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为咸柠七X东腔西调 串台特供

【导语】

疫情封控期间,城市居民足不出户,社交媒体成了信息的唯一来源,社交媒体对生活的影响无以复加,我们对其情绪放大器的感受也更加真切。的确,社交媒体在特殊时期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靠团购群解决吃穿用度,我们在微博上接力传递人命关天的信息,我们共享小道消息、彼此声援,维护着常识和理性。得益于社交媒体,陌生人可以帮助陌生人,松散的个体可以重新凝结,再微弱的声音也有机会被听到。

但今天我们想讨论社交媒体的不太光明的那一面:极化、网暴、自恋、轻信、拉黑、树洞、社恐、抑郁等,他们是隐蔽的迷障,是越来越不能忽视的代价,是损害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如韩炳哲所言,“人们踏遍千山,却未总结任何经验。人们纵览万物,却未形成任何洞见。人们堆积信息和数据,却未获得任何知识。人们渴望冒险、渴望兴奋,而在这冒险与兴奋之中,人们自己却一成不变。人们积累着朋友和粉丝,却连一个他者都未曾遭遇。”

本期嘉宾孟庆延老师博学、犀利、雄辩,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帮我们拨开迷雾,又娓娓道来,充满对个体的关怀。技术革新,人性恒常,面对由社交媒体引发的种种忧虑,只有看清问题的根源在哪,才有可能从无孔不入的现代性中,发现真实生活的可能性。

这代人的社交可能真的死于了社交媒体,但在废墟之上,我们也看清了自己。

【特别鸣谢】

《现代世界500年: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是看理想app推出的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课程,由大观学术共同体的老师们共同讲授。

在小宇宙评论区写下“你眼中的社交媒体”,主播将精选两位听友的评论,送出《现代世界500年》全五季节目的兑换码。

【嘉宾】

孟庆延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播客“东腔西调”、看理想app“现代的来临:国家和个人的发明”

【你可能会听到】

0:02:49什么是现代社会的默认值

0:07:06现代来临时的偶然与必然

0:11:50个人与国家的双向成长

0:19:22理解历史的正确姿势

0:21:40社会病理分析,多问为什么,少问怎么办

0:24:35 社交媒体的基石是“我”很重要

0:29:42时代难题是如何与陌生人结成群体

0:32:11真正的社交死于社交媒体?

0:36:41守卫自己的时间,别让工作和生活割裂

0:41:01韦伯命题:焦虑驱动的社会秩序

0:42:44病态的交流:只有表达,没有倾听

0:46:32理解是稀缺品,而社交媒体放大了误差

0:55:21 世界范围内的极化:“不接受反驳”

0:56:48普通人能做什么?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0:59:54认识自己的方式:我看人看我

