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本期嘉宾:Fay,常驻伦敦的好友兼前同事,国际一线投行量化交易员。

这次的节目拖更了三天,原因是直到元宵节当天我才抓住了Fay的时间,请这位感冒未愈的寿星和我一起复盘了今年初发生的这场量化melt down,以及当下几个对行业的关键质疑。所以加上剪辑的时间,发布就晚了一些。

Fay站在国际视角,分享了这场惨剧中很多产品和事件在海外的映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一个是对DMA产品的重新理解,另一个是知道了海外的监管都是如何对待这个行业的。

希望能在众说纷纭的总结文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增量信息。

以下是简单的时间轴:

02:20 关于过去的两个月量化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推荐阅读几篇文章

《量化圈史无前例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关于最近的量化,你们所需要知道的一些真相》

02:50 起始:1月22日是岁月静好和惊天动地的转折点,“罪魁祸首”之一是大量敲入的雪球。

06:20 拿微盘股作为多头,股指期货作为空头的中性策略,为何在基差拉大的过程中会需要卖出微盘股?

09:20 加剧:资金开始买入500和1000指数的etf后,最大的流动性危机开始了。转折:资金开始买入2000指数。

10:30 这是一场典型的“流动性危机”

13:00 盘点一下不同类型量化产品的受伤程度

14:40 除了CTA外,公募基金的指数增强产品受伤也比较小,为什么?

16:20 这次出圈的DMA,在海外和国内竟然完全不是一回事?

19:50 国内的DMA其实在海外叫做CFD(Contract for Difference,差价合约)

22:00 这次的DMA崩盘让我想起了14、15年的伞形信托

23:05 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那家私募,为什么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如此之大的卖出交易?

27:00 中国市场的草莽时代对于量化行业其实是一个双刃剑

29:50 07年的美国量化崩盘和这一次的中国量化股灾之前有何异同?

32:30 既然交易拥挤是导致崩盘的重要诱因,量化模型里是否能把拥挤交易纳入考量因素里?

34:20 为什么那么多号称华尔街学成归来的量化精英,没有把07年美国量化崩盘的经验带回来?

37:50 量化就等于买小盘股吗?其实在海外完全不是这样

39:50 为了在海外市场卖掉一只小盘股的头寸,fay有多难

43:20 量化模型不会考虑到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44:30 高频量化就是用来收割流动性的?

48:00 如果把对中高频量化的质疑推到极致,会出现什么样荒谬的结论?

51:30 对于量化行业,海外的监管都是在如何进化的?

59:00 关于三月份的线下见面会的第一轮预告

上两次和Fay的对谈也很精彩:

vol.37. 看上去精密专业的金融交易行业,其实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宴宾客

