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是我作为WAI的嘉宾,和WAI的主播kaiqi共同录制的开年节目。kaiqi也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2022年底她刚生完宝宝,成为一名新手妈妈。而我在临床工作中,也会尤为关注来访早年的依恋关系。本期节目kaiqi分享了她实际的养育体验,让我进一步思考有关原生家庭的心理学理论,比如足够好的父母、依恋理论、复杂性创伤等等。
心理学理论可以让新手父母找到一些育儿抓手,但众说纷纭,甚至于自相矛盾的心理学理论也让新手父母陷入新的育儿焦虑。事实上,每一个小孩都会带给ta们父母无数个措手不及的时刻,而父母们往往会有一些正确的、但又说不出原因的直觉性反应。也许作为父母,对「好的关系」有一些正确认知、不断的自我觉察自我成长、坚持住「温柔而坚定」的养育方针,其余的时刻可以相信自己内在的智慧,也要信任孩子自己的内在韧性。
本期highlights:
4:40 要把自己的个人议题都解决掉,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妈妈吗?
9:11 什么是『足够好的父母』:伤害发生了,有意愿且有能力进行修复
10:00 通过心理咨询,从体验层面学习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个更直给的学习方式
14:06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不要把自己看的过于重要
16:53 最常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养育问题:情感忽视
19:31 大部分人在生育上投入的决策精力可能远小于求学、求职、买房等,而生育又往往是最『单向门』的决策
24:18 生育后,kaiqi如何经历“失控”,又是如何维护“自我”
29:35 父母和孩子的深刻连结是通过无数次交互才产生的
30:23 『母爱灌注』的语言叙事,对母亲、父亲和孩子都是一道枷锁
41:16 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会把阿姨当作妈妈吗?
43:25 把孩子放回老家养,要注意什么?
46:30 相比于依恋对象是谁,依恋对象是否稳定、持续和可预测更为重要
48:53 哪怕是『不安全依恋』,只要在应激源发生的时候,能尽可能觉察并停止『破坏性的应对行为』就很好
53:12没有唯一的、刻板不变的育儿方式,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和事件的情境性
57:38 世界上不会有其他人为你的孩子准备这么多,孩子需要有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
59:14 如果“权威的声音太过于嘈杂”,请相信自己内在的直觉
1:02:00 神经系统的3个反应阶段
1:07:30 如果只选一条最希望孩子具备的心理能力,你会选择哪个?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