北京话与北京城
00:38:52 为什么说北京人嘴损?北京的俗语、谚语、歇后语
00:42:37 额勒金德、斤得格用……北京话的四字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00:45:20 北京话的儿化音都是加在哪里?北京的门哪些用儿化哪些不用儿化?为什么石景山叫「石景山儿」
00:51:53 北京话的语音语义的流变,北京地名的更改。猪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现在叫什么?
00:59:02 文学作品、曲艺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北京话的?
【本期延伸】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创作的戏曲(北曲)曲韵著作,成书时间为1324年。《中原音韵》原为写北曲者检韵而作,但它以辽、金以来北方语音变化发展为依据,废入声,又把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归并旧韵为东钟、江阳、支思、齐微等19部,已接近于今北京音。它以普通使用的活语音为记录、研究的对象,具有首创意义。因此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大价值。
《宛署杂记》:中国古代的史志书,共二十卷,成书于1593年。作者是沈榜(明),湖广临湘(湖南省长沙市)人,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在任期间留心时事,搜寻掌故,根据署中档案材料编著了《宛署杂记》。书中记载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民情、人物遗文等资料,在北京史书匮乏的封建社会,它实际是宛平的县志,也是北京最早的史书之一。
《儿女英雄传》: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或称为《儿女英雄评话》。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儿女英雄传》描写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一桩公案,书中的主人公十三妹,其父亲遭朝廷大员纪献唐杀害,十三妹无处申冤,浪迹天涯,学得一身武艺,欲报血海深仇,途中遇到安骥与张金凤,结果还未及为父报仇,纪献唐获罪遭诛。后来经张金凤与众人的撮合,十三妹嫁给安骥。十三妹前段仗义行侠,英气外发;后段嫁为人妇,又尽显儿女情态,堪称儿女英雄之典范。
《小额》:作者为松友梅,即蔡友梅(1872-1921),原名蔡松龄,号友梅,笔名损公,亦曾用过「松友梅」「老梅」「梅蒐」「亦我」和「逋生」等笔名,八旗汉军旗人,是清末民初时期北京文坛知名的旗人小说家和报人。本书以清末京城旗人生活为叙事主线,通过小额这一典型人物及其社会关系网络,反映晚清旗人阶层的生活困境与市井文化风貌。全书采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写作,对白与叙述语言均保持早期北京话的原生态特征。
本期音乐:
相声《卖估衣》@郭全宝、郭启儒
相声《卖布头》@侯宝林、郭启儒
《小额》蔡友梅著 @侯磊 朗诵
封面设计:煜瑾 @寻长设计
音频制作:思煜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586990u
3个月前
江苏
89
文不对题。全篇都在介绍北京话,啥啥没聊为啥那么多人都不待见京腔。
十万_mx
3个月前
日本
73
本人就是听到“京油子”博客一律点❌,听着太难受了。但是这样娓娓道来的北京话没什么不适应的,北京话好好说话,说有意思的内容,还是好听的
是腿腿子吧
3个月前
北京
44
本来应该讨厌的是油腻,虚假,装腔作势等等,但太多人直接和方言和地域挂钩,以至于“避雷京腔”成了流行姿势。那些这样说这样做的人,没有想过这是种非常肤浅的地域偏见吗?
