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1分钟
播放:
222
发布:
3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欢迎收听第11期《金牙的一排一座》。


今天节目开头的歌曲是音乐剧《灯塔》中怀恩和霍普的唱段《一束光》。


我很喜欢《灯塔》,在第一期节目中就推荐过,这是一部很走心的音乐剧,陪我度过了今年的跨年时光。剧中的一些唱段也出了OST版本,可以在音乐平台免费收听。


今天节目的嘉宾就是《灯塔》等剧的制作方——魅鲸的老板王作文。


说起魅鲸,在剧迷圈的口碑相当不错。不仅是因为制作了《灯塔》《最美的一天》《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质量较高的音乐剧和话剧,更是因为这家公司格外注重用户体验——


比如我看的《灯塔》跨年场,就搞了抽奖活动,现场送出几张新一年的魅鲸出品套票,最高价位,时间任选;比如我看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正好是第100场,就安排了所有演员来参加返场演出,还给每个观众颁发了纪念奖状;我记得还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大概是说自己网上买的场刊有一点小瑕疵,本来想换一本,结果剧方直接给退了钱。


剧迷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魅鲸赚大钱”。在疫情下,很多剧迷也很关心魅鲸目前的状况,有剧迷在明知现在买票肯定会被退票的情况下,仍然会在每次开票时买票支持,希望陪戏剧公司共度难关。


所以,这期节目,我就要和王老板一起聊聊魅鲸的运营之道、他怎么看待音乐剧观众的长期培养,聊聊受到疫情影响的《翻国王棋》《最美的一天》等项目。


节目流程:


00:03:13 《翻国王棋》小剧透:新旧交替的故事+突破小剧场的视听体验


00:06:05 “大猎犬”比“小猎犬”有怎样的升级


00:08:25 《最美的一天》尝试短档期商业模式


00:12:10 怎么看待《最美的一天》的市场反响以及“全女班”的选择


00:15:09 为什么魅鲸更偏向于做原创剧


00:16:27 如何做原创:全公司一起提选题


00:17:50 王作文经常被大家否选题,“我在公司没有什么地位”


00:19:00 《灯塔》初版更偏悬疑,王作文主动请辞导演工作


00:20:35 谈运营经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00:21:50 为什么《灯塔》OST选择免费


00:23:15 Z世代与公司品牌形象


00:26:40 如何看待“魅鲸赚大钱”的祝福


00:27:30 王老板在剧迷常逛的小组潜水,“我们经常研究差评”


00:29:30 疫情下运营压力很大,感动于剧迷买票支持


00:30:00 为什么2022年疫情比2020年对戏剧公司影响更大


00:33:40 看到剧迷给自己的控评,“那天有点飘”


00:34:30 关于音乐剧“出圈”的思考


00:37:25 为什么戏剧缺乏视频类推广素材


00:40:55 音乐剧行业需要造星吗


00:41:40 谈明星演舞台剧,“不能指望明星带票”


00:45:10 如何看待市场上的不成熟演员


00:47:10 演员出身的王作文谈重回舞台:先减减肥


00:47:45 谈当年音乐剧演员的市场行情:毕业就失业


00:48:30 谈疫情下的国产戏剧发展机遇:不能浮躁



对话摘录:


谈创作氛围——


原创绝对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我们必须时刻把门打开,要不停听到外面的意见和想法,看到外面的市场大家到底喜欢什么,再决定我们要做什么。


但是一切还是基于说这个题材,我们公司大部分人是喜欢的,然后再通过市场部门和宣传去分析我们喜欢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对接市场,再往上就是制作人来分析它整个的投入成本是否可以落地,基本是这么个流程。


选题是每个人都可以讲,有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我最近看了什么,我觉得这个好像可以,公司大家都是开放办公,所以喊一嗓子就都能听得见,然后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讨论。


尤其是我经常会被否,就我有时候提出来的一些想法也不切实际,大家就会说这个不行,我说好吧,我再想想。


我在公司里面没有什么地位,我们的管理很扁平,大家都会有什么说什么。我们公司氛围我也一直说氛围好,大家做事情就会开心,包括我们对于主创搭配、演员搭配上,其实我们更讲的是整个的氛围,前提就是要大家聊得来、玩得来、工作得来,这样整个环境好的情况下,大家创作的动力能量就会更好。



谈观众培养——


抛开商业逻辑来讲,我们从本心出发,将心比心,这个很重要。我们时常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观众,我们希望体验到什么看到什么,我们希望你的服务是什么样。包括做项目、包括做运营、包括我们开发出来的每一个文创周边,都是这样想的。


