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5 中国暂时还没有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人们借贷和消费的热情都在下降,中国经济在新一年的复苏前景仍存分歧

01:38 疫情放开之后,中国的病毒传播速度和消费恢复速度都远超想象,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在疫情的放开过程当中表现出过这种特征

04:53 做《宏观漫谈》,其实就是想在一个长的历史周期里面,去讨论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以及政策本身的一致性、延续性

07:27 展望2023,中国经济是好是坏存在很多大的变量,但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解决这三个问题

10:06 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小康社会”,再到今天的“共同富裕”,其实也跟这三个问题息息相关

11:32 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想象成建房子,地基是房地产业,支撑上层建筑的三根柱子分别是金融、基础设施和附加值,横梁是消费市场,房顶的砖瓦就是各行各业

15:57 理解2023年中国经济,还有一种研究范式是新需求,中国用新的需求带动新的供给,形成新的结构

20:12 2022年我就说,互联网平台一定会依法依规有序恢复,因为它能够在刚才提到的框架里面解决很多问题

20:42 虽然任何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从商业模式上都能在美国找到对标,但是二者完全不同,美国是在所有行业已经充分竞争并形成合理化的产业链结构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了数字化,而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代表了产业本身

23:17 阿里巴巴最早的契机,是中国在放开外贸、产能增加的过程当中,需要寻找更多出口的契机,淘宝的发展则是正好伴随2000年后中国的商业房地产开始发展,中国的连锁零售业也开始扩张

24:01 因为跟线下的苏宁和国美是同周期发展起来的,淘宝扮演了和亚马逊、eBay完全不同的角色,所以它上面诞生了无数多在中国才有的新职业

27:44 除了匹配供需撮合的信息以外,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自己做了单独的清结算机制和消费者信用评分系统,介入产业的好处是效率高,但也容易触碰到反垄断的法律风险

32:18 在过去中国所有反垄断的板子主要打在了国企身上,只是板子落下去的时候,人们对这件事的感知不多

33:03 如果中国电信没有实施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国企改革,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和腾讯

37:21 2018年中国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管理措施,文件在原有规定“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基础上,增加了“除专用车、新能源车外”一项,特斯拉也由此开启了一个外资制造业在中国100%独资建厂的先河

46:07 淘宝创立于2003年,它既受益于1999年的大学扩招,又赶上2005年宽带入户和2008年“四万亿”带来的基础设施大规模增长使得中国的物流体系变得极其发达

48:30 今天的很多政策大家觉得不好理解,是因为我们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但没有看到改革开放背后的社会成本

50:16 过去四年政策呈现出不连续性,是因为中国先后遇到了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又叠加了疫情影响和俄乌冲突,每一件事都没法预见,但又使得你必须在当年用足够多的政策调整来应对这些新的问题

56:24 也许中国在2023年会对服务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因为它既对提高收入占GDP的水平有帮助,又能解决就业问题

01:01:32 刘鹤副总理在乌镇峰会上提到了“鲍莫尔病”,要警惕劳动力从高生产效率的行业流向低生产效率的行业

01:03:34 在下个周期里面,中国服务业的再次扩张,很有可能跟数字化和链条重新分工齐头并进

01:06:20 我经常在不同的场合问这样一个问题,喜茶和瑞幸咖啡,哪个是服务业,哪个是零售业

01:09:00 在当下我们可以试图去理解这些政策如何产生,但是它们的时间节点、实施程度和方式是不是最合理的,要过很久以后再回过头来看

01:10:30 房地产业应该什么时候泄洪、应该如何泄洪,都只能后验,但政策的方向依然具有一致性,当下媒体报道用的不是“鼓励”这样的词,而是“企稳”

01:18:03 基础设施作为三根柱子之一,还有什么新空间吗?

