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话题成员】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微博@PomBom,豆瓣ID:PomBom)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时间轴】
04:15 关于中亚的旅行作品是罗新阅读的一大乐趣联
06:05 地区研究的特点是不做历史分期
12:30 什么样的游记作品符合罗新的口味?
16:15 从大都到上都的旅行
20:30 从实用性的写作传统到形成文学自觉
27:10 从威廉·达尔林普尔到罗伯特·卡普兰
31:00 两个熟悉的陌生地带:中亚与西伯利亚
34:55 罗新聊他对专名的考据兴趣由来
37:45 以长城为写作对象
47:40 与带有族群色彩的生物学思想告别
50:50 在普林斯顿写作《双螺旋的低语》
53:00 罗新回应《世上本无黄种人》遭遇到的批评
56:40 一本关于印度的旅行游记
01:00:45 如何看待中产阶级写作与游记文学
【音乐】
concertotema de Alexandre - Eleni Karaindrou
Paris, Texas - Ry Cooder
您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Spotify搜索「忽左忽右BGM」,获得节目完整歌单。
【logo设计】杨文骥
【后期制作】littlerain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忽左忽右》,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三联中读、芒果动听、阿基米德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微信公众号:播客一下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主播...

JustPo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crocodile_fF5s
4年前
0
24:57 这里提到的书没有听清楚,有小伙伴知道是哪一本吗?

阿芋啊
3年前
0
在哪里能关注到罗新老师啊?

冰河
4年前
1
48:58请教前几年上海书评关于新清史的内容是书还是报纸文章?
波粒幻灭
4年前
1
38:44哇,罗老师要来我们榆林了

Syrah
2年前
上海
1
这篇太棒了,立马动手建了个书单“在路上读史”

Azu祖
2年前
1
29:21 要防范现实过于短视的话,就稍微往历史深处走一点,你会知道一切都是会变的

环子种草来的
3年前
1
14:29 书签:到马丘比丘右转 Turn Right

默默有语
4年前
1
54:48血统研究是有意义的,只有贯彻陈先生说过的多重证据法,看问题才有全面的视角。血缘宗教语言族源,历史文化等等等等,无一不可利用
鹅蛋
3年前
2
达林普尔除了写中国,印度,还有一本是关于中东的,寻找拜占庭遗迹

ZZZZZ1
4年前
2
45:09 在别人都看得见的材料里 找到新的意义
存在之城
4年前
3
特别喜欢罗老师的文章,大开眼界。

Angulimala
4年前
4
最近就正好在读罗新老师的《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东京第一困
4年前
5
罗老师聊得太好了,从文学到历史观到学者的待人接物,每一处都让我有新的感受。期待关于长城的研究。
神经蛙_OgdT
4年前
5
这次录音的音质是不是有所下降?特别是罗新老师的声音,好像有点尖,有杂音和回声。

Stav
4年前
6
原來「巴爾幹兩千年」就是「Balkan Ghost」(這奇怪的譯名)。之前讀的是2005年出的修訂版,跟1993年原版的區別大概就是在開篇加了幾十頁作者罵克林頓的column😂

阿vain
4年前
8
希望文本里可以单独列一个节目里提及的书单、影单
晨萱-语迟者说
4年前
9
50:53 这些并非新观点啊。基本常识就是两广的人与北方人的基因差别远大于他们与泰国人和越南人的基因差距啊。所谓华夏文明就是文化共识,而非同是汉族,而且这是中国能够长期统一,一直在文化继承上刻意掩盖这一点啊。相对于欧洲的治理模式,也并不一定是好事,长期大一统未必在科技发展,文明进步上有积极作用

jeanneZ
4年前
11
希望下次也可以和罗新老师聊聊程老师也喜欢的南北朝

HD761040z
4年前
11
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上一次程老师和杨一都在忽左忽右了
安真
4年前
39
罗新老师始终对语言体系对社会的影响念念不忘,有空可以专门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