1:01:00他者的消失与激情的变异

1:06:22自谋出路,做大写的人

1:15:23道理不是用来讲的,是活出来的

1:21:13媒介是梯子,落点是自己


【BGM】

惘闻- 水之湄

出品:巨有文化

本期主编:倩倩

视觉设计:Chancy



主播...
曹柠
巨有文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槛内人71
3年前
2
01:08:18 我眼里的社交媒体,饱含大量繁杂的信息场域。信息负载,价值观被裹挟等等的一系列问题,记得在《人类简史》里提到即时通讯让我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相对来说我更不想使用社交媒体。渴望我们能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刻”,像这个节目里的对谈一样,我也认为我们应该从事喜欢的行业,产生对这个行当的认可,而不仅仅是机械劳动,因此今年准备跨考现当代文学,希望我能和文学有更多的相处时间,能更亲密
姜枫
3年前
2
这期真的太好了
胖虎璐璐
3年前
3
58:27 我个人在这说哈,社交软件,如果没有拉黑功能,那么俩个三观不合的人吵架了,如果能沟通还沟通的开,就还好。遇到小心眼的人一次一次的骂你,你没办法说,你总不能说去我去找法律吧,软件开发不会管这个,最多举报的多了封几天号,然后我拉黑这个人了,对不,过段时间我又放出来了,人家又来骂了,我很温柔的解决,说你有啥难处我能理解,或许你不说,但是你也不能无故骂我,对不。其实网络上真的很多低素质的人,拉黑是个好功能,但是看你咋么用了?绝对的说,不需要这个功能,或者不开发这个功能。我觉得吧,还得需要。看你杂么用而已,功能确实好功能,遇到说不进去,一次俩次沟通不明白的,拉黑这是让自己心情变好的利器。真的看个人,毕竟我也玩过社交软件5年6年了吧,真的在于自己! 网络处好了,就是和解了。 处不好,就是乱七八糟的。 还比较烦òᆺó 社交软件就看自己咋么来玩,如果只是找人发泄自己的心情不好,你和别人沟通可以,但是要注意自己素质,然后也要慢慢缓解自己情绪,可能有些人,有些话。你不可能和爸妈说,不可以和朋友说,现在朋友太难交了,因为比如,你做了个被人骗的事,现在的朋友不会关心你,或许嘴上关心你。明天就帮你传开了,其实社交软件帮了我们这些,我有一个闺蜜,但是我也不会把有些话给闺蜜说,一切看你自己,杂么理解社交网络。杂么看社交网路。 我刚上面举例子是我的现实例子。 社交网络有利有弊! 元凶算不上。 我特别喜欢主播说的一些话。周六有很多人陪,都会给这个时间,你有人也有时间,但是有的没有,我自己就是,独生子女!现实中没朋友。可能有的人觉得活该,自己的问题吧,为啥会没朋友,我说实话,我这个人真的很善良,借钱别人不管谁给我开口,几百,几千的借。最后得到的就是拉黑删除。电话不接!或许也有人说,你识人不清。这点我认。我觉得我把信任给你了,你给我反馈的信任就是这样!心里很难受😖,今天突然听到这个播客,让我回忆了好多!谢谢!最后在说句,拉黑有利有弊!我也希望不要拉黑,多沟通!真的看自己咋用,谢谢,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罗锴
2年前
3
31:32 现代人总喜欢标榜“自我”,但是“自我”不是这么容易实现的,不是说我想说什么,社交媒体上一说就“自我”了。现代人的“自我”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其实非常难,因为它有一个基本要求:能够在自我的世界里面建立起与非血缘关系的人的关联,这是现代社会最大的麻烦,是对人最大的要求与期待。 传统社会里面,人们交往的范围非常小。我们和兄弟姐妹父母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同村/同社区的人是地缘关系,和国家是一种神圣性关系。 现代社会一来,以上情况完全改变了。流动性变得很强,我要在不同地方生活,我要和不同的人,不同地方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人共同生活。现代社会倒逼我们,或者说引导我们,去学会大量与自己原来没有先赋性关系的人结成群体。于是,现代社会的外在性的各种规范要求要远远比前现代社会多。所以要定立规则,定立契约,要通过法律来保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社交媒体的匿名性,降低或者说破坏了现代社会的这个规则。因为匿名机制,使得你可以激烈的表达观点,甚至参与网络暴力,看上去你是伸张了自己的“自由”,实现了“自我”,但是这个自我没有任何内核性的内容,只有一个你自己,建立不了和其他人深刻的关联。via:孟庆延
Angel_Cong
3年前
3
社交媒体,尤其是包含信息输出,观点输出的社交媒体,是当代人民史观的最佳体现。甚至可以说,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民史观的真正建立第一次出现了可能。 去年,华盛顿大学教授伊沛霞发表了一本名为《追怀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的书,通过中国历史上三十篇来自“无名氏”的墓志铭来洞察某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这一举动固然是对人民史观的一次成功展示,然而,抛开数量不谈,在中国古代能够留存墓志铭的人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就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社交媒体的出现,将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历史记录的门槛降低到了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我们在无意间记录下来的“探店”,“社畜抱怨”或者“生日聚会”,都将成为下个世纪的人了解我们的明镜。足够庞大,甚至过于庞大的信息库,再加上我们每个人自带角度与风格的评论和描述,又提供了同一时期社会不同的切面。这才是我概念中“人民史观”真正的含义。
Essr
3年前
3