徐P
3个月前
意大利
37
这样的北京话就听着很舒服诶,感觉有底蕴有尊重。可能还是得看人。
魔鬼肉筋人
3个月前
山西
21
很可能跟某些装逼的北京人有关
坎布里奇瓜瓜
3个月前
上海
18
最近听了97岁老北京卢燕讲北京话。一点儿油味没有。反而很清爽优雅。
王白水
3个月前
北京
16
讨厌的不是北京话,是那些不明原因高高在上的人,他们说什么话都讨厌
凉城旧梦
3个月前
北京
9
严重的北京内地域歧视
斯莱特林大聪明
3个月前
甘肃
8
突然觉得北京话好听,随和,亲切,体面,还有说到"首善之区"的自豪感…真是有意思👏👏
何誉之
3个月前
北京
8
这些北京话太老了,基本都是化石级别的了,外地人可千万别以为北京人这么说话🤣播客里也没人这么说话了。现在比较广为人知的口音,比如大张伟、发发大王,口音就偏南城,脱口秀演员良言,一直生活在海淀,就明显和南城发音不同。从新中国建立到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再到新千年申奥成功后,北京历经了多次人口大规模迁入,口音、词汇也不会像那些人口流动少的地方,融汇、糅杂、发展,这些变化其实更有趣、生动、鲜活
ppppuuuu
3个月前
上海
7
确实内容缺失一大块,全文都没涉及到标题中“北京话怎么成了播客口音鄙视链底层”这个问题,彻底沦为了标题党。
谦彧
3个月前
北京
6
感谢您的分享,很喜欢听张老师聊天,每次都能获得新知;
平常和长辈/领导说话时,都会比较注意用“您”字。后来就形成了习惯;
个人也会用“怹”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用法是当我们在聊天时,我要提到一位并不在场的长辈,就可以用“怹”字,以示尊敬;
曾经看过李嘉存老师讲怹小时候的珠市口,那首“大秃子有病二秃子瞧”的童谣,因为我岳母和李老师是同龄人,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怹还会背。您想一帮小孩排成一队,一边唱一边做肢体动作,这个场景想想就很逗;
说到儿化音的用法,我也是想拿城门举例,“内九外七皇城四”,内九门皇城四门紫禁城四门的“门”字,不加儿化音。而外七门中的东便门和西便门要读成“东便门儿”和“西便门儿”;
看过一些前辈大家写北平的书,比如齐如山先生,金受申先生,梁实秋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等。还有刘一达老师,买过他的《北京老规矩》和《北京话》。崔岱远老师的《京味儿》和《京味食足》等;
另外个人老北京知识的积累,还有一些来自阿龙说北京(卢文龙)和徐徐道来话北京(徐德亮);
张老师提到了邓友梅先生,个人想说一下怹的《烟壶》,后来李翰祥导演还据此拍成了电影《八旗子弟》。里面本色出演的王习三先生来自我的老家衡水,怹五十年代在京师从清末民初京城内画四大家之一的叶仲三先生的孩子们,学习内画艺术,后自创冀派。衡水内画艺博和国际庄分馆,都是王老父子创办的,喜欢鼻烟壶/内画艺术的朋友,将来有机会去了这两个城市,不要错过这两家博物馆;
最后来帝都游玩的朋友,如果那些有名的地方基本都去过以后,可以考虑下面这些相对小众的去处:
宣南文化博物馆(长椿寺)、民俗博物馆(东岳庙)、首博老北京民俗展厅、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和人艺戏剧博物馆等,相信会有助于增进您对老北京的了解。
A呀I了
3个月前
北京
6
北京孩子要是好好说话,是挺招人喜欢的,但我有个男同事,海淀的,说话老是从鼻子里面出音,哼哼唧唧的,就是葛优“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内味儿,特烦人。
哎呀你看呐
3个月前
湖北
5
这期真好
PirpleGate
3个月前
浙江
5
北京话比较黏糊,字跟字粘着的,不是干脆的那种。三位都是~
Cunese_smHC
3个月前
江苏
5
讲话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根本听不下去,浪费了个好选题
武束衣
3个月前
北京
4
相声《文训徒》有个包袱,徒弟提及师父说怹,量活的马上说“他把你摊了!”
粒粒-津津有味
3个月前
北京
4
1:08:48 听到最后了,确实有点标题党了,但还是很好听,也长见识了~
王某某要更勇敢
3个月前
北京
3
19:41 嚯!说着说着就来一段儿,真厉害
抗组胺剂
3个月前
重庆
3
辽宁人听这期也感觉特亲切,北京话跟东北话有太多想通的词汇用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