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导语】

1784年9月30日,康德在哥尼斯堡给了启蒙运动一个清晰有力的描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过去的一个月,李泽厚先生和左方先生相继离世,一位曾是启蒙几代学人的哲学家,去国怀乡,甘作落基山下的寂寞先知;一位曾是颠扑不破的体制内报人,鼎故革新,塑造了中国媒体界的标杆《南方周末》。追悼文章中又见八十年代风采,在那个被赋予文化启蒙光环的时空里,大多故人往事已经淡出当今年轻人的视野。八十年代到如今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动因何在?曾经叛逆的思想如何成为一代人的主流?诗歌热、哲学热、国学热、寻根热之后为何是“一切向钱看”的文化真空?创作者在混乱中的沉默为什么也是重要的表达?互联网是如何“高开低走”,塑造了如今这个意识形态部落化的舆论场?断裂早已发生,但理解尚未完成,而八十年代的文化记忆已然谢幕。


本期嘉宾是青年历史研究者白清扬,他是书斋中的沉思者,也是互联网上的行动者。出于家庭的影响和感性的自觉,他炙热而纯真地在历史研究和公共写作间维持平衡。节目中谈起一代人的历史记忆,我们终于意识到,众声喧嚣不仅要归咎于体验的分殊,还是和社交网络的媒介环境相互塑造的。我们也终于领悟,启蒙的奥义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主体性觉醒后的自我探索。


如果说真实的历史是没有回归曲线的“星辰”,那重塑想象共同体叙事的努力如何不陷入虚无。这是我们的困惑,亦是我们的动力。行动的启蒙者,去寻找新的语言吧!


【嘉宾】

白清扬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历史学研究生

公众号“月亮纵队”主理人


【您可能会听到】

#05:31 月亮纵队:新时代写作共同体

#11:24 年轻人何时登场?何种方式登场?

#11:55 面对现实是写作者的伦理

#12:12 八十年代到今天发生了什么

#16:47 表达的分化来自于体验的分殊

#20:18 对知识分子的厌倦:你们就别再装了

#21:08 寻找另一种语言的沉默也是表达

#24:51 初识朦胧诗,掺杂着恐惧的欣喜

#28:13 叛逆的思想如何成为一代人的主流

#31:29 李泽厚与左方谢世的震动

#31:55 告别启蒙,八十年代光彩不再

#32:34 这代人再也不能被一概而论

#33:07 算法投喂,对现实漠然视之

#37:41 想象共同体的瓦解与再部落化

#41:11 不同的叙事,相似的心理结构

#45:12 五四以来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

#46:34 互联网生态中的论辩、说理与言论自由

#54:22 消失的温和派和沉默的大多数

#55:34 宜粗不宜细的历史教育最终导致集体失忆

#57:36 丧失历史维度的讴歌是在谄媚年轻人

#64:56 全球化退潮与“好民族主义”

#69:10 真实的历史是没有回归曲线的“星辰”

#70:19 言说式启蒙无法改变一个人了

#71:36 互联网人类学寻找边缘的努力

#76:00 行动的启蒙者,去寻找新的语言吧!


【提到的书】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文安立《躁动的帝国》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甘阳《文明·国家·大学》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 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

乔纳森·海特《象与骑象人》

福柯《知识考古学》

项飙《中国社会科学“知青时代”的终结》


【提到的诗人】

舒婷

北岛

顾城

杨炼

韩东

欧阳江河

于坚

雷平阳


【BGM】

Men I Trust -Lauren

Reyko -Lose Myself


主播...
曹柠
巨有文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巨有文化
3年前
1
🍋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vx: nicifanmei,发送暗号「咸柠七」。这位最智能的AI会邀请你进入群的[酸了] ​
胡萝卜爵士
3年前
2
不知道下次能不能聊聊清扬在情感史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其实是出于私心啦🙈
小太阳的巴哈姆特
3年前
2
这播客要一直做下去啊!我的播客初恋!
dingdang
3年前
2
28:27 “诗歌是对语言的背叛”喜欢这句
听力绝育
3年前
2
好喜欢这一期!80年代确实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记忆 但我仍然觉得这份记忆是有边界的 一如当下信息茧房的形成 这不过现在的边界感要比过去明显太多太多
冰淇淋红茶无糖去冰
3年前
2
解构崇高,解构一切
嘿哈将
3年前
2
互联网里面的大数据推送,只看见相似内容,越来越多的相同的人在一起。只看自己,只能看见自己。 互联网的分化,筛选,区分可能让人越来越容不下和自己不一样的。互联网这样会塑造人的思维。 那么,学校教育的作用需要补上,不只是补上,学校里面理想的的思维其实应该成为主流。
HD824374y
3年前
2
最后的结尾很有启发性
桃子不夏
3年前
3
怎么说呢,在我看来一个迷茫的时代总比一个激进对立,非黑即白的时代要好。现在的越来越对立,越来越偏激,越来越喜欢以现在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评判过去的人和事
冰淇淋红茶无糖去冰
3年前
3
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得文学完全失去了1980年代的“轰动效应”:经济社会的转型最终导致文学艺术必须忍受“文化山”上的寂寞———下午上课老师讲到他们那个时候会买《十月》把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撕下来,因为这样就可以一个寝室每个人传页读,而这样的景象如今已经不可能看到了
冰淇淋红茶无糖去冰
3年前
3
25:07 朦胧诗选!!!我读的是洪子诚编的蓝色的版本 确实,要回到那个年代的语境才能去体会作品所承载的意义,现在我们对这样的文字或许已经有些麻木了,但那个时候的人读到那些文学应该是更为颤栗吧!
桂花糕Quincy
3年前
3
之前做个思想实验,你想一下今年令你印象深刻的新闻,结果发现吸收这么多信息每天,结果留存不了多少,5-10分享就能说完
一客大葱
3年前
3
文化精神没死,只是各自燃烧,这是在播主身上看到的,给个👍
失控的乌鸦
3年前
3
确实很白岩松
卡纳斯塔
3年前
4
57:25 嘉宾对当下的实时新闻都不关心了,反过来诧异别人不了解过去的事,这种对比非常好玩
桃子不夏
3年前
4
09:30 我也想听一听这个时代的声音,可是这个时代的声音太嘈杂了。情绪化的言语,偏激和对立……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而那种声音才真正代表这个时代,只有下一个年代来临了才知道
拔喵助长
3年前
4
曹柠思考的深度和对于时代跟互联网的洞察力完全不输那些中年文化人,反正本年轻人很认同👌
某戴同学
3年前
5
哈哈哈哈,开头主播的介绍太扎心了,“也可以聊聊你爸白岩松……”
智圆行方
3年前
8
这期的嘉宾是白岩松先生的公子吧
望天的摩艾
3年前
9
讲起来曹柠听厌了梁文道许知远,但作为八零后听众,曹柠像是二零年代公知在年轻世代的延续,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是
WHDX
3年前
17
天呐白清扬是白岩松老师的儿子呀!巨有宇宙🈶️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