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3分钟
播放:
697
发布:
3年前
简介...
要说去年最火的三个字,不用说你也知道了,甚至连出租车司机也会饶有兴趣地聊上一嘴。宇宙的未来是什么,不知道;游戏的未来是什么,说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那三个字能代替的。作为游戏行业的一份子,没必要惊慌失措地追那三个字的热潮。在这个被商业和技术掌握话语权的领域,我们时常反思,游戏的艺术性和长期价值,为什么电子游戏仍处于人文研究的边缘,缺少关注,也甚少有其他领域的人来尝试它。
当我们去回顾游戏的历史时会发现,游戏其实与艺术等各种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游戏既可以成为艺术的动机,也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表达形式。真正的艺术与游戏之间其实是没有界限的。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媒介,电子游戏向我们展示了它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粘合剂,有着巨大潜能和可能性。
年前,我们邀请三位嘉宾《遗忘工程师》制作人兼《山顶洞人》主理人杨静、NExT《疑案追声》制作人Nik和游戏设计师叶梓涛聊了一期播客,探讨游戏跨界的可能性。在录播前,大家就约法三章,不能提那三个字,否则自罚三杯,没想到大家竟然做到了O口O!
另外,对游戏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观杨静出品策展的《游托邦:游戏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TANK Shanghai,3月13日截止)。这里展出了19个有突破性创意的作品,不仅可以Get在美术馆打游戏的独特体验,还可以一窥游戏开发者是如何一步步将想法表现出来的背后故事。
特邀嘉宾
SPEAKERS
Nik
《疑案追声》
游戏制作人
杨静
《遗忘工程师》
主创
梓涛
游戏设计师
「落日间」主理人
主播担当
PODCASTERS
希辰 |音频设计师
收听指北
SHOWNOTES
01:10 嘉宾介绍
02:08 最初是什么改了你对游戏的认知?
无论是帮助学习地理知识的《大航海时代》还是让人体验精神分裂的《Fran Bow》,都让杨静初次认识到游戏有别于其他媒介的魅力。后因专栏写作接触到更多真实的游戏开发者,见识到他们的才华和良好的社群氛围,她才感觉真正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出国后接触到独立游戏尤其是陈星汉老师的游戏,让曾沉迷于武侠RPG的Nik完全颠覆认知,意识到原来游戏还可以自我表达、传达深刻的情感体验,甚至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梓涛,从一个想为电竞正名的年轻人,开始以文科生的视角去看游戏的更多面向和复杂性,并走上游戏开发的道路,用实验性的方式去实践游戏的更多可能性。
11:30 大众对游戏的认知是否足够?
当你说自己是做游戏的,大家默认你是做商业手游的。当IT冠军获得千万奖金后,电竞选手似乎也变成了家长可以接受的职业。当你想去做一些游戏的跨界,资本却期待你去做那三个字的......这种奇怪的认知错位限制了大家对游戏的想象。
16:00 为什么一定要用游戏来表达呢?
游戏表达的是一种过程,这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媒介的一点。如果只是表现风景之美,那摄影可能就够了,如果去学习镜头运用体验摄影乐趣,游戏可能会是更好的媒介。《极乐迪斯科》主创曾发表过长篇小说但受众不广,在尝试运用游戏为形式创作最传统、最古典主义范畴上的文学后爆火,囊括TGA最佳角色扮演游戏、最佳独立游戏、最佳叙事和最佳新晋独立游戏开发商四项大奖,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游戏这种媒介的强大。
19:55 艺术的稀有性&游戏的兼容性
从行为模式来看,游戏是给大家体验的,而艺术是给大家欣赏的,前者偏向用户思维,后者更重作者思维。从分发模式来看,游戏希望越来越多人玩,而艺术则需要控制它的稀有性。。。这中间的确有些天然的屏障。
28:00 有人在实践游戏的跨界吗?
有新媒体艺术家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去创作艺术,但真正学会用游戏的语言去表达,甚至连游戏圈内部都不一定能熟练掌握。当一名游戏艺术家去创作作品的时候,他们设想的终端是美术馆,而非游戏机。而游戏内部工作者想到在艺术馆展示的时候,也会进入一种误区,往往想的是展示人物立绘、概念设计图、场景设计图,而忽略了游戏艺术的融合。
36:45 《游托邦:游戏现场》
游戏天生就不适合展示吗?杨静就在美术馆带来了一场名为《游托邦:游戏现场》的游戏展览,从游戏艺术家与设计师脑中的奇思妙想开始,呈现原型、迭代、测试、用户生成的过程,从游戏中的建筑、人物、美术、动画、文本、叙事、关卡等各个拆分的子系统,一窥游戏的整体样貌。它的目的并不是想还原游戏,而是想告诉大众这些游戏是如何被做成的,但更重要的是玩家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游戏。
43:10 不能说的那三个字
在一个被商业和技术掌握话语权的领域,游戏真的只能向那三个字进化吗?游戏创作者能否摆脱内卷化,去尝试另一种创作,更短的时长?更便捷的网页体验?甚至更彻底的基于实验性质的艺术游戏跨界探索?
有奖投票
PICKUP
不知不觉,「爱游新生」播客已经做到第8期了,感谢各位听众的支持。
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想听的话题?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选10位幸运儿送出30Q币卡一张(截止时间:2月20日23:59)
