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连续的三期节目聚焦与死亡相关的空间,意图从建筑设计、空间体验和文化历史的视角,来探索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待逝去的态度和人们的纪念方式。
第一期探讨的是纪念群体性逝去的建筑。
这个名词听起来可能有些绕,指的是像南京*** 纪念馆、911遗址公园这样的空间场所。
这些空间为谁设计和建造?它们提供了怎样的参观或互动体验?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在设计和建造这些场所时,有过哪些进化,又有哪些始终难以彻底解决的困难?……
当我们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抱着一种好奇:空间在设计上的进化,如何反应人类面对群体性逝去的态度;我们在用何种方式纪念某一种沉重的逝去,它对活着的人又意味着什么?
欢迎你在收听的同时,访问公众号「井号键」来了解节目中提及的建筑空间和艺术作品。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07:30 在纽约911遗址公园,感到寂静和温暖
10:55 911遗址不止是一个公园,更像是一个区域
19:30 艺术装置911纪念光柱:Tribute in Light
24:50 亡者名字按亲疏状况排列,他们死前并不孤单
27:00 柏林犹太纪念馆的「苦难」旅程
33:05 Peter Eisenman的争议之作: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39:20 纪念性建筑的境界:共情力的构建
48:10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验
50:30 纪念性建筑的程式化设计「套路」
58:00 最开始,只有「神」或皇族「值得」被纪念
关联素材:
[1] 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
[2] 纪录片《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3]《破土》丹尼尔·李布斯金著 吴家恒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彼得·埃森曼谈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5] 艺术作品Yolocaust by Shahak Shapira
[6] The Inadequacy of Berlin’s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by Richard Brody, The New Yorker
[7] Britain’s Holocaust memorial shortlist: right time, wrong place? by Rowan Moore
[8] 林璎艺术项目What Is Missing?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徐婧艾
后期和监制:徐婧艾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