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当我们鼓起勇气,打破“美好童年”的滤镜,当我们与父母坦白自己的怨恨,我们的关系会得到重塑吗?

【本期介绍】

爱丽丝·米勒在《为了你好》中,讲述了这样一种“有毒教育”:父母为了实现宏伟的教养目标,采取暴力或冷暴力的方式控制孩子,遏制孩子旺盛的情绪,不允许孩子体验到痛苦、愤怒、羞辱等情感,更不允许表达情感。孩子内化了“为了你好”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和正当性深信不疑,压抑和疏离真实的自我。

米勒发现,有毒教育会代代相传,孩子长大后会如法炮制地对待自己的下一代,因为受教育的人对此种教育方式深信不疑,而整个社会也会压抑一切对父母的正确性和爱的质疑。在一些更糟糕的案例中,遭受有毒教育的人成为瘾君子、虐待狂、希特勒 —— 他们幼年时压抑了对遭受父母虐待的仇恨,成年后却将仇恨指向自己或其他人。

很多受到“有毒教育”的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是成年后仍然无法走出痛苦。书中强调,“疾病的根源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由于不被允许表达自己遭受的痛苦而导致的极度的绝望。“ 当一个人有机会看见并体验自己童年被压抑的愤怒、羞辱、甚至仇恨,真实的感受便不再被忽略,真实的自我才能不再被疏离。

除了看见自己的童年创伤,“自由地表达对父母的怨恨是个极好的机会。它提供了通往真实自我的途径,激活了麻木的情感,为哀悼与和解开辟了道路“。

这期播客中,我们分享了童年创伤和成年后的努力。当我们鼓起勇气,剥去关于理想化的童年、理想化的父母的滤镜,选择看见自己真实的童年,特别是,当我们选择去与父母坦白自己的愤怒和怨恨,去重塑记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家庭关系会得到重塑吗?会像米勒所述的那样,“当内心中的小孩得到解放时,才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根基与力量“吗?

【本期问题青年】

小胡 |自由撰稿人,幸运地因为坚持不懈地沟通,因为母亲自学心理学,重建了母女关系

朔朔| 记者,曾通过3个月的心理咨询,成功地处理童年创伤

Lisa | 问题青年主播,反思有毒教育的母亲

【收听指北】

我们所经历的有毒教育

02:30 棍棒教育在延续,打出来的滑板新秀

07:07 不能对孩子太凶,不能对孩子太仁慈 —— 飘忽不定的教养标准

09:40 米勒分析了两个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教养指南,归纳了17条“有毒教育”所秉持的信念。我们自己童年时遭受了几条?

14:02 关于“给孩子一个教训”的教养方式,Lisa的深刻教训

17:30 我们随时被收回的爱:朔朔四五岁的时候在广场大哭,接受了被家长“不要了”的惩罚

记忆中的童年:模糊了的、被美化了的、被重构了的记忆

20:18 小胡被忽视的童年,父母暴躁的教养方式

22:32 Lisa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被唤醒的记忆

25:30 要坚强要tough,父母对你冷酷是为你好

31:49 朔朔被自己美化的童年记忆是如何坍塌的

当我们哀悼了童年的自己

36:14 朔朔的心理咨询经历

39:20 小胡几年前为了解决心理问题,必须面对童年创伤和重建母女关系

50:50 Lisa为了女儿的家庭教育和妈妈对峙并和盘托出自己的童年创伤

53:11 重建关系之路的ups and downs,相互理解,爆发战争,课题分离,拒绝谅解...... 螺旋往复

有毒教育真的会代代相传吗?

1:10:55 Lisa对女儿发威后,承认自己对女儿的伤害

1:13:03 正如有毒教育下的子女一样,极权统治下的民众也扼杀了自己,内化甚至共情了权力上位者

1:16:35 当我们面对童年的真相之后,真的会与真实的自己建立连接吗?