当我们去回顾游戏的历史时会发现,游戏其实与艺术等各种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游戏既可以成为艺术的动机,也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表达形式。真正的艺术与游戏之间其实是没有界限的。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媒介,电子游戏向我们展示了它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粘合剂,有着巨大潜能和可能性。
年前,我们邀请三位嘉宾《遗忘工程师》制作人兼《山顶洞人》主理人杨静、NExT《疑案追声》制作人Nik和游戏设计师叶梓涛聊了一期播客,探讨游戏跨界的可能性。在录播前,大家就约法三章,不能提那三个字,否则自罚三杯,没想到大家竟然做到了O口O!
另外,对游戏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观杨静出品策展的《游托邦:游戏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TANK Shanghai,3月13日截止)。这里展出了19个有突破性创意的作品,不仅可以Get在美术馆打游戏的独特体验,还可以一窥游戏开发者是如何一步步将想法表现出来的背后故事。
特邀嘉宾
SPEAKERS
Nik
《疑案追声》
游戏制作人
杨静
《遗忘工程师》
主创
梓涛
游戏设计师
「落日间」主理人
主播担当
PODCASTERS
希辰 |音频设计师
收听指北
SHOWNOTES
01:10 嘉宾介绍
02:08 最初是什么改了你对游戏的认知?
无论是帮助学习地理知识的《大航海时代》还是让人体验精神分裂的《Fran Bow》,都让杨静初次认识到游戏有别于其他媒介的魅力。后因专栏写作接触到更多真实的游戏开发者,见识到他们的才华和良好的社群氛围,她才感觉真正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出国后接触到独立游戏尤其是陈星汉老师的游戏,让曾沉迷于武侠RPG的Nik完全颠覆认知,意识到原来游戏还可以自我表达、传达深刻的情感体验,甚至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梓涛,从一个想为电竞正名的年轻人,开始以文科生的视角去看游戏的更多面向和复杂性,并走上游戏开发的道路,用实验性的方式去实践游戏的更多可能性。
11:30 大众对游戏的认知是否足够?
当你说自己是做游戏的,大家默认你是做商业手游的。当IT冠军获得千万奖金后,电竞选手似乎也变成了家长可以接受的职业。当你想去做一些游戏的跨界,资本却期待你去做那三个字的......这种奇怪的认知错位限制了大家对游戏的想象。
16:00 为什么一定要用游戏来表达呢?
游戏表达的是一种过程,这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媒介的一点。如果只是表现风景之美,那摄影可能就够了,如果去学习镜头运用体验摄影乐趣,游戏可能会是更好的媒介。《极乐迪斯科》主创曾发表过长篇小说但受众不广,在尝试运用游戏为形式创作最传统、最古典主义范畴上的文学后爆火,囊括TGA最佳角色扮演游戏、最佳独立游戏、最佳叙事和最佳新晋独立游戏开发商四项大奖,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游戏这种媒介的强大。
19:55 艺术的稀有性&游戏的兼容性
从行为模式来看,游戏是给大家体验的,而艺术是给大家欣赏的,前者偏向用户思维,后者更重作者思维。从分发模式来看,游戏希望越来越多人玩,而艺术则需要控制它的稀有性。。。这中间的确有些天然的屏障。
28:00 有人在实践游戏的跨界吗?
有新媒体艺术家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去创作艺术,但真正学会用游戏的语言去表达,甚至连游戏圈内部都不一定能熟练掌握。当一名游戏艺术家去创作作品的时候,他们设想的终端是美术馆,而非游戏机。而游戏内部工作者想到在艺术馆展示的时候,也会进入一种误区,往往想的是展示人物立绘、概念设计图、场景设计图,而忽略了游戏艺术的融合。
36:45 《游托邦:游戏现场》
游戏天生就不适合展示吗?杨静就在美术馆带来了一场名为《游托邦:游戏现场》的游戏展览,从游戏艺术家与设计师脑中的奇思妙想开始,呈现原型、迭代、测试、用户生成的过程,从游戏中的建筑、人物、美术、动画、文本、叙事、关卡等各个拆分的子系统,一窥游戏的整体样貌。它的目的并不是想还原游戏,而是想告诉大众这些游戏是如何被做成的,但更重要的是玩家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游戏。
43:10 不能说的那三个字
在一个被商业和技术掌握话语权的领域,游戏真的只能向那三个字进化吗?游戏创作者能否摆脱内卷化,去尝试另一种创作,更短的时长?更便捷的网页体验?甚至更彻底的基于实验性质的艺术游戏跨界探索?
有奖投票
PICKUP
不知不觉,「爱游新生」播客已经做到第8期了,感谢各位听众的支持。
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想听的话题?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选10位幸运儿送出30Q币卡一张(截止时间:2月20日23:59)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人生废柴指南
3年前
2
不能说的那三是啥?

Pom
3年前
1
32:05 有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再到能用游戏语言做出来没有“明确的”路径。不像画画,或者编程、作为一项技术要习得的话目标很明确。(在技术上)当然画家或者程序员也可以有自己的创作,ta们可以开拓新的技法和领域,但这些都是已经掌握了“基础”才能展开的世界。当这种创作来到游戏上的时候、如何让互动方式和意义(不管是美的层面上还是理性的层面上)连接?灵感的表达又需要统筹规划再到实行…这些都是创作上遇到的山吧。山当然也很美。

牛奶大侠
3年前
1
感觉每个人音量不太一样 在室外听耳朵有点痛苦😢

CosmicOwl
3年前
0
现在一听到“那三个字”这四个字就想笑
luxjuve
3年前
0
43:00 期待这个battle

竹九二隻
3年前
0
好奇在播客里面提到的作品还有嘉宾的播客(听不够😭😭)
Enooooo
3年前
0
38:03 第一视角叙事,很难全知
荒荒不慌_
2年前
0
到处在别人的播客里捞杨静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