vol.51.量化投资不是趋势,而已经是投资本身 | 宴宾客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看完是枝裕和的每部影片,我都会陷入巨大的emo》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主播...
大卫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谷_dBSF
1年前 浙江
0
15:13 公募指增要求成分股占比不低于80%
Pennyhua
1年前 上海
0
大卫老师,今天3月10号了,线下活动的具体信息安排好了吗😍😍
Yuki_wOGR
1年前 广东
1
节目质量一贯不错,只是你defend量化的逻辑不通。Faye表示高频提供流动性,但不表示日内中频也提供。 Faye提到顺动量、逆动量、基本面不同的中频因子,策略多样性好的时候照概率分布量化同时出现在买卖book两边,策略多样性不足的情况下量化会突然出现在买卖盘的某一边,瞬间吃掉对手盘人肉挂单的流动性。 现实的大A显然中频策略多样性不足,都在挤momentum。而量化中频的速度也是游资和散户无法媲美的,买卖单可以轻松吃掉小盘股单边的买单或者卖单,在散户和游资来不及挂新单的时候瞬间把价格打低进货或者拉高出货。 灵均那一分钟已经证明quant若不平滑,瞬时冲击甚至能影响沪指,你defend它100%不会收割小盘股流动性otherwise非蠢即坏的逻辑太苍白了。 况且短时间内快速挂单本身就符合操纵市场的定义,硬要阴阳监管不如让量化重新学习一下交易所规则,我相信NYSE CME的交易规则也写了。
小阿白酱
1年前 新加坡
1
但A股的基础就是不正常的,如果交易的基础就是大众股民通过消息股小微盘交易,那A股这个市场真没什么必要用科学的方法估值
山沟沟的孩子
1年前 广东
1
40:55 半个 million吗…那也只是 4 亿 rmb 左右…A 股最小盘的股票也比这个大啊😂
zsl_5hFG
1年前 北京
1
木有北京呜呜
Alannister
1年前 北京
1
这期真的好干,第一次有听不懂的感觉😭看来要多听几遍,再多看看相关的知识了
陆鱼
1年前 广东
1
广州木棉花开了,妇女节快乐🙂
一壹66
1年前 北京
1
Fay 生日快乐!
zsl_5hFG
1年前 北京
2
时间线 (1)24.1.1-1.22:风格切换。 (2)1.22-1.26:雪球敲入。 (3)1.29-2.2:小票流动性危机显现。 (4)2.5-2.7:微盘爆发流动性危机。 (5)2.8:流动性危机缓解。
不要变数
1年前 浙江
2
线下活动收费吗哈哈哈
HD385300p
1年前 美国
3
国内对“量化”/“高频”/“程序化交易”的概念有时候还是会混淆,包括cta这个词本身就是mistakenly coined by CFTC in 70s…很久以前就不只是局限于commodity,国外onshore China cta这一波赚钱的还是不少的
HD385300p
1年前 美国
3
被朋友圈有关dma产品的消息刷屏,第一反应其实有点confused,一个交易所数据直连的服务为什么会引发崩盘呢?了解之后觉得所谓dma产品就是market neutral strategy on swap,本质还是leverage太大了…
Harryooo
1年前 广东
4
捡垃圾太形象了,保安来了更有画面了,保安关灯再反锁简直身临其境
马兔Yilia
1年前 上海
4
这周听到的第三期有关量化的播客,大卫老师和Fay YYDS!
RichieL
1年前 上海
5
40:40 太形象了哈哈哈哈!笑死
RichieL
1年前 上海
7
听了好多家关于这次量化危机的节目,不得不说大卫翁这期讲的最透彻和专业
Ass嘟嘟
1年前 河北
8
「回顾」 1月20号左右,市场风格逐渐转向大票。 1月22日大量的雪球产品出现集体敲入,过程中股指期货砸出年化30%的贴水大坑。 ♻️恶性循环:集体敲入时→加剧波动市场下跌→进入敲入→股指期货基差扩大→管理人为锁定基差收益选择平仓,同时为规避对冲成本平仓多头→市场进一步下跌。 因小微盘流动性差,产生踩踏。造成暴露在该风格下的量化主动增强基金净值回撤,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了“多杀多”现象。 市场中性:如果空头市场价值下跌不足以覆盖多头时,在不增加空头的情况下,必须砍多头。等于空头在账面上缩水了。 「加剧」 2月5日大资金开始买500、1000,造成了量化模型更大的亏损。因为量化类产品买的是小微盘。选择集中抛售小市值股票,转而持有500、1000的成份股,让小票出现进一步踩踏,抽走了微盘股微弱的流动性。 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也发生了回撤,因为是在500、1000之外选择其他小市值股票增强。 「转折」 2月8日流动性危机开始缓解,大资金开始买入2000指数。 放大流动性危机的因素: 1)对盘子的选择; 2)量化管理策略容易形成自我循证的循环。 带血的筹码:不是因为基本面,而是因流动性导致必须强制平仓的筹码。 「不同类型的量化产品」 量化中性产品的周度亏损7%,头部私募的中性产品普遍跌幅超10%。ps:投资者预期中性产品年化收益8%~10%。 CTA:底层是跟踪商品,和股市的相关度低,没太受伤。 公募指数增强产品:公募限制多,偏离度相对小。 私募指数增强产品:截止2.8日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是-15%。 「DMA产品」 把微盘股作为多头策略,用宽基股指期货做对冲工具,制造一个中性策略。即股指期货对他来说是空头。 DMA核心问题:上了高杠杆、交易策略拥挤,叠加中国特色(如对净卖出的限制),叠加导致这个尾部风险像黑洞一样吞噬所有东西。 国内:收益互换。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券商的自营台签订收益互换的交易,提供杠杆资金。即海外的CFD(Contract for Difference,差价合约)。 国外:连接服务,即算法交易台提供给机构客户连接到交易所的服务。即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市场准入。 国内市场把收益互换和国外的做市商机制混了。 海外CFD:跟交易台直接交易,包含管理收益互换、债券出借、融资和融券。最高可放到30倍杠杆,小投资者开户会进行极强的风险警告! 伞形信托:14.15年,信托和机构为想上杠杆的个人/机构投资者提供杠杆资金,同时设定严格的风控线。 「公开谴责」 list卖出:直接往交易所砸盘,不进行任何平滑优化。 1)流动性差不适合大量list行为,会带来极大的交易成本; 2)除非想人为制造波动,不然任何大单都尽量避开开盘前半小时,或者进行非常缓慢平滑的处理。 强制色彩:1)margin call。2)管理层。 由于盘子的选择和一点时机的选择,导致可清盘的头寸选择非常小,最好只剩下“砸”这一个选择。 「双刃剑」 大有可为:中国市场不完善,有很多超额;流动性相对较好,有很多散户。 承担后果:因为不完善,一旦发生反转,冲击会更大。 「07年的美国量化崩盘」 一般量化崩盘时间非常短。 2007年8月7号~9号,华尔街以统计套利为主流的量化基金产品集体遭遇重大回撤。其中盈利的质量因子出现超20个标准差的剧烈下跌。 原因: 1)交易因素/策略过度拥挤 2)同时卖出,同时降杠杆。
DoloresHaaze
1年前 广东
9
国内某量化机构从业人员表示大卫翁老师这期节目是最专业客观的解读之一了!真是成也散户败也散户,量化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其实经历一次危机也好,就像主观抱团核心资产必然会导致崩盘一样,策略过于拥挤和因子的趋同性很多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希望一方面能出清一些不管风控只看超额的机构,另一方面生成式AI、另类数据这些也能助力更多中低频(更大容量)的发展吧~真心觉得相比主观研究过多加入个人因素,量化的客观性和纪律性更符合自己的投资品味,希望监管和行业一起成长哇!
唐嘉澍Jason
1年前 北京
18
31:25 个人对07年的quant meltdown的印象是因为当时quant的AUM上的太快了,新策略/新容量供应不上,基本上当时的纯quant IM都是多策略高杠杆,8月由于单个策略造成的流动性踩踏迅速蔓延到同个IM的其他非相关投资策略,造成了“ATM effect”,即从尚有流动性的量化策略中清盘去补足其他策略的资金缺口,导致原本没有相关性的所有量化策略都出现集体下跌。事件之后我印象中quant的AUM下降了一半,直到我15年离开量化行业时都没有恢复到巅峰水平。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