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更多理财内容,还可以关注「简七读财」公众号,回复“小宇宙”,免费领取一份万人点赞「理财工具包」哦
………………………………
你好,欢迎收听《简七理财故事》。文稿已放在音频下方,欢迎查阅。
如何了解我们身处的经济世界,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呢?送你15天简七VIP,每天听财经新闻解读。搜索公众号「简七读财」,回复“电台”免费领取~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内容。
最近,家里食用油告罄,我拿起手机想下单一桶新的,隐约觉得油价贵了不少。
我上价格网一查,果然:各类食用油年初至今,少的涨了5%,多的甚至有20%。
和做餐饮的朋友聊起,他脑洞大开地分享了一个想法:
「常说理财要跑赢通胀,这油价涨幅妥妥超过2-3%的平均通胀率;油要是还继续这么涨,现在囤一波油,岂不是一番不错的‘投资’?」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再加上吃油关乎全家人健康,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
为什么油价会涨?要不要现在囤油?如何挑油,健康又实惠?
*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和利益相关。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01
为什么食用油涨这么多?
去年一整年,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了8.6%;至今依然还在涨。
具体到我们买油,小类之间也各有不同:
买花生油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大豆油的价格涨得快,有的城市甚至一天一个价。
那么,为什么这两年植物油在疯狂涨价呢?
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挺复杂的,我们不妨从国内、国外挑重点来看看。
1)从内部来看
主要还是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人口在增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近年来逐年在减少。

再加上我国的耕地主要用于生产口粮(咱主粮几乎不用愁),大豆、花生等油料作为经济作物,产量满足不了消费需求。
这就要依赖海外进口了。
2021年我国的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和产量之间,有着上千万吨的缺口,往往通过进口来补充。
去年光是食用油的进口金额,就超过了100亿美元,比欧洲小国摩纳哥一年的GDP还高。
雪上加霜的是,上半年正是国内许多生产区「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加上国内多处频发的疫情,产量还有下滑的趋势。
2)从外部来看
全球的食用油价格,涨幅更加惊人:去年全年涨幅直冲新高(+65.8%),今年涨势还在持续。
这和恶劣天气、油料生产国的政策调控以及地缘战争有关。
首先,是去年底开始,南美的一轮几十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
巴西、阿根廷等国纷纷下调产量预期,巴拉圭表示,产量可能会直降一半。
我国大豆油所需的大豆,90%都来自于巴西、美国、阿根廷。这也是国内大豆油涨幅超极大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会说,大豆油涨得厉害,那我去买菜籽油。
遗憾的是,主要的菜籽油生产国加拿大,也面临着北美大草原严重干旱的困扰,油菜籽价格也历史新高了。
其次,作为欧洲粮仓的俄乌两国搅局。
俄乌两国供应了全球八成的葵花籽油出口量,然而当下两国都在铆劲儿限制出口。
影响有多大呢?
用葵花籽油比较多的欧洲,英国、意大利等国的超市目前都开始限购了。
冲突之下,商船和船员也都出现了短缺,运输成本又增加了。
大家吃不着葵花籽油,只能找别的油替代,消耗了一些其他主流食用油的供应量。
另外,主要出口国们开始优先解决自家的供应和价格问题。
就拿全球消费超高的棕榈油来说,我们爱吃的饼干、巧克力、炸鸡、炸薯条,都需要它。
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印尼,4月憋出了「出口禁令」大招。
毕竟,随着能源成本、化肥都在上涨,印尼植物油的产量和往常比都有所降低。
虽然印尼后来收回禁令,今年1月起密集出台的保本国供应的政策,依然会让出口大大减少。
印尼出口量占全球近6成,全球棕榈油供应大幅减少,只能其他的植物油来补缺口,一同带动价格上涨。
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也是我国消费最多的三大植物油。成本一层层传到国内,就让我们用油花费体感上都在增加。
这也让人开始担忧——接下来还会涨吗?
02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我们上一部分提到的那些涨价原因,是否可持续。
首先,突发事件难以预测。
疫情、极端天气和地缘战争,都属于突发事件,我们很难判断起止具体时间。
即便改善,也会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比如美国大豆和加拿大菜籽,今年3月开始播种、面积也在增加,天气正常的话,后续能补上部分缺口;
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今年要大力实施我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但从种子到农产品,需要6个月左右,9月份才开始收获期,之后还要经过榨油、运输等环节。
其次,原油价格在不断上涨。
原油价格和油脂价格有联动效应,一些植物油可以作为生物柴油,对石油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相信今天大家没少被开车加油「重回9元时代」刷屏。
原油价格飙涨,除了汽油变贵,也会助推食用油价格。
短期来看,食用油的涨价得持续一阵了;但是长期来看,我国的食用油物价不太会持续性地大涨——
一来,我们有较完善的油脂油料储备体系。
我国粮油有两个主力军,中储粮集团和中粮集团。前者主内,后者主外。
中储粮主要是战略储备,而中粮集团主要负责国家粮食的进出口。
之前,全球的粮食行业,基本上由「ABCD」四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全球跨国粮商主导。