1:25:30 发现自己对待猫的方式也是有毒教育,太可怕了

1:37:10 我们早早晚晚还是要面对童年创伤,承认一直被压抑的自己的感受,才会真正地尊重别人、尊重下一代

【本期提到的书】

《为了你好》,作者:(瑞士)爱丽丝·米勒,翻译:余凤霞、郑世彦,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7月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日本)岸见一郎、古贺史健,翻译:渠海霞,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

【本期音乐】

Beautiful People Beautiful Problems-Lana Del Rey/Stevie Nicks

Waves-Kizzeret

【后期制作】竹官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读者群。

主播...
李颐Lisa
-阳少-
圣光抛弃了梨
绒绒的猫猫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273028z
7个月前 上海
3
改变就是:不要孩子了
HD205946x
8个月前 江苏
3
26:52 这里太有共鸣了,我也是甲减长胖,当时是大龄未婚,我爸妈急得不得了,每次打电话或是见面第一件事就是评价我的身材,潜台词是你不减肥怎么找对象。那些话像刀一样扎进心里,然而他们反而觉得我的愤怒和眼泪都无法理解,因为他们是"为了你好"“只有家人才会说实话”。那几年真的过得太压抑,不愿意回家。到现在我都分不清到底是不开心甲减导致长胖,还是长胖被他们评头论足导致不开心再变成了甲减。
羽柴
8个月前 广东
3
22:50 是的,我跟父母诉说脆弱是想要他们安慰我抱抱我,而不是听他们说我有多小气多经不起打击
TTTTwww
8个月前 上海
3
19:10 我生病的时候我爸妈第一反应就是我做错了,我少穿衣服了,我吃外卖吃坏了…
神经蛙_2dDX
8个月前 河南
3
为可以预见大多数评论会是倾向于诉说儿时不快的经历,然后大道原生家庭的苦水获得很高的赞同,所以决定为互联网贡献些不同的声音。不引战、也不争论,杠就是你对。可能会回复比较长,先抛出总体结论:不能过度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父母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有很多时候你现在的问题,并非父母当年的作为引发,不应过度引申。 文章中的叙述和看法我均已认真阅读,上述结论是建立于文章内容上的,但是为了避免无意义的争论和对文中受访者的尊重,我不以文章内容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和回应。用一些社科领域的理论与现实案例来说说我的理由吧。 首先,“有毒教育”本身真的有毒吗?我是赞同确实有毒的,这两天知乎热榜内容都跟“有毒教育”有点关系。先有父子骑行发生意外,男孩殒命。后有孩子在车道上撒泼耍赖,家长负气离开导致孩子被车辆碾压。归结起来都可以看做是“服从使孩子变得强大”“回应孩子的需求是错误的”等“有毒教育”。这样的教育导致严重后果了吗?导致了,都产生了即时性后果。这能够说明“有毒教育”本身真的有毒,但是“毒”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其次,政治心理学研究一直对人的政治社会化到底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存在争论,具体而言就是你的政治观点到底是小时候受家长的政治观点而形成的?还是受如今你大学舍友影响形成的?推广到这个问题当中就是,你今天问题,是“有毒教育”的遗毒?还是因为你上周看了某部电影或是去年、前年跟某些人的交往造成的?最后一点,即使责任全部在原生家庭的“有毒教育”,那么“有毒教育”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只是父母个体的脾气秉性?还是社会结构化因素产生的?马克思当年就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家庭关系本质上也是剥削关系,后继的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教养方式是社会因素决定的。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如果摔倒了,到底是扶还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一代人几乎有一代人自己的教养方式,这是社会结构因素决定的,身处特定时代,几乎无人可以免俗。既然如此,为何要苛责原生家庭?
李颐Lisa
8个月前 辽宁
4
【赠书】你是怎么排除自己经历的教养方式中的毒素的?欢迎在评论区里和我们分享。我们将在本期评论中选两位听众,赠送《为了你好》这本书。
李颐Lisa
8个月前 河北
4
本期播客的文字稿今天(8月15日)发布在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
江庭栗子
8个月前 浙江
4
lisa结尾的地方说的太好了,有的时候的厌弃孩子某些“不争气”“脆弱”的行为,其实是不接受小时候自己克服不了的、大人口中的“缺陷”。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在疗愈自己,虽然我也不完美,但是我争取时时自省,能比我的父母辈做的更好一点。
我是星星
8个月前 福建
4
