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爱是想要触碰又收回手——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本期主播:陈晓维/怪兽/普洱猫

封面设计:姚蓝蓝

后期制作:虫哥

如果塞林格这个名字还有一点陌生,《麦田里的守望者》则耳熟能详。麦田里肆意奔跑的孩子,谁曾是你的守望者?

本期将听到的内容:

1、谁的青春不是霍尔顿:离家出走的少年、写作文痛斥整个世界的女孩,后来呢?

2、刺杀列侬、里根的人,都是因为读了这本书?

3、《九故事》:最喜欢哪个故事?

4、怎样打开格拉斯家族宇宙:塞林格的作品阅读顺序

5、隐居让他长寿:他有一栋房子,在山上,春暖花开

6、塞林格的影响力:从卡佛到王朔

7、他的译者们:施咸荣、孙仲旭,他们在天上相会了

相关作品:

塞林格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哈普沃兹16,1924》

王朔《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公众号/微博:银杏树下FM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音频平台搜索“银杏树下”,都可以相遇。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请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期待更多爱书和播客的朋友来到银杏树下,我们一起读书,分享美好。



主播...
普洱猫
姚蓝蓝
陈晓维
银杏树下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L聆听Y
1年前 北京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觉得我看过,又好像没看过~没答案,但是这本书的封面我清楚的记得!看没看过不重要了,总之是没共鸣呗😂羡慕离家出走的晓维老师。 我没叛逆过,一直觉得自己生活在规矩里,甚至连叛逆都不敢,造就了现在胆小和不自信的性格。我一直到上大三才逃过一次课,就因为没逃过才选择逃课!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叛逆是少年的特权,这是塑造认知和成长过程中重要一环,是飞升的关键~成仙还是成魔成龙还是成凤~愿所有叛逆的少年们,都能淬炼出更好的自己!
Suitup
1年前 广东
3
1:04:23 最后是放了 Enigma 的 Return to Innocence 吗?
扭腰惆怅客
1年前 北京
3
妈呀 我和男主播的路线如此一致,我是从茨榆坨到辽中……
云深不不不知处
1年前 新疆
3
年少时!中二的事情太多..小学时曾经调皮捣乱的学生都会被罚站或者做值日对吧!我被老师安排在课桌的侧面!坐在课桌侧面上课听讲了2天....现在想到还是好玩并快乐😂
凪人生1
1年前 江苏
3
这期听了两遍才来留言,感谢几位老师将塞林格的金句及感受都提炼得恰到好处。特别是晓维老师沈阳霍尔顿的事迹和怪兽老师曾经的作文,因曾经也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愤懑、自以为是地挑衅、装模作样地不羁所以更是感慨万千。 初读麦田守望者正在高中,因看不惯周围拼命学习的同学,也有点不适应重点高中天天刷题的节奏,所以就破罐子破摔,故意不努力也故意一直名列倒数,在摇滚乐和街头中麻痹自己……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次重读麦田守望者意外发现还是很对味,也许感触更深了。年轻时想做也就做了,如今却不得不苟在现实中,无数次想冲出去但我的菲比(女儿)又把我拉了回来,真觉得那句“一个人不成熟的标志……,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写得太他妈对了。 追随银杏树下,最近重读了很多二十年前读过的书大多数的感受都变样了,读红楼梦如今更像贾雨村的我看到宝玉就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当年读王小波的书印象更深的肯定是王二插队时的快活,如今却更多地读懂了四十岁后王二的无奈和无聊;像主播说的那样很多书每次读都有新的想法,感受也大相径庭,真心感谢银杏树下,希望越办越好👍
乡村骑士_5Pem
1年前 山西
4
晓维老师当年好摇滚啊👍
稼轩如是
1年前 湖北
4
听到主播近乎哽咽也鼻子一酸,第一次读麦田的守望者还是在六年级,其实连故事情节也没读懂,因为书里的所有情绪化的迷茫焦虑幻想,是我每天正在经历的。
马大翔
1年前 山东
5
23:12 我能想到中二时做的莫名其妙的事 就是上着课在位洞里拿砖头磨一根粗树枝 非要磨成牙签 执着磨了一两个周 断了
猫烧开水
1年前 江苏
5
社恐的人就特别热衷一个人在自己的空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书,写字和做梦😆中年人再读一遍遗憾自己的青春最大的叛逆只有跟母亲大人大吵一架把怨念都揉碎了写进自己的日记里,没有晓维老师这么轰轰烈烈的经历,令人惊叹。
YYQ11
1年前 江苏
6
关于女孩青春期叛逆,感觉爱丽丝·门罗《女孩和女人们的故事》写得很好很好🥹热切盼望银杏树下做一下门罗的节目❤️❤️❤️
YF7788
1年前 江苏
6
追!昨晚追完了苏童!!喜欢猫猫!!
你也爱张博洋吗zby
1年前 江苏
6
来啦来啦
活到下一个世纪
1年前 福建
6
这本书我曾读得热泪盈眶
爻梵
1年前 陕西
8
