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莉·萨克斯是德国犹太裔诗人、剧作家。1891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940年为躲避纳粹党在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而流亡瑞典。1966年因其“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触动人心的力量诠释了犹太人的命运”获诺贝尔文学奖。1970年5月12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享年79岁。

奈莉·萨克斯的诗歌以动人的感情力度,描述犹太民族世界性的悲剧。雅众文化推出的陈黎和张芬龄翻译的《蝴蝶的重量:奈莉·萨克斯诗选》,收录奈莉·萨克斯生平不同阶段诗歌佳作,并选译她最为诺贝尔评委赏识的诗剧《伊莱》,同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致答辞、写作年表等,以呈现她跌宕的生命轨迹和思想变化。

这期播客,我们特邀诗人、兼事评论袁永苹,与诗人、学者、翻译家胡桑,聊聊奈莉·萨克斯的诗歌风格及其传统的来源,她和以姐弟相称的诗人策兰的不同选择,以及她对于书写人类集体苦难的意义。

【时间轴】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02:48|胡桑谈读早年读奈莉·萨克斯的经历,和不同译文之间的差别。
11:08|奈莉·萨克斯的诗是语言表达的极致,她有一种刷新语言的能力。
13:44|拒绝实验和个人主义写作的奈莉·萨克斯,她以呼吸和脉搏为节奏写作。
17:53|奈莉·萨克斯的诗歌里充满着民族的苦难,诗歌里蝴蝶、星辰、鞋子的意象,既轻又重。
22:02|策兰与奈莉·萨克斯的逃亡道路:策兰逃向幽闭,萨克斯逃向大海。
30:30|杨韫嶷朗读奈莉·萨克斯《蝴蝶》《圣地的声音》。
36:09|奈莉·萨克斯的写作流变、五十年代开始奈莉·萨克斯诗歌中的意象深度在加强。
42:04|如何理解奈莉·萨克斯的抒情诗歌,她有着旧约传统。
45:28|奈莉·萨克斯的诗有着牺牲者的脸,同时又有一种谜一般纯净的诗。在恐惧之后让人有一种美的渴望。
56:03|胡桑谈奈莉·萨克斯与波兰诗人辛波斯卡诗歌的差异。
1:01:48|奈莉·萨克斯是作为幸存见证者写诗。
1:05:44|在苦难随处可见的时代,奈莉·萨克斯与中国传统的诗歌契合性更强,她有一种共同体和国族愿景。
出 品 人 |方雨辰
本期策划|方雨辰
后期制作|小 飞
视觉设计|小椿山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