社交媒体中交流双方的和谐更趋于一种对同类的幻想,而这股力量也使得主体不得不如此塑造自己,让自己和自己的交流对象成为“同类”。在此过程中,也消灭了对他者的想象(比如注意不到或者不分青红皂白的反驳相异的意见)。而一旦某一方发现自己不能一直成为“同类”,或者没有自信成为“同类”,又或拒绝成为对方的“同类”,可能也就有了“人人与人人的战争”。 抵触他者的多样性,导致自我和他者根本没办法融为一体。最终所有的交流,都走向了窄门。 最后惘闻好评!要去听老师的专栏!
东北爱好者
3年前
4
社交媒体📺打破了旧时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即共同参与活动的经历,以往在社会中人们想要社交建立连接,必然会有现实生活的交流,一起活动的记忆,但是现在社交媒体将所有人拉到一起,不分青红皂白地强迫人们互相交流,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这样的做法使得人们互相攻坚,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观点而一味地输出自己的观点。社交媒体逐渐消解了严肃的话题,我们需要自下而上的严肃的公共空间的重建。
关颖_9JFb
2年前
4
『道理是活出来的。』
-mxxm-
3年前
4
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就不该找两个观点一致的人互相吹捧,这种没有争吵的,互相赞同的讨论有什么好谈的呢?
不睡觉世界冠军2333
3年前
4
这期节目真的超有价值,
温潇温柔哥
3年前
4
很重要的一期。最近上海疫情以来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信息轰炸 怎么应对这些信息过载,是一个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第三人称少数
3年前
5
01:18:32 孟老师来了,大观天下志的其他老师还会远吗😝期待小曹对话刘擎老师哈哈哈
曹柠
3年前
7
在小宇宙评论区写下“你眼中的社交媒体”,主播将精选两位听友的评论,送出看理想app《现代世界500年》全五季节目的兑换码。
独自漫步
3年前
8
社交媒体只是工具,所产生一切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任何新事物都会带来新问题,当人们意识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就会去反思,从而去改变和调整,往更健康的方向去发展。社交媒体对我个人而言,交流更方便了,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观点,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的人生百态,同时也要有意识去防范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简
3年前
14
1:12:49 戳到痛点了。我也经常反思,自己对于很多事件的讨论,是不是有时候变成了一种输出自己观点、甚至标榜自己的渠道:我是左还是右,是不是女权,够不够进步等等。关注和探讨当然有意义,也是必要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关注也很可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尤其像我这种,对近在身边的陌生人反而不太关心。我一直觉得探讨是一件好事,真理越辩越明,但当今社会观点太多,而关怀缺位,这样失去温度的探讨真的还是一件好事吗?这样的探讨有可能不发展成站队、谩骂甚至仇视吗?这大概是我很喜欢播客的原因之一吧,因为能听到主播和嘉宾们的声音,相比纯文字而言,观点和想法背后的人更加有血有肉了,这样大概不赞同也很难骂出口哈哈哈哈。
UnLok
3年前
19
面对面,有来有往的交流可以得到的信息更多,声音,音调,表情,动作等这些独特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会弱化。科技进步更多地是利于传播,未必是交流,微博,文字,播客,视频是被降维的交流,而且更多是单向的输入或者输出,这种单向又常常不平等,或俯视,或仰视。所以,去见见朋友吧~
诛熵
3年前
25
人类已经被社交媒体殖民了,我们争抢着将自己放进各种媒介里,声音、影像、思想,生活理想的样子。最后你会想:到底哪个才是现实?
史盖盖
3年前
27
聊得太好了。当你感受到身边“他者正在消失”,那你自己也可能在消失。费孝通说”我看人看我”,人是通过对方眼里折射的自己,来达乎自我认知的。
萨尔瓦兜
3年前
29
我是一名古生物学在读博士生,从生物的演化角度来看生命,有时候就会觉得一亿年对于生物来说并不漫长。因为很多一亿年前的生物(我主要指的是昆虫),跟今天它们的近亲相比差的不是很大。 文明和文化嬗变相较生命演化,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会有所不同。 现代人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并不像是预定好的节目一样如期到来。而是一步步的在不同权利中心的斗争或协商形成,这与今天科学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有相似之处。社交媒体作为现代人彼此连接的渠道,从以前的社区,贴吧,聊天软件,到现在连接更紧密的微信,短视频等等。我们跟陌生人,或者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的认识变得唾手可得,这在一方面加固了“自我的确认”,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现实中的人不同意识形态的小集体。社交媒体靠着不断的鼓励或暗示个体行为的方式,加剧了个体对“自我”的幻想。“自我”是真的独一无二的吗?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属于灵长目,人科,人属人亚属的智人。对于基本的需求应该是相同的。我们是需要真实触碰和连接的,我们需要一种“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和态度来对待今天的社会生活。
kim333
3年前
31
社交媒体是镜像世界,是每个人自己的神龛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