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嘉宾】

张星辰,源码资本董事总经理、源码一粟负责人。

李广密,拾象科技CEO。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投资平台,为很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全球化的投资配置服务。

张猛,超悦视界创始人&CEO。曾在知名互联网大厂成功孵化出亿级日活业务。也曾作为联创和CEO负责探索洲际轨道运输的启动和经营。

【高能事物】

2023年5个从0到1的科技大猜想。

【免责声明】

本节目提及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5:14 张星辰:在机器人领域里,2023年可能会有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形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不只是一个demo,而是真正能够量产去在某些场景下使用

05:47 张星辰:机器人这个词听起来挺玄乎的,其实一辆能够完成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就是一个登峰造极的轮式机器人

07:55 张星辰:我希望未来是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来引领机器人行业,等过几年技术都成熟了,需要一个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用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把机器人给定义出来,告诉你“机器人是这个样子的”

10:45 李广密:机器人的公司我还是最期待特斯拉,它拥有最好的一个落地场景,就是在工厂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而且它复用了自动驾驶的产线和软件生态

11:46 李广密:人形机器人想要商业化应该难度很大,在垂直场景里做得好的机器人比较容易落地

12:53 李广密:扫地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和壁垒实际没有那么大,比较考验公司的渠道销售能力、供应链稳定性和品牌

15:05 李广密:不管是AR、VR,还是Metaverse、Crypto,这些词之所以诱人,本质上是因为大家都在探索“下一代网络”,那谁能成为终端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6:10 张猛:互联网的一个底层逻辑是能够通过一个通用的协议让彼此在一个体系里面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元宇宙什么时候能建立起这个标准,什么时候才可以讨论“下一代网络”

18:17 张猛:苹果的理念一直是希望人们能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帮助人们探索世界,所以我看好苹果多于Quest,因为当年电脑的普及也是先用来解决问题,而后才考虑用来娱乐

19:54 张星辰:这种三维体验的产品,硬件是非常难的,但软件的部分创业公司大有可为,如果现在还没入场,2023是最好的入局时间点

20:38 李广密:如果这个产业未来产生十万亿美元的市值,我觉得大公司可能会拿走七万亿,目前来看基础设施还是需要大公司来研发的,像Epic投入虚幻引擎已经差不多十年了

21:20 张猛:硬件终端平台正在做的事情介于科研与公益之间,但就像中国的手机产业,供应链成熟之后,还是会有很多创业公司前赴后继地杀进去

22:06 李翔:能源一直是我们整个商业文明不断进步的一个底层的东西,电力的基础设施也代表了商业特别好的一面

24:37 李翔:看到一个消息说,十四五期间,也就是2025年之前,中国光伏的发电成本会低于绝大部分的煤电的成本

25:12 李翔:电池技术目前有两个主流的演进方向,一个是提升能量密度,一个是加快充电速度

26:53 李广密:制造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有优势,因为电价相当于是“作弊”的,毛利空间就有了

27:51 张猛:可控核聚变如果能在三十年之后实现,人类会和平很多,我觉得是件很伟大的事情

28:51 李广密:我感觉从明年开始,AI领域的创业方向可能会更系统性地爆发出来,过去总说软件吞噬世界,这一轮AI又开始吞噬软件

29:29 李广密:微软是最怕被AI技术颠覆的公司,但它手里握有两张王牌,一张是Windows、Office,这些基于办公场景的软件能够直接叠加AI的能力;另一张是OpenAI的期权,让微软可以获得GPT的优先使用权甚至闭源

32:32 李广密: 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会继续依靠人才储备的优势,结合云计算的能力,在AI领域拿走更大的蛋糕

33:20 张星辰:最近有个很火的概念叫“编程可能会被终结”,当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Excel的时候,只需要告诉AI“帮我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就行了

34:10 张猛:让更多普通人更低门槛地去创造是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AI技术显著加速了非标内容生产的数字化进程

34:53 李广密:OpenAI真的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如果不是它主动开源整套能力,其实我们的技术进步是不会那么快的

37:04 张猛:Starship不仅商业模型成立且代表全球工程能力的天花板,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它使得低轨道资源的抢占时间窗口变得越来越窄

