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导语】

全球化时代,美式价值观横行全球,看着好莱坞电影长大的几代人共享着这样的价值观:人人生而独特,要为梦想而活,而实现了梦想我们人生也就得到了圆满。这种美国梦似的幸福人生范本,随着流行文化在世界各地衍生出诸多变种,但其局限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人生意义寄托在外在的目标上。而日益加剧的社会区隔和贫富分化让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生路线图变得不切实际。


如果我们真的有机会,像闪回一般回顾人生的尖峰时刻,你脑中会浮现出什么?是声色犬马还是功名利禄?一定都不是。而是那些生命最本原、最鲜活的体验:妈妈的爱抚、爱人的拥抱、孩子的微笑,哪怕是熟悉的饭菜香、骑着车抚过耳边的微风、沙滩上海水没过双脚的微凉,又或者一片缓缓飘落的花瓣……在那一瞬间,你感受到了美。仿佛你的每一寸皮肤、每一个细胞都颤动着拥抱着世界,让你由衷地感慨:活着真好。


从皮克斯大热动画电影《心灵奇旅》说开去,和躯体心理治疗师张铌一起聊聊通向觉知的道路。

【嘉宾】

张铌:躯体心理治疗师,现旅居美国,供职于旧金山躯体心理治疗中心



【小标题】

#10:35 如何理解活在当下:体会当下的心境
#15:40 保持内心的觉察是毕生的修炼
#17:30 麻木是为了逃避内在的孤独
#20:56 中国人不习惯真诚面对自己的感受
#22:09 代际经历差异是中国家庭的冲突根源
#24:07 不断回到身体细微的感受,识别真正的需求

#27:01 心理治疗师身份的转变:从权威到互动
#28:55 点燃22号的火花到底是什么?
#30:08 虚无主义的陷阱:用理智代替生活
#33:46 30岁才开始寻求自我晚了吗?
#37:36 筑起学院和社会之间的高墙
#38:39 顺从的文化环境中很难找到自我
#40:02 规则是人定的,年轻人凭什么全盘接受
#45:30 心流状态中的人习惯以自然万物为中心
#48:54 佛教的唯物主义属性

#52:52 焦虑是种环境病 “上海是打了兴奋剂的新加坡”
#53:18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的快节奏更具传染性
#56:55 社交网络弱化了我们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
#01:01:54 觉知的日常体验:婴儿状态
#01:04:24 心理治疗师的第一准则:人只能自救


出品:@巨有文化传媒

主编:@石楠

视觉:@Chancy


主播...
曹柠
巨有文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FtBm
3年前
1
33:35 先拥抱生活再找到生活的乐趣,先体验再让spark 涌现,内在是活着还是死了
Daisy棒棒
3年前
1
30:50 投入生活的洪流。
Medusasss
3年前
1
1:05:23 没有自救意愿的人就没有救了吗
覃梧
3年前
1
动作慢下来,心才能静下来,智慧才会浮现出来,
HD924320p
4年前
1
47:27 赶紧去看了意识光谱
一点儿小动静
4年前
1
書筆
4年前
1
本我自我超我 我都不懂了 听着心情挺好 感受腹部脂肪在燃烧 上班 做的好好的哈
C-Carpediem
4年前
1
1:02:53 多一些唤醒时刻,refresh inner self,跳脱自动化程序,实现自救
Aaron_
4年前
1
31:23突然想起了“存在先于意义”这句话
王ii_
4年前
1
活在当下每一刻都是清醒的 自觉的
噼莉啪啦
4年前
1
30:46这段讲得好好,生活是体验先于判断的。
法利胜神经
4年前
3
09:24 金融民工跟朋友去看…基金经理那个梗我们真的又哭又笑…
Leonor_J
4年前
3
非常幸运听到这期敞开心扉的对谈,引起很多共鸣。张铌的声音语调非常温暖,特别治愈。
有鱼鱼
4年前
3
09:38标记 : 动画的力量 幽默的力量
安逸
4年前
4
02:12 你怎么能让一个年轻的人,就活在一个固有的规则里呢
有鱼鱼
4年前
4
39:32冒险 勇敢 说不 说Yes 去爱。
珊大王
4年前
5
31:56听曹柠讲话好感动,今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还挺有感触的,之所以觉得学习枯燥,大抵是从没有投入的学习吧。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没有过好一生,这个逻辑关系反了,应该是努力过好一生才懂得了很多道理,说得真好。(顺便说一句,张琳和英男做这个公司真的很棒,你们看看自己的产出,这是多珍贵的东西啊,夸夸夸)
有鱼鱼
4年前
8
01:02:55醒来时刻!好可爱。我会发现自己一年后,看前一年的日记,文字记得我的困惑和忧虑,也见证了我的清醒和成长。开心,这次回家翻出小学六年级的日记本,“原来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人”,所以释然了。“人一定要自救”,自己寻求救援,自己寻找出路。
HD490264k
4年前
9
以前觉得对手机(随身日记本)的依赖很严重,也许正是因为内心的世界无处安放。而现在慢慢地发现这种依赖变成习惯时候也可控了,就类似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穿梭,一开始困难重重,经常被带跑偏,堕入执念,然而一个人从一片漆黑之中走出,便豁然开朗;偶尔也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遥远的相似性也同样成了陪伴和慰藉。有人说是劫,有人说是缘,但是共同指向都是平衡,一种动态的平衡罢了
石楠
4年前
41
01:45 超级棒的一期!我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经常被评价幼稚,那时候班主任班会上说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深“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做事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为标准”当时也不觉得这句话哪里不对但就是难以发自内心地接受。之后当我自我意识真正开始成长的时间、我是非常痛苦的,发现自己哪哪都特别矛盾,想遵守内心的时候又发现全世界都在对你说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会让人变得虚无、便当自我放逐。庆幸的是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人、看到了一些书,慢慢理清了一个道理,才开始重新去相信一些东西。像播客里说的,一个始终在顺从的人是找不到自我的,所以当你想反抗的时候,也许不必立刻采取反抗的行动,但是要记住想反抗的这个感受。不要盲目崇拜自制力、理性、逻辑这些从小到大被灌输的东西,一个只有理性的人是不值得爱的,放弃保守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是强大、而是一种无能;感性除了是本能,也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如果世界是一面巨大的玻璃,从小到大的教育其实是把我们批量打磨成了圆润无棱角的弹珠,你越光滑、跑的越远。但如果你想在这面玻璃以及身边的弹珠身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那你就必须保有自己的棱角。你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棱角,就是你与众不同的画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