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4 | 爱国是一种需要养成的能力:若赞美不真诚,则批评无意义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种需要养成的能力。但在当下的社交网络环境中,爱国成了姿态,成了符号,甚至成了生意。新冠疫情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又遇到了新挑战,如何才能头脑清醒、姿态优雅地爱国,成了这代人的必修课。
本期嘉宾是一位思考这一问题多年的斜杠青年,不仅博闻广识,而且唠嗑能力满格。从一个80后北京人对意识形态的反思出发,我们一起检视塑造家国情感的的国际局势、公共舆论、技术环境、人口结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理所应当。但也要意识到,若不能真诚地感受,也就无法理解得批评。
本期嘉宾
封楚宁,北京人,80后,撰稿人
求学于中美,供职于公益基金会
兴趣广泛,文理兼通
你可能会听到
#北京大院孩子对美国态度的转变
#崇美之前是崇日
#2008年是国家形象认知的转折点
#西藏问题暴露的西方偏见
#意识对少数民族的忽视
#小粉红的真实比例其实并不高
社交媒体的极化导致过度悲观
#先富瞧不起后富,五十步笑百步
#国家主义话语崛起的心理基础
#疫情期间和推特网友撕逼
#用复杂思维重审南海、叙利亚、缅甸
#舆论的目的是为了消遣,反过来又塑造舆论
#公共环境里的劣币驱逐良币
#推荐算法如何塑成我们的认知
#从大众媒体到信息分发平台
#基层专业主义的进步
#俗气的文化产品却更有生命力
#崇洋媚外在经济和文化的不同面向
#年轻人宏观上乐观自豪,微观上悲观无力
#人口问题是理解国家竞争的关键
#教育水平普及与劳动力水平提高
#社会稳定繁荣有赖于素养高、自我约束强的专业群体
#中国超越美国后怎么影响世界
#中国特色的贡献:多研究问题,少谈论主义
#宏大叙事的缺失:对错无所谓,关键是自圆其说
欢迎收听《咸柠七》,一档生涯访谈类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主播:曹柠
主编:石楠
设计:Chancy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