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4分钟
播放:
916
发布:
2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嘉宾

33(shanshan)@中年姬看戏


她的节目:姬羊同笼、吴言乱语


读书会主角

《诗与政治:20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姜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微信读书可看)


读书会话题

学术话语和舞台实践不一样,读起来不要太过瘾!


越剧的官方形象?越剧的本来面貌?


在精英主义的不齿里,正视言情文化、大众娱乐文化、女性主体。


越剧非得向男性“献媚”吗?女性的照顾者形象是被规训的结果。


为什么说女人演不了现代戏?真是这样吗?


男人在什么题材上确实有优势?我们在线承认。


40年代越剧界的“女人世界”,后来呢?


“过房娘”是剥削,还是girls help girls?


本期提到

越剧《碧玉簪》


越剧《梁祝》范瑞娟、傅全香


越剧《蝴蝶梦》王志萍


纪录片《百年越剧》


袁雪芬越剧改革


雪声剧团、东山越艺社


越剧《狸猫换太子》《金龙与蜉蝣》


路头戏、幕表戏


戚雅仙、傅骏


编剧:吴兆芬、成容、苏青


导演:杨小青、江瑶、童薇薇


张春帆(戏院老板、戏霸)


筱丹桂


“过房娘”


演员小白玉梅


越剧《孟丽君》吕瑞英、陈少春


33老师推荐公众号:竺音清响(竺水招、尹桂芳)


