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学是弱者的庇护所:为什么知道的越多,思考的却越少?

本期节目关注的人群是大学老师,主题涉及表达困境、身份焦虑、教育理想。范老师是一位惯于沉思的大学老师,也是体制无声的叛逆者,他是我能想到最适合谈论这一话题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话基于两个背景文本。

 

第一重背景是约翰·威廉斯在《斯通纳》一书中塑造了的人物:大学老师斯通纳。一个在各种世俗意义上都不算成功的人,是怎么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理想主义英雄的?大学这片知识和思想的净土是如何日渐沉沦的?寄居在学院体制中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自甘退化为社会的弱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影子。

 

第二重背景是龙虾教授彼得森左派旗手齐泽克的世纪大辩论幸福:资本主义vs 马克思主义

抛开意识形态那些宏大的话语,我们更关心的是制度环境如何塑造心智整全的人?思维方式又怎么影响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我们都对泛泛谈论有所警惕,却对改变现代知识人的危险处境力不从心。

 


本期嘉宾

范老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高校教师


你可能会听到

#02:05 表达者的困境
#08:35 对话和宣传的区别
#11:03 听播客是一种道听途说吗
#11:44 记者最难得的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13:04 干货是一种错觉
#14:29 彼得森与齐泽克的辩论:幸福:资本主义vs马克思主义
#20:47 大学老师越来越不自由
#22:13 学生的期待在塑成更标准和安全的表达
#23:51 匮乏感下成长的认知能力更谦卑
#28:32 左翼思想在现代社会逐渐失去活力
#33:38 多元相对主义滑向一团浆糊的扯淡
#38:14 人思考无法思考的命题就会宕机
#39:46 广告制造了快思考与慢思考的错位
#47:43 “自了汉”改变世界的方式
#51:18 自我边界清晰的时刻选择才是真实的
#59:24 大学是弱者的庇护所?
#01:03:00 大学老师的身份焦虑
#01:04:19 绩效社会的倦怠
#01:11:46 站在生命的终点看待无谓的损耗
#01:14:44 欲望即透支
#01:15:17 被搁置的古典美德:节制与荣耀
#01:18:55 大胆去爱吧,就像你不会受伤那样




欢迎收听《咸柠七》,一档生涯访谈类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传媒

主编:石楠

设计:Chancy


主播...
曹柠
巨有文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葡萄卷须下晒太阳
3年前
1
飘忽不定的音质
infiniteloop
4年前
1
咸柠七有没有片头片尾歌单啊
董秋晨
4年前
1
1:12:13 嘉宾说把自己当成人,这很重要。
春天里的树
4年前
1
15:46 重要是听出对话里不同的思维方式~
鳗鱼鳗鱼-
4年前
2
结尾的BGM是啥呀,好好听
一鹿_NUlI
3年前
2
42:54 用消费来对抗消费主义
Lxia
4年前
2
1:21:50 好喜欢结尾曹老师讲的这句话“爱是一个源源不断的东西 爱是一种你越给越多的东西 你越是生出高尚的 无私的爱 你的个体就越是觉得丰满。”
红烧釉
4年前
2
02:25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Hana404
4年前
2
47:33“当一个人是病态的时候,他也会影响身边的人,把身边的小环境变成病态的。”这不就是《移魂女郎》里面朱莉在做的事吗,自己好不了,也不让身边的人痊愈。
flora_FGzx
4年前
2
高校老师感同身受
MelodyD
3年前
3
16:25 深以为然 没有思考的过程的魅力而只是摘取所谓的“金句” 那“金句”的价值大打折扣 而作者的目的也不能够达到了 这种干货类取向的阅读或是知识的传播 结果往往是无法满足于“干货”从而更加浮躁了。
Sushiii
4年前
4
开头曲来自《放牛班的春天》,好评✨,一秒被拉回中学时代
帅皿
4年前
4
今天刚读完《斯通纳》! 来听了~
涂涂Tutu
4年前
5
16:42 每次公开说自己偶像是Peterson的时候,都会有人跳出来骂他😩 很心疼很无奈... 如果真的完整听过他的演讲,而不是看几分钟的节选,怎么会无法体会到他对人类的善意和爱呢?一个受到过那么多恶意,也见识过那么多阴暗面的人,还能在晚年坚持不懈的呼吁和表达,还依然能为了真善美而落泪😩Peterson就是我晚年想要成为的样子
文思
4年前
6
對,現在在大學説自己喜歡讀書看書都會被別人看成另類😭
HD490264k
4年前
12
这一期感觉两位都准备的很充足,无论是阅读《斯通纳》还是一同观看两位学者的世纪大论辩。从范老师的谈吐中,让我找到了我大学老师的影子,他们都是在这一领域深耕了多年的人,但是往往他们更多的是聆听我们的声音更多,因为他们会觉得比起自己所说所教的东西,更多希望能听到学生的反馈和回应,这是我作为一个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品行
梦ning
4年前
13
感觉也是怪怪的,上大学才开始疯狂看书(当然对标以前而言),但,其他大家都在外求各种,我这种内求,感觉像是在倒退一样
07O7
4年前
27
道听途说,对,刷微博、听博客、小红书干活分享,从别人的言语中很浅地吸收,再很浅地散发,以为自己懂了很多,但没有第一手资料的阅读,思维的展开,没有经历检验,其实很无用。在我意识到自己浅薄之后就不愿意发朋友圈了。深度阅读是最重要的事情。
曹柠
4年前
33
【提及的书籍】 约翰·威廉斯《斯通纳》 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 乔丹·彼得森《人生十二法则》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 丹尼尔·丹尼特《意识的解释》 王朔《痴人》 福柯《疯癫与文明》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理查德·泰勒《助推》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索尔仁尼琴《癌症楼》 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 韩炳哲《倦怠社会》 凯伦·阿姆斯特朗 《轴心时代》 罗尔斯《正义论》
SnowInCali
4年前
36
1:09:15 对,分裂感,在教师群体里非常明显。我自己就是中学基层教师,个人体会:一边educational research 建议教师应该怎么怎么做,一边教学环境(学生、家校)情况极其复杂导致research给出的科学化建议很难在实践中摸索出来(找到adaptation)。一边告诉学生完批判性地思考,一边又因为应试等等原因不得不引导学生相信权威(为了平衡这一点,我上课会反复强调学生纪律问题必须讲原则没得商量,但是题目你有新的想法可以找我商榷我会非常欢迎,每次课上完都留五分钟左右的提问时间,另外我会在连课课间留在教室、固定时间在办公室给学生答疑)。虽然日常感觉很分裂,但是我真的有在努力,告诉自己回头看也不会后悔自己的付出,我不为自己的想法而悔恨。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