我们自有版权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主的,一定尽量给到大家福利,比如OST免费,我们还不如换一个逻辑,把它也变成我们的宣传口。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时候,有人发给你一首歌,然后你打开一开要付费,就算了,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换位思考想这件事情。


其实相对于赚不赚钱这个事情,我更想做的是公司的品牌形象,最值钱的是口碑。这段时间我会去了解一下新的市场,比如说现在最新的消费时代是 Z时代,这个人群和音乐剧的人群有大部分重合,包括大家的消费思路都是一样的——我不再看你的硬广,你的硬广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说服力,因为它都是精美的,都是包装过的,然后我也不再相信其他的网红了,我最相信的就是你官博下面的评论和我朋友的评论,我朋友对品牌和这个项目的评价。然后还有一点,现在新的消费市场更看重品牌,消费者也更愿意陪着品牌去成长。


我们公司2018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说小鲸可能就是一个养成系的品牌,我们也确实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大家都能谅解,我们也选择第一时间跟大家说对不起。


我在网上是比较关注于差评,我会经常研究差评,为什么说我们不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就会拿出来讨论。因为时代是这样,马上要从互联网2.0进到3.0时代,你更要去着重用户体验,2.0时代本来对用户体验这个事情已经无限放大,如果你不注重用户体验,能替代你的选择太多了。



谈疫情影响——


这一轮疫情是意想不到的,其实大家都有点措手不及,每一个同行朋友都在非常好的规划自己的2022年。因为2020年从“小酒馆”开始,到去年整个小剧场产业发展还不错,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大家就会觉得看到一些希望,可能就把更多精力投入在产品、投入在项目里面去做计划。


如果今天没有疫情,可能到现在5月份也已经上了好多戏了,国内也开始没有淡季旺季区分了。在《声入人心》之前,我们还是会参考百老汇的规律,它也分淡季旺季,比如开年的前几个月,6月之前相对来说是淡季,大家的项目都少上一点。6月到10月之前可能相对来说一点点增加,然后10月到年关的这个时候是整个市场的一个旺季。但可能这两年在市场看到一些希望的情况下,大家就会不再去区分淡季旺季了,所以这次就会有些措手不及,真的一下子打乱掉大家的计划。



谈戏剧出圈——


我自己还没有想到很好的出圈方式,除非用名人效应,用大厂综艺去推这件事情,当然这个是很好的,但我们也不确定还有哪家大厂哪一个平台能再愿意关注到这个行业来。


我一直觉得音乐剧出圈有点尴尬,它介于难跟不难中间。其实难是在于大家的底层逻辑,没有接触过剧场的朋友们,对剧场有一种天然的屏障,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太高雅了,我无福消受,然后票价又贵,我看一个现场,可能能看个好几部电影,可能最大的屏障还是在于大家对于剧场的屏障。换一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简单点是我一直觉得你让我去形容音乐剧,我会用非常大白话去说,这个艺术门类它就是一个有故事的晚会。故事也不复杂,因为音乐剧的结构本身影响到它讲不了非常复杂的故事,其实很多歌也很好听,可能像百老汇早期的模式,是以主打歌来去做第一波强推,就是用歌曲去做破圈去做宣传,其实我觉得这是相对来说简单的点。



谈戏剧推广——


我现在向朋友去安利一部剧,我去转任何一家公司的推送,它只有一个项目简介,然后歌曲,所以我们说不要收费,把它做一个安利的渠道。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向朋友去安利电影,我们有太多的素材可以转发给朋友。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合成的场次和首演的场次离的时间非常短,可能视频素材制作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很紧张。因为电影是先拍完,然后去剪片子,然后再定档,它中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几年的宣传时间,素材也是现成的。


像咱们戏剧行业,其实从排练到合成到演出,整个时间就非常紧,还是国内的一个制作思路。


像百老汇还是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充足,项目是一点一点出来的,到确定进到百老汇的时候排练,做工作坊之后进去合成,这个过程就会积累很多的素材。



谈明星效应——


讲的直白一点,你不能指望着明星去帮你带票,因为你在消耗他们,就是明星也需要好作品。好作品之外,你还要考虑这个作品和艺人能不能有非常良好的化学反应,就是他在演这个作品的时候,能不能有一些大家平常看不到的他。


如果从最浅层的带票逻辑去考虑,其实往往效果都会达不到非常好的预期。


归根结底你要去做剧的质量和品质,这个东西过硬了,明星就是加分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木子May
3年前
0
我踏上岸边,等待玫瑰色的黎明。
哎呀阿夏
3年前
0
听下来,王老板耿直又可爱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