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许悦
制图 | 顾乐晓
*原文刊发于2024年01月18日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在一家店里亲眼目睹了顾客失望的表情。
有一位顾客想吃鲜鸭肠,但划了好几下海底捞点菜的平板电脑,都没有看到这道菜,于是让服务员把店经理叫来。鲜鸭肠是大部分川渝火锅店里最稀松平常的一道菜,但他在海底捞却吃不到。
店经理急忙跑过来和他道歉解释——在海底捞面向全国的供应链体系中,确实没有鲜鸭肠这一项。
一种蔬菜或者肉类要进入到海底捞的菜单中,背后是无尽的考量,包括品控,供应全国时需要的保鲜、物流条件,它的采购量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及大部分市场的接受程度等等。
它们可以被三个字概括——标准化。
这三个字是张勇的骄傲。海底捞从四川省简阳县城四知街上的一家火锅店,成为坐拥近1400家门店的中国连锁火锅品牌,靠的就是标准化。通过标准繁多的采购流程将菜品经过中央厨房处理好之后,再运送到海底捞门店里进行加工与销售。
诸如麦当劳、星巴克这样全球知名,并且获得长期增长的餐饮品牌,无一不是在标准化上做到了极致。这意味着稳定的出品和可复制化。海底捞也通过这种工业化模式,实现了快速全国铺开。
但那一天,在海底捞已经诞生了快30年之后,张勇在顾客脸上看到了失落。
01:46 标准化带来的矛盾日渐尖锐。
07:23 重视标准化的同时,强调个性化。
13:48 海底捞的标准化并不仅仅是菜品,还有人。
主播...

界面新闻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