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好,本期我们想来系统性地聊一聊到底什么是粉丝经济,Ta能够带来的直接收入以及撬动的间接收入都有哪些?应援会作为粉丝经济的重要载体,Ta的模式、底层逻辑以及潜在的风险点是什么?大家一直在说的“流量”到底指的是哪些指标,为什么Ta会演变成内娱最重要的“指北星”?

虽然两位主播追星经验缺缺,与饭圈相距甚远,但还是凭借对“理解世界”的热切追求,调动了一些工作小技能,在某个周六的下午一头扎进一片海洋,捡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来和大家分享嘻嘻~

免责声明:本期节目,我们无意攻击任何团体或者个人,我们在各类行为背后都找到了其合理性,同时,如果有任何理解上的偏差或者错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面随时告诉我们~爱你们!

————————————————————————

如果你对以下话题感兴趣,请直接点击进入:

02:45 为啥突然想聊“追星”了?只因Emma被杭州酒店楼下许久不见的生命力震撼到了!~

05:18 所以,Emma打算做一把“饭圈乡绅”,好好了解一下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去~

09:40 两位主播“乏善可陈”的追星历史,共同点是都是作品为主人设为辅~

14:58 Elvina觉得去livehouse或者演唱会是给了自己和歌手“更进一步”的机会!~

15:56 Emma表示非常认同,她人生的第一件周边就是被陈奕迅现场魅力征服之后下手买的~

17:52 livehouse或者演唱会,就是Elvina网易云的大型进货现场,Emma也是在音乐节上第一次与她的Lana Del Rey相遇!

19:56 咳咳,某些乐队建议以后减少talking环节

22:56 所谓千亿规模的偶像市场,主流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

25:25 Elvina曾经在西湖音乐节上感受到了梁博粉丝们inclusive的爱的抱抱~

28:24 偶像市场的一些不那么主流的收入来源~

31:50 之所以可以被叫粉丝“经济”,就是因为偶像市场能够撬动非常可观的额外收入,都是GDP和就业机会呀!~

32:25 应援会集资模式大揭秘:曾经是“地下”活动-专业的粉丝运营平台-回归“地下”

38:27 此外,集资端还有一些“创新”玩法~

38:56 应援会运营模式大揭秘:Emma曾经天真地以为“站姐”是一个人,其实是一个整建制、可以画出组织架构图的成熟组织啦~

40:10 应援会或者粉丝经济的中心就是流量,所以什么是流量,为啥ta这么重要呢???

44:11 某些“问题”应援会真的会带来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48:20 为什么要/会有偶像?偶像到底满足了大家哪些方面的“刚需”?简单来说:自我心理认同、逼真的社交体验、光环效应

52:52 来点上价值的部分吧:偶像崇拜是人类心灵的避难所,代表了在现实不尽如人意之下,对虚拟的完美形象的寄托与依赖

56:50 粉丝与明星“温情双向奔赴”1—肖战的震撼内娱8秒事件

60:40 粉丝与明星“温情双向奔赴”2—周杰伦微博超话事件

64:17 两周后节目的预告:我们来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把你的想法在小宇宙或者小红书里与我们分享哦~

————————————————————————

本期学习资料及作品推荐:

  • B站视频:《集资700万?粉丝应援的钱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鲤鱼打挺疼
  • B站视频:《Talyor Swift:人型“印钞机”、行走的“GDP”、女财神、企业家、名誉市场、导演、演员》—饭统戴老板
  • B站视频:《为什么有人爱追星?追星就是脑子坏了吗?我对偶像崇拜的分析》—阿健
  • BGM: 《All Too Well》《Cruel Summer》 — Taylor Swift
主播...
Emma_Sun
Elvina_Zhu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是全智贤啊
10个月前 北京
0
直觉把周更变成双周更了?!
家家_4EHP
6个月前 山西
0
25:40 因为梁博而来
smile姐爱覆盆子
9个月前 河北
0
13:32 张悬现在改名安溥
三斤一大鱼
10个月前 瑞士
0
最近Laufey取消七月份的欧洲巡演,王羽佳取消verbier 的演出真的太难过了
smile姐爱覆盆子
9个月前 河北
0
56:55 ???这能跟周杰伦的打榜放在一起???
珺_zhuang
10个月前 希腊
0
今天的晨练边听边跑,开心![玫瑰][玫瑰][玫瑰]
集中天赋点
10个月前 上海
0
这期的话题很有意思能展开的角度也超多。 经济角度看,我个人最近发觉除了偶像这个已经很成熟的行业,其实最近还有最近的新加坡守门员,或者联名款等等爆火许多事情展现出一种经济周期转型的过程中,大家越来越愿意为了文化,精神,情绪方面去付费,反而对于过剩的各种物质商品是降级的态度。这可能也是生活方式从一个周期一代人切换到下一周期下一代人了。最近我也在想,是不是产能过剩的周期里业余搞点文化创造类的东西可以摆脱内卷的内耗状态呢。 产业角度看,偶像明星行业的供给端发现大家能为偶像这么能付费,那配套的各种花样都开始涌现了。日韩还有西方这边也发展各有特色,真就有点是国服日服韩服美服欧服不同板块了。 个人经历来说,虚拟偶像或者角色也可以很火,那人设造型到台词还有剧情是总有能戳到目标人群的某个点,专业设计出来的确实就是体验不一样。 话说Emma说的游戏角色打电话这事,米哈游之前有个新角色在活动上架前是真的会给玩家的预留电话打电话的,互动感一下子就打破了第四面墙。
叶呼呼
10个月前 北京
0
57:41 ?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