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这个节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而博物馆也承担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责任。那么我们所谈论的博物馆公共教育到底是什么?
E播客在五月特别策划了2期“博物馆”特别节目,这一期,我们先跟上海博物馆的李明老师,聊聊博物馆如何走向大众。(另一期也会在近期跟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本期嘉宾
李明
就职上海博物馆教育部,艺术教育资深从业者,主编《简明数码摄影教程》。1999年入选中国国家级摄影家,次年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家作品精华》(第二卷)。
本期你将听到
00'56''
什么是公共教育?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的老师为你解读
05'50''
上海博物馆都有些什么公教活动?
08'33''
面向青少年的活动有何不同侧重点?
10'20''
了解“纸文化”,自己动手做宣纸,
“把博物馆带回家”。
17'48''
当线上公教方兴未艾,
线上公教活动与线下公交活动有何不同?
22'30''
把博物馆当成“网红打卡点”是坏事吗?
公共教育是一种自愿行为。
26'51''
普通人也能自学历史,
《公共历史教育手册》传授你一套思维方式。
本期推荐书目
《公共历史教育手册》,上海博物馆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0件文物里的中国》,上海博物馆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物馆绘本"系列,上海博物馆 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博物馆导读》,胡盈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