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录节目之前,霜老师还做了一组侧板支撑,太可怕了。)
本期内容:
一、霜老师的日常训练计划是怎样?分成哪些环节?
03:30 攀岩日程安排(疯狂教练定线员版 vs.普通岩友版)
05:28 每次攀爬 session 的框架
- 07:25 热身:提高心率、打开关节、激活肌肉
- 16:12 攀爬:目标线路怎么磕、休息和攀爬怎么组合
- 19:51 收身:降低心率、拉伸
22:30 日常伤病管理:习惯性肩膀脱臼居然也能爬 V6
28:10 针对性训练
二、我想进步,咋练!(快问快答)
33:08 教练我要爬 V5 咋练?啥是攀岩技能树
36:27 边爬边减肥能成吗?
36:30 有伤病的人还能练吗?攀岩常见伤病的管理
39:22 上班族如何劳逸结合做体能训练
48:04 女生怎么结合生理周期来练习
49:30 下班上墙前感觉累劈了,怎么调整
54:16 力量够,可我就希望爬得优雅好看一点咋整?(嘿,我有歪招)
三、新手攀岩要从何处着手
64:39 体验阶段要注意什么
65:34 每个攀岩教练风格不同,你会注重什么?
69:12 到底咋样才叫「循序渐进」:以 Dyno 为例
72:37 所以,拉引体也没那么难?
74:33 不喜欢健身,怎么结合岩壁进行训练
😆不录了我去拉引体了!
主播:溜达梅&霜
主播介绍:
霜,小鸡攀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国家一级攀岩定线员,7 年系统攀岩教练,同时也是攀岩旅行向导。(小红书:小鸡攀岩-霜)
溜达梅,资深攀岩爱好者,就是不咋努力,只好搞搞攀岩内容。
录制时间:2024 年 9 月 1 日凌晨
录制地点:北京家中
注明:背景音有点噪音,是黑三剁在疯狂地刨东西以及撕箱子。。。
欢迎打赏,我给她买个猫抓板去!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小鸡攀岩-霜
加入听友群请加 vx:wandermei0829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主播...
溜达梅

霜freefrost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溜达梅
7个月前
北京
0
找霜老师制定攀岩计划看这里:freefrost 😄
溜达梅
7个月前
北京
0
找霜老师制定攀岩计划看这里:freefrost 😄

Lukkk
7个月前
上海
0
本来就很喜欢看你们攀岩视频分析的栏目!太喜欢听你俩唠了呜呜 多更点播客节目 爱听!!

Lukkk
7个月前
上海
0
本来就很喜欢看你们攀岩视频分析的栏目!太喜欢听你俩唠了呜呜 多更点播客节目 爱听!!
Suuuuu_PAZX
2周前
辽宁
0
Hhhhhh 我就是下班后疲惫地磕线结果真的伤了🤣😇
Suuuuu_PAZX
2周前
辽宁
0
Hhhhhh 我就是下班后疲惫地磕线结果真的伤了🤣😇

showeryhe
4个月前
北京
0
12:23 马克手指等小肌肉群激活

showeryhe
4个月前
北京
0
12:23 马克手指等小肌肉群激活
Iratxe
7个月前
北京
1
34:58 V2我只能挑仰角爬,因为仰角的低,其他的高,一爬高我就害怕(知道了我是恐高型的。。) 岩馆能不能出一些横着爬的线呀(咦
Iratxe
7个月前
北京
1
34:58 V2我只能挑仰角爬,因为仰角的低,其他的高,一爬高我就害怕(知道了我是恐高型的。。) 岩馆能不能出一些横着爬的线呀(咦
小花椒的椒
7个月前
北京
1
棒
小花椒的椒
7个月前
北京
1
棒

nani呀
7个月前
江苏
1
先赞再听!shownotes都是想知道的干货!

nani呀
7个月前
江苏
1
先赞再听!shownotes都是想知道的干货!
咸鱼少女小啾啾
7个月前
广东
5
这期内容好棒,溜达梅我的嘴替,问出了好多我的疑惑~

aliennnn
7个月前
上海
6
想说两点:1.如果有条件,即便只有疼痛也建议去医院弄清楚自己的症状,并让医生提供相对应的康复动作,再把这些康复动作融入日常攀爬前后的热身与拉伸中,如此就建立了一套针对自身弱点开展的热身拉伸,而非对各类视频的简单复制。2.梅提到的持续攀爬后的身体疲劳我最近也在经历。下了班以后去岩馆,在岩馆待三小时,回到家就十点四五十,洗完澡马上睡觉,第二天早上再七点半起来。我一度以为拉伸时间充足的话不会带来什么影响,事实上并不是,睡眠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睡好,身体的疲劳会存积下来,第二天再去爬,那得到的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疲劳。可能有的人睡个七小时就管够,但我发现高强度运动完以后七小时的睡眠有点吃紧。我发现,攀岩给人带来的丰富兴奋物质一方面满足了人类对刺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人对其养成依赖。在《运气的诱饵-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的机器人生》一书中,作者提到除了传统致瘾源以外,人们还应该关注阅读、运动、心理咨询等披着健康外衣的活动。这些活动同样有可能让人“上瘾”。不是说这些活动本身有害,而是这些活动往往用来逃离其他事物比如另一种成瘾物质,人们会在逃离的过程中对其形成依赖。但我觉得,除了成瘾物质,人们还有可能逃离的是心理创伤或者说某种焦虑、抑郁情绪。对我来说,是逃离后者。后者具体表现为重复性工作带来的倦怠感以及过往成长中形成的创伤。换言之,身体上的疲劳根本上是来自于心理的倦怠。有次我甚至在馆里待了六个小时之久。于是,伤痛频繁上门告警。虽然最严重不过是肩峰撞击,但依旧让人手足无措。在泳池里泡久了,皮肤会变皱,这让“久”变得可视,但是在岩馆里,人需要自行调动起觉知能力,判断自己是不是接近力竭。别让同行的伙伴或者馆里的陌生人阻碍你的节奏。我自己就很容易在有人聊天有人一起磕线的时候留得过久。和应对暴食症或者述情亢进一样,攀岩亢进(我瞎编的)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对身体的观察始终在线。快乐有终时,疼痛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