这些粮商巨头手有多长呢?我们来拆拆看。
在我国做生意的食用油企业,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格局:中粮系、益海嘉里系和北大荒系。
换做平时吃的品牌,你可能就有印象了。
比如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都是益海嘉里的品牌;鲁花背后,中粮和益海嘉里都有持股。

十多年前,国内食用油市场,几乎是金龙鱼的天下——
然而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益海嘉里系是外资企业,背后是新加坡企业丰益国际。
而美国的ADM,对它有着超过20%的股权,相当于美国的手可以间接触到我国的粮油。
经过多轮「商战」后,国企中粮集团终于冒头。
去年中粮集团的营收在国际粮商中排第一,年利润仅次于ADM(艾地盟),正在逐渐打破国际四大粮商的垄断格局。
这也给中粮,带来了更多的定价权和议价底气,让我们把「油瓶子」端稳在自己手里。
二来,会对价格进行管控。
粮油关乎民生,价格大涨大跌时,国内政府会出面干预。
这从粮油行业的企业财报里也能看出,食用油是个低毛利的行业——
比如被称作「油茅」的金龙鱼,2021年的营业收入(2262亿元)比白酒龙头贵州茅台(1095亿元)和乳业龙头伊利股份(1106亿元)加起来还多;
但是比起茅台(90%+)和伊利(30%+)的高毛利率,金龙鱼的各个产品,毛利率都不超过10%:

图片来源:金龙鱼2021年年度报告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另外,对于粮油商哄抬价格等行为,监管也不会坐视不管。
比如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就和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开了座谈会,要求他们的小包装食用油4个月内不要涨价;
实在是成本压力大,也要上报审查后才能提价。
所以目前的涨幅,主要还是突发事件导致的「原材料+运输」的成本传导,不是人为厂商哄抬。
长期来看,随着突发事件逐渐平稳,国内的食用油价格还是会回归到平稳的水平的。
03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
一是,油怎么挑;二是,现在要不要囤。
挑油,主要就是从健康和实惠出发了。
脂肪酸是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一般有3种,分别是「饱和」、「单不饱和」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实,每种油几乎都同时含有这三种,主要是占比有不同,这个从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能看出来。
3种脂肪酸占比,也占比对应不同的烹饪方式。
比如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适合低温烹饪;
玉米油、大豆油的多不饱和性脂肪酸偏多,适合煎炒。
另外,最好不要觉得哪种油好就独吃一种,各种油交替吃,吸收的营养更全面。
如果脂肪酸构成类似,那么换不换的区别并不大。比如——
茶籽油、菜籽油、橄榄油类似;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稻米油类似......
其他的就是看工艺(压榨>浸出,一二级>三四级)、烟点(高对应高温烹饪,低对应低温烹饪)以及保质日期(18-24个月)。
实惠方面,可以从食用油企业近年来积极布局的「反向定制」入手。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和粮油巨头合作的模式,目前还只是主流销售模式之外的一个补充,但是可以实现「供需直连」。
一般会采用「预售制」,产品名字会和合作的电商平台挂钩——用户订多少,工厂就生产多少。
这样一来,企业减少库存堆积、用户买油便宜,是一种双赢模式。
所以在线上买油的话,不妨也关注一下各种「联名款」食用油。
关于囤油,这里想和你分享一个测算。
去年一整年,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在30kg左右。
根据某电商平台销量最高的食用油的价格来算(6.18升的油193.9元),我们每人一整年在油上就需要花费1040元左右,两代六人的家庭就是6240元。
即便假设接下来也是10%,就意味着如果把一年的油买好,能省下624元左右。
虽然也是不少一笔开销了,但是一次囤30kg/人的量,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实际,性价比不高。
如果家里开餐馆,或者为疫情下的应急储备考量,也可以考虑适当囤一点。
不过,从健康上来说,咱们平日里也可以有意识地少吃点油。
这里也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年人在保证膳食结构均衡合理的基础上,每天烹调用油不应超过25~30克」。
好啦,关于食用油涨价就和你聊到这里。
最后也做了张总结图,欢迎转发、收藏——

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欢迎点个「赞」告诉我。
别忘了根据音频开头的提示,领取15天简七VIP哦~
订阅内容,每周一到周五,简七在这里陪你一起听故事、学理财,我们下次见,拜拜~

简七理财成立于2013年,创立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大众理财科普教育,以专业、客观、中立的态度,分享大家“听得懂、用得上”的内容。
已经带领超过300万人开启理财投资之路,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