落地唱书


片尾:越剧《蝴蝶梦·萍聚萍散已看透》王志萍


主播微博

@捣枕


阿直@驸马打不过的花公主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冰萃提取液
2年前 浙江
8
突然想起来,最近上越参与组织的一次戏曲沙龙上,某位编剧老师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电台讲的姜进的这本,还有一本李声凤的在《时代震荡的缝隙中生长:越剧改革与越剧独特审美的形成(1938-1958)》,感觉二者讲述的时代可能有一定重合,跟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找找看
中年姬-Shanshan
2年前 美国
7
每个观众看戏听戏谈论戏研究戏的时候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我们在讨论交流中应该想清楚讲明白各自所说是在何种范畴之内。姜进教授的「诗与政治」提供了一个恰好是我十分关心也很想切入的女性主义社会学角度。 试图窥一斑而知全豹是很有挑战的事,我个人有限的观察肯定也存在错漏之处。观察一些特定的概念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各个时期的解读和判断有哪些异同,像又不像刻舟求剑。我觉得自己恰好登上了一条刻痕满布的船,各式各样的声音扮演河神来问:找的是金剑银剑还是铜剑?再问,即使找到了又如何呢?或许可以幻想一下能否用前朝的剑来斩一斩本朝的官吧。溯源女子越剧因为我想要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看到更多女性的故事。对一个女性从业者占据多数、以女性题材立身的剧种来说,观众的这个期望实在不过分。
祝英台要做女驸马啊
2年前 陕西
6
看完了,也听完了,开始期待下一期了✍ 个人还是更倾向于认为girls help girls,在生活中也更愿意相信女孩子们是善良美好的(或许这样周围的世界也会多出一些温柔或者希望)当然,也希望那个年代孤立无助的她们能获得知音或者知心者的真心对待,她们值得,越剧值得。
luiqian
2年前 浙江
4
看到这本书里面徐老年轻的样子我被帅得想死
玉茗
2年前 广东
2
读书会的形式好棒呀,最近在读吴小如老师的戏曲文集
丹皮皮蛋
2年前 湖南
2
虽然还只听了一遍,但很喜欢,启发了我超多的想法: 1.听的过程中就开始对越剧和姜进老师的那本书感兴趣; 2.特别喜欢关于“清白”的说法。做人啊,就应该不媚俗不媚上,要有风骨,要堂堂正正。想清楚这一点,我对于领导啊权威啊就没那么害怕了,我堂堂正正,我怕什么。虽然离行动上的彻底解放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但能思想先解放了也是一件顶顶开心的事啊。 3.还很喜欢关于“为什么书法好的都是男性”这个问题的回答与延伸。我也在感受着女性生存的艰难,对于有些东西男性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而女性却要花费大力气的现实很气愤很无奈。像我这样一个有着两岁多幼崽子的女性当文字秘书,得在领导面前表态我的孩子白天有人带晚上能加班,好像这样才能打消领导的顾虑(当然这些话不是我说的,但即使是别人替我表态我也依旧不舒服。为什么我就需要多这样一个环节)。又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应聘时递交了老公无法生育的医学证明,博主转发时在夸她飒,可是好多人看得不舒服,女性为什么必须做到这个地步?! ps:听到主播不满李清照的改编,气得想化身键盘侠拿着ak47冲到编剧家里一通突突突,觉得太搞笑了,忍不住在上班路上笑出声来。 pps:主播提到的那档电台是《宇宙乘客》吗?我几乎在那里听到了一模一样的情景[憨笑]。
曾回
2年前 上海
2
29:43 阿直这几句大实话,正确的,中肯的,一语中的的
小蛙说戏
2年前 上海
2
51:13 30期我好像在这里听过的,因为读到那个戏迷写给范瑞娟的信,然后我都快笑疯了。然后今天重听的时候啊,我目前觉得有两个讲的非常好,第1个如果这个标道德标准是要求所有人的话,那么应该是去推崇的,如果这个道德标准只是针对于女性的话,那就是非常男权的一种思想。这一下子就让我分清了一些标准。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说啊,那个男权的赌局你压根就不要去上,要不然按照他们的规则,怎么可能让你赢呢?这都是非常机智的智慧的一些想法。而且我觉得很多非常精辟的东西,你不在说辩论当中,可能一个人有时候还想象不到,然后这个是不断的去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然后变成一种广泛的认同。
巫咸北
2年前 福建
2
太喜欢这期了,等之后有时间一定把姜进老师的这本书看了!对越剧的了解不多,但还是想谈一下个人的浅薄观点:研究越剧的历史会发现女子越剧初期的每一次改革几乎都是由女性演员所推行的。无论是姚水娟老师对剧目和演出形式的革新还是袁雪芬老师力推的“新越剧”乃至发展到后来的“越剧十姐妹”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时越剧的社会地位。伴随着西方思潮的进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地位的提高,老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女性内心世界,从文本,舞台,服装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革新,以至于后面的剧目创新:《梁祝》《祥林嫂》《花木兰》等等在合理继承原著的基础上明显体现了女性意识和时代特色,受到了当时女性群体的欢迎,剧中的女性角色逐渐客体化,而不再仅仅成为男性角色的依附。私以为越剧与其他剧种最大的特别就在此,以女性演员的独立自主为前提,以女性观众为主,创造符合女性审美需要的剧目(女班、女角、女观众)。可以说越剧的发展史是一部女性觉醒的现代史,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相关联,也与越剧前辈们的高度自觉不可分割。(借此机会想问问某团的越剧改革到底有什么意义?一直认为戏曲的现代化在观念上最主要体现为“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与确立”,在我看来越剧的改革也应该观照并表现这几十年来越剧前辈们所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即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新发展与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这而不是在丢失掉这种精神后还发出“祝英台就是来玩的”诸如此类言论,不仅消解掉了越剧全女班的部分历史意义,也正在走入戏曲创新的误区而不自知。没有反省也就没有进步,如果永远只看看到对自己有利的评论,那么就将永远禁锢在自己的“越剧小世界”) 补充一下主播姐姐提到的关于当时上层女性喜欢看越剧的原因1.那些上层女性去看女性演员演出会让家中的男性较为放心,即不会传出丑闻,不会遭受怀疑。2.女性们可以搭伴去看戏,其一方面增加了社交活动,另一方面也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3.身处三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具有乡音的越剧让这些从浙江来上海避难的商人很有亲切感。4已经提到过的“过房娘”现象。 以上观点参考论文《清末民初以来女性文化与越剧》 (欢迎各位友好探讨!题外话:好喜欢姐姐们的声音!嘿嘿声控党表示之后会经常来!)
林溪夕
2年前 北京
1
滴~打卡
宇宙CM
2年前 上海
1
哈哈哈哈打卡
小蛙说戏
2年前 上海
1
听了这期节目,对王婉娜有了更深的认识,一直就知道她是一个比较灵气的演员。但是没有节目能够这么长篇的这么真实的展示和了解。一个演员能够不断的去思考自己的演技,不断的去读书认识真的很少见很难得,希望她能够遇到属于自己的本子。另外我想说一下方亚芬老师,嗯,我觉得玉卿嫂完全可以作为她非常棒的代表作了。她演活了白先勇笔下那些女性的现代性,表面上看着含蓄温柔,但是内心非常的现代和疯狂。
whispers1021
2年前 广东
1
29:45 哈哈哈,骂的好爽啊,反正我是不看男小生的越剧的
井2原
2年前 浙江
1
18:30 同感,越剧就应该坚持女性视角,这里想起某百去年一部新编历史剧,台上基本全是男性角色,虽然舞美还行,但是整体的探索看起来是失败的,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题材和人物。
陆号赛车
1年前 广东
1
06:22 同感。看很多戏都有自己的弹幕想法
goose111
2年前 广东
1
非常喜欢这一期
陌同学
2年前 北京
0
一定要去拜读一下
只缘身在此山中吗
1年前 山东
0
只支持全女班
小蛙说戏
2年前 上海
0
坐标上海,听了这期节目,非常期待以后越剧场的时候,我会着重去寻找一位穿花衬衫的,拿着摄影机的小姐。
捣枕
2年前 福建
0
⭐30期(越剧,面对男权叙事和精英主义的陷阱 | 1113读书会)以及⭐32期(大学生被拉入伙非遗传承 | 戏曲小剧种生存现状) 请大家移步其他平台收听🙏🏻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