01:19:41 美国企业软件的核心用途是用来管理附加值最高的个体,而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完成产业各环节的数字化、匹配供需关系,以及提高上下游的流通水平

01:24:06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在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的同时,对中国的消费升级起到巨大作用

01:25:57 供销社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它既能相对便宜地向下流通化肥、农药、种子这些农资,又能集中采购农产品,供销社不是为了做零售生意,而是确保农民收入稳定

01:31:55 中国服务业未来的趋势是会集中化,还是更加分散?

01:37:20 人都有惯性,今天我们同样还需要“第二次南巡讲话”

【本期相关】

00:29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作者辜朝明。这本书的核心洞见是提出了一种经济衰退的新解释:资产负债表衰退。简单而言就是,公司赚了钱会先选择去减少债务,而不是继续投资。

06:03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该协定超越欧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经济体系。

46:56 “四万亿”,即四万亿投资计划的简称。早期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是温家宝力主推动的一项经济政策。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急转直下,从年初的超过两位数增长迅速回落至负增长。温家宝在11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作出此决策,当时外界普遍将之视为“中国政府迄今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所作出的最大动作”。

【相关文章】

本期节目的文字版已更新,欢迎大家在峰瑞资本公众号阅读。(李翔x李丰:我们可能会经历怎样的2023?| 开年展望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主播...
李翔李翔
李丰FreeSvc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可可可可可_8a4m
2年前 澳大利亚
1
请教,为什么淘宝的发展是和线下零售同时发展,而不是零售数字化的产物?
0mens
2年前 北京
1
这个语速令我想0.75倍速…
纯路人
1年前 广东
2
1:23:46 我们真的在升级吗🤣
芙芙瑞
2年前 浙江
2
美国现在也有线上的心理咨询的 从疫情以来非常多 博主讲的好像不太对
HD238440p
2年前 北京
2
内容非常好,谢谢主播和嘉宾
小左2025
2年前 山东
2
政策连续性的解读 服务行业新周期 看得好清晰啊
willwangtf
2年前 美国
2
丰叔厉害
arthur22
2年前 美国
3
很想听,但这期音质有点…
李翔李翔
2年前 吉林
3
18年之后,政策开始出现了不连续性,但是不能说它没有了一致性。
张天次酱
2年前 上海
4
能量的确很高,这个语速让我默默关掉了一直开着的倍速😂
Vdontcare
2年前 北京
4
这个系列真的是太深刻了!!
徐涛_KZ4v
2年前 广东
4
01:29:23 在供销社做过冷链骨干网建设,确实如丰叔所述,冷链作为基础设施正逐步具备,期待市场及服务的爆发。
黑暗圣堂武士
2年前 福建
5
内容太好了!就是提个小小的意见:音质能不能也提高一下呀?要配得上满满干货的内容呀~
HD1003951z
2年前 贵州
6
能不能开一期好书推荐,推荐一些金融的书来读呀!太精彩了,节目听完了,还想继续学习。
危机在互换
2年前 上海
6
2023 年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大开大合蹦蹦蹦
2年前 北京
9
11:34 地基:房地产 三根柱子:金融、基础设施(实体+数字化)、经济各个行业中的附加值 梁:内需
小熊2092
2年前 湖南
10
有文字版就更好了
上官剑
2年前 浙江
13
这内容可以收费了,面对丰叔,我目瞪口呆,知识量惊人啊。不是谁都能挣大钱的🤣
Diiiiiiiii
2年前 北京
32
一些key takeways: 首先,政策制定的目标是什么?政府最关注的指标有哪些?按照丰叔的理解,政府有3个最主要的目标: 1. 保就业,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 2. 保经济增长率; 3. 保经济结构的健康,提高附加值,能够支持未来若干年的增长。 1、2很好理解,第3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提高经济发展的附加值?这是因为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劳动者的工资为代价的。一个关键的数据是居民收入占当年GDP的比例,这个数据在中国从1995、1996年的50+%降低到了现在的45%,而欧美国家都在60%以上。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每增长100块钱,只有45块钱转化到了居民的收入当中,附加值显著低,而剩余的那部分钱,相当于为降低全球通胀和提高全球产能去做贡献了。因此,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很快,但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到与之相匹配的收入红利。