39:57 张猛: 无论是马斯克还是贝佐斯,如果谁没能参与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就意味着未来很多深空探索项目将会直接失去船票

40:27 张猛: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专门拍过一个宣传片指出,Starship的另外一个应用是替代民用飞机,当我们到纽约变成了一个40分钟的事情,我们将重新审视交通对整个人类历史变革的影响

41:23 李广密: Starlink的业务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电信运营商,按照马斯克的计划,未来单颗卫星每月大概有几十万美元的收入,但成本却比光纤低很多

43:01 张猛:2021年被媒体称作中国商业航天元年,中国民营航天现在的发展阶段,应该对标的是2013年的SpaceX

47:19 李广密:过去几十年人体健康都是靠电子设备采集的,期待未来能够出现靠电波或者其他新技术实时监测人体健康的公司,我觉得这里面会有万亿美金的机会

52:38 李翔:希望大家2023年真的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愉悦,而不是困于某种我们每个人都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的流行病

【本期相关】

22:24 《能量与文明》,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比尔·盖茨2017年度书单图书。该书以能量为标尺,对人类社会的进化进行的一次有文化的、精确的分析,从远古采集社会到化石能源时代,全景展现了能量利用与文明进化互相交织的历史。

39:58 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领导的一项国际合作探索月球计划。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并促进人类前往火星的任务。该计划接受和私营航天公司合作。2021年4月,NASA公布与SpaceX签定合约,并批出29亿美元,用于研发及生产2艘登月船。不过,竞争对手蓝色起源及Dynetics随即向问责署提出抗议。之后NASA也暂停了与SpaceX的合作工作。

【往期链接】

Vol.2 对这个时代的那些确信与怀疑:与岑科聊《人类文明史》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本期特别合作伙伴:源码一粟([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主播...
李翔李翔
李丰FreeSvc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山水总相识
11个月前 北京
0
还好吧,2倍速,不然听不完
jefftbli
1年前 广东
0
10:13 mark
李翔李翔
2年前 北京
1
44:12 中国的民营航空公司可能是2013年的Space X的水准。
李翔李翔
2年前 北京
1
21:03 如果这个领域未来创造了十万亿美元的市场,大公司会拿走七万亿美元。硬件对初创公司的挑战太大。初创公司更适合软件应用领域的创业。
jefftbli
1年前 广东
1
16:05 mark
jefftbli
1年前 广东
1
19:16 mark
jefftbli
1年前 广东
1
25:58 mark
锵锵_z2O0
2年前 云南
1
感觉中国在各领域都落后,而且差距正在加速扩大
爱咖啡的小兵
2年前 江苏
1
👍 赞同观点,AI在toB领域成功的关键点是切入到企业的工作流中,如何打通企业内部数据与Chatgpt ,并集成到或者替代当前的工作流,这需要迭代
QQing_1002
2年前 北京
1
12:04 可以机器操作机器,智能家居联动?
苍溪
2年前 广东
1
这期适合0.8倍速食用
K步提
2年前 河南
1
主播声音加速了吗,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kamu
2年前 上海
1
化石燃料刚出现时,以环保、人道和低价著称的,化石燃料之前西方人多用动物脂肪来照明,特别是鲸鱼的油脂,所以导致鲸鱼数量骤减,化石燃料的出现让人类不再那么残忍去屠杀鲸鱼。当然最重要的是低价,人类很少会为环保和人道买单,你问那些买电动车的,有几个真的是因为环保低碳?
牧心不是木心
2年前 浙江
1
来了,第一个🤟
啊猴啊
2年前 山东
2
32:34 中间关于Chat GPT的两个比喻有意思,像Android,也像AWS,先集成开发后开源共创。 而Open AI的角色,是做为生产力工具的延伸(软件吞噬世界)还是颠覆生产力的新工具(AI吞噬世界)也值得探讨。 比如,底层技术不变,产品化决定生产力。
JessyJang
2年前 北京
2
正在AIGC赛道里奋斗,每天掉头发
牧心不是木心
2年前 浙江
3
温馨提示,本节主要提及:机器人,能源(光伏、可控核聚变),苹果AR/VR,AI,starship or link,实时身体健康监测
AmberY
2年前 陕西
4
语速也太快了
Rumormongers
2年前 上海
6
这个节目的专用倍速大概是0.8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