塞林格师傅这部这部半自传小说其实是给大多数人的烦恼缘起打了个样儿。为什么会回忆少年时?因为大部分的人第一次对于世界的失望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因为有了对于世界的失望,这导致了大部分人的心拒绝继续去生长。可是身体还会继续发育继续强壮。我们用这样一副“大人”的身体拥有混账凯迪拉克,经商做官,叱咤情场,甚至拿着枪上战场杀人。可当我们从宿醉的清晨苏醒或者是在某个空虚无聊的瞬间感到烦恼时,却不知这烦恼从何而起,往往会下意识的回想起少年时的某个时刻,继而会想:那会儿要是怎样怎样,现在一定能开心许多吧?为啥会这么做?可能就是想再回到那个对世界失望的点,去劝说下自己,让那颗心不要停下生长,让自己不要成为一个只有一副强壮身体却没有一颗强壮的心的“大人”。 说到底,成年人的烦恼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身体和心灵体量的不匹配。塞师傅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关于战争的创伤给了他时间和机会去反思这一切是从何而来?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大人身少年心的残缺不全的人,在某些奇怪理由的驱使下去屠杀同类?没办法,因为每个人都要长大,都要带着这样的不平衡的残缺长大。 霍尔顿的烦恼或者无奈其实就是从父辈和周遭的人身上看到了这种关于残缺的可怕循环,但是他无法解决也无法解脱,甚至他也觉察到自己已经开始陷入这样的残缺循环之中,他唯一能做的事儿只有用出走的方法暂时远离。可是这残缺的力量太强大了,甚至构成这世界一切的事物几乎都建立在这种残缺之上,一个少年面的短暂出走最终还是会被拉扯回来的。霍尔顿对妹妹的爱,是因为他担心妹妹也会像他一样对这个世界丧失信心,可是一个善良的少年面对这世界的时候也只是个自身难保的泥菩萨。未来有一天,妹妹迟早也会成长为一个残缺的大人。 直至最后,已经是经历过绝望的大人塞师父用上帝的视角写出了: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过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那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的守望者得了。 我想这段话应该是走过半生的塞师傅给出的解决问题的答案吧。如何解决这关于身心不平衡的问题——抓住每个跑向悬崖边的孩子。可是,孩子是什么?悬崖什么?还有我是什么?抓又是什么?那就说个神秀法师的偈子吧: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果大柒
1年前 上海
8
小时候觉得爸妈不疼我,日记本写满了要去找亲生父母的狠话,游荡在外半生,少年的记忆却很清晰。爬墙上树,偷瓜捞鱼,麦芒刺的痒得慌的皮肤;田里点火把麦秆烧成灰烬的味道;自行车后座上北风带着雪抖成缝纫机的冷,还有对奶奶的记忆。除了病床上的最后日子,对奶奶的印象就在爸爸的描述里,他说奶奶能干活,田里是一把好手,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大脚,走起路来飞快。那样的年代,死了老公的寡妇,背后有的是人指指点点,奶奶没资格娇气。我的出生让她充满干劲儿,爸爸说奶奶干活总要带上我,谁都拦不住,大竹篓肩上一扛,插秧,除草,割麦子,我就在奶奶的背篓里晃荡。 阳光和希望真好,它平等给予每个人。这么看来,我乖顺和野马的一面,是在田里奔跑时就长在身体里的,我的青春,也是从离开村子就在缓慢消亡的。我不知道治愈成年人的途径是什么,一场场悲欢,不断自洽,人到中年,挫败和收获已分不清谁更多,体会过热闹和安静的绝望,拥有过某些的快乐时刻,以前认为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渐渐都变了。不确定是不是出自这本书,有一段说看电影时爱哭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虚伪的混蛋,然后我想,不可避免我也是虚伪的,可能在谁眼里也是混蛋,麦田里的姑娘已经长大,努力真实的活着,青春已经不在,但总有新的故事,在某时某地等我,如果老了,我能说自己是个一生坦荡真实的混蛋,那也挺好的
FCCCB
1年前 江苏
8
我也是习惯在杂文短篇目录里标记,读完的打勾,好的会打星🌟,特别好的再加颗星🌟🌟
银杏树下
1年前 湖北
9
早安,周三🌹 祝高考顺利,得偿所愿 你的青春里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或疯狂,或中二,或努力奋斗,和我们一起聊聊吧! 我们会在2023年6月14日24点前,从评论区选出两位朋友,各送出“银杏树下”周边一套。 愿我们一直彼此陪伴❤️
怪兽斯基
1年前 湖北
15
那年写作文咒骂全世界的少女长大了,没变得特别好,但也没变得特别糟糕。那年作文最后我说我想有个房子面朝大海,还想环游世界,和当地人喝酒唱歌跳舞,但是没有钱只能想想然后去参加高考。于是接下来的经历是还算顺利的高考上岸,还算顺利的毕业找工作,还算顺利的成为了自由职业者,结婚生娃,依然为钱所困,但是也没太为钱所困,没有海边别墅,也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喝了很多好喝的酒,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很自由的活着。 最近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考研,我回答那时候脑子不好使,今天听完节目我又想到这个问题,真实情况是回到那个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工作,因为工作带给我的自由是上学无法给我的。不用花家里的钱,不用背负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家里人的精神负担,只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自己的一生。想工作就工作,想学习就学习,想玩就玩,这应该是那年写作文的自己最渴望的人生的意义。
weiwen1
1年前 山西
15
54:12 兴趣真的很重要吧。只要活着永远会有想看和想买的书,也是我现在为数不多的乐趣,这和这辈子永远有很多书注定是看不完,好像是奇妙共生的。人面对热爱总会不间断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怀,在“望洋兴叹”的时候,是意识到自身无法成为海洋的过程,同时却也是使自己成为河流的过程。比起前几年相对封闭的阶段,只愿意接受和自己阅读经历相关的信息,能够打开自己,主动创造和书的相遇与链接,然后在某个时刻去阅读,感觉起码精神上开阔起来了。感谢银杏树下
嬴无翳
1年前 浙江
26
也不怕各位笑话,在读高中之前,我一直以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讲述农民伯伯种麦子的书,连带着闰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我尊称为瓜地里的守望者,感谢高中里的图书馆让我不再无知狭隘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