如今,随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是时候去多分到一些红利了。 如果能够同时支持多项目标的政策,会优先。为什么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平台管控一定会放开?因为平台经济能够同时满足上述3个需求:保就业(尤其是外卖、快递、专车、电商等大量灵活用工的行业),保经济增长率,提升附加值(服务业的附加值远高于制造业,因为需求方的支出更多地转化为供给方的收入,构成完美的内循环)。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比欧美重要得多?在欧美,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是辅助支持性质的,因为平台是在产业发展成熟后才出现的,其作用更多是在信息层面上撮合交易。例如欧美的金融行业已经有了成熟的风控机制,之后才出现了互联网的支付平台,更多在场景上起到补充作用。而在中国,互联网平台是和产业发展同步发展起来的,平台就是产业本身的核心部分,例如同样是支付平台,蚂蚁金服在风控机制的建立上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这也决定了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不仅仅是撮合信息的平台,它们就是产业本身,一方面创造出了更多新的工作模式(直播、拼车、砍一刀、同城零售等模式都是全球首创),另一方面也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过去的几年里,反垄断的板子也“第一次打在了民企上”(之前反的都是国企)。按照丰叔的解读,国家的目的仅仅是“多元化主体竞争”,是为了让市场竞争更加良性,手段或许可以讨论,但方向是对的。(这里持保留意见。) 综上所述,今年最有看头的行业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回暖。中国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一度达到55.8%,但由于疫情的影响,2022年又降回到52.8%。相比之下,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达到81%。因此,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服务业又是完美满足保就业、保经济增长率,提升附加值的行业。 其次,政策如何作用于具体行业?这可以类比建房子: - 地基:房地产; - 三根台柱子:金融,基建(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实体线下基础设施 - 后者更多是乡村毛细血管层面的基建,比如最后乡村物流一公里的建设等),产业附加值; - 上层建筑:内需消费,包括商品、服务、金融等各行各业的消费。 政策逻辑是,“用新的需求,带动新的供给,形成新的结构”。例如新能源汽车,用老百姓对新能源车的需求(22年占全球的60%),带动新的供给(蔚小理等),形成新的结构(世界级的电动车供应链,包括电池、电机、电控、芯片、座舱等产业)。 因此,需求是最重要的。在最近的几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先被提及的都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中国人是有钱的 - 仅2022年一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就增加了17.8万亿,因此,能否刺激需求,可能更多是一个信心问题。 第三,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政策是有连续性的,只不过最近几年黑天鹅时间过多 - 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2020年开始的疫情以及2022年的全球冲突,临时政策和长期政策交织在一起,导致看上去显得有点混乱。 以房地产政策为例。中国的去产能、降杠杆政策是从2013年开始的长期政策,但赶上外部国际环境不好,美元开始加息,导致政策空间变小,迫使中国在2016年的2月取消限购,放宽了房地产,到2016年的10月份情况好转,又赶紧把限购重新加上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放开过。2021年的房地产“泄洪”,其实是长期政策的延续,只不过和其他的一些政策混在一起,以致于看上去有点突兀。 类似的,中国政府的“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等政策,如果放在一个更长的周期里去看,比如将2021、2022年的政策和2018上半年的政策放在一起对比,其实都是具有较强连贯性的,只不过中间的干扰噪音较多,混淆了信号。 最后,尽管2023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相比2022年基本上“不会更差了”。因此,无非就是“好”、“比较好”和“特别好”的区别,包括中间是否会有一些反复等等。 总的来说,虽然是一家之言,但还是能够感觉到丰叔对中国的政策以及经济走势的强烈信心。 希望他是对的罢。
PanPanHilary
2年前 上海
45
两位太厉害了!!连续跟着听了这个系列,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加深了很多,感激高能量这个播客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