过于感同身受了。每次回家都避免不了特别特别窒息的争吵,但是他们为了继续进行“美好融洽”的家庭生活,便能自动忽视那些丑陋的,带给人伤痛的问题,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的继续生活。而那些发生在我身上,在我生活里的事我没法当做没发生。他们无法面对彼此的矛盾和问题,无法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无法有逻辑、不大喊大叫心平气和地解决和谈论,他们只想让你符合他们对生活和对家人的要求。虽然我们都很爱彼此,但我也时常怀疑这个爱是否只是传统叙事下的想象和日积月累的感情,所谓的爱是否真的存在。
svthypen
8个月前 吉林
4
27:49 太点题了这一段 真的好有毒的教育
西瓜不知道
8个月前 广东
4
听了不到十分钟,就点了暂停…暂时依然没有心力与勇气去直面这个问题,太难了,痛苦与愧疚并存,不能想、不敢提
后山老姨
8个月前 北京
4
除了极少数,父母除了转账以外真的没什么实际作用。应该认真转账,少给孩子任何想法。
云卿_t1D9
8个月前 江苏
5
父母也有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沟通理解还是最重要的,这种理解应该是双方的,做为一个五十多岁的母亲,我的建议是让父母多听听小宇宙吧,这个平台真的让我改变很多,听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声音。相信我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缺的可能只是没能有机会听到年轻人的声音。
婧听说ing
8个月前 四川
5
小学时就在房间里愤怒哭泣时告诉自己,要走的远远的,高中大学读研工作一直在远离故乡。一方面物理距离远离,攒钱经济独立; 另一方面,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咨询疗愈看书心理远离,成长精神独立。 在疗愈自己的时候,也更加慎重考虑生育。觉醒之后会痛苦,但修复自己 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很踏实,是一生的命题。
听说_1VCM
8个月前 甘肃
7
从公众号来了,其实从大学开始才渐渐排除所谓的毒素,这个过程很痛苦,不亚于刮骨疗伤。我意识到,其实爸妈对我好的决定并没有为我付出很多,我所有现在获得的东西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意识到他们对我的好和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每个父母都要做的,是他们应当做的。我不欠他们。我开始学会课题分离,在他们每次给我讲事情的时候,当做耳边风,不去多管他们的事情,家里没了我也不是不能转。共勉。
后山老姨
8个月前 北京
8
44:19 父母这一代人特别特别害怕人生被否定,完全不敢面对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的事实。但是反过来,除了在子女面前,他们更是别无他处可以扮演全知全能的假象。
svthypen
8个月前 吉林
9
22:17 我很少和父母说自己的疲惫之类的,以前偶尔和父母说这些的时候,他们也第一反应选择“冷酷教育”例如“世界就是这样 那你要自己去适应”“人要适应规矩”“每个人都辛苦那你抑郁了也要自己对抗啊”,直到有一次我听到这些话后当场哭出来他们马上换了一套说辞“我们知道你很累,我们也很爱你,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也一直在反省……”,但那次之后我确实再也没说过自己的脆弱了,爱与不理解是确确实实共存于我和父母的关系里的
麦克流浪者
8个月前 山东
15
19:28 爱真的是有条件的,所以那些鼓吹父爱母爱伟大,我真的不知道伟大在哪里。
潔蘋
8个月前 上海
16
一味地“为了你好”确实是有问题的 但西欧也有另一种教育问题 出现在很多高知家庭 就是完全放任 完全不压抑子女的情绪 听任子女任意妄为 (有很多是当子女学龄霸凌同学或者有其他违反既定法律条文时 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介入后才发现的)这些家长很多就是怀着认为原先的教育方式是毒瘤的观点,继而以他们认为尊重天性的方式开展教育的。当然,也要考虑到如果真的有权势,往往不到子女行为杀害他人生命,很多确实能依靠家庭关系压下去。子女确实可以“自由发展天性”。但,不要说学术研究上的商榷了,就是欧美90-00年代的电视剧都有很多是讽刺这种过犹不及的(马丁医生、我的家庭…)教育要注意态度和方法,但毕竟在社会内生活,适当地经验教育可能也需要,自由与约束要结合着来。
Kix3_我楽苦多
8个月前 日本
29
本质上就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也从没想过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已经为人父母。直面自己是最难的,大部分人是为了逃避「成为自己」这个课题才结婚生子的。 但每次看「why poverty」「人生七年」「他乡的童年」「高考」「Justice」这些纪录片或者哲学课的时候也忍不住会想,自己这种想法可能也是一种privilege 但有一点我觉得总归没错:只有自己认为这人生是值得过的,才有资格让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世界。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