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一线创新药企早研科学家小P返场!我们来详细拆解了一款新药的诞生过程。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和小P录过一期节目《vol.62.和一线创新药企早研科学家,聊聊这两年生物医药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承蒙小宇宙厚爱上了首页,也引来很多朋友感慨受益良多。

于是我这次回国趁热打铁,又把小P请来,细细拆解了一款新药从立项到临床再到上市的全过程。

当然,作为一档聚焦投资的播客,我的视角依然是投资者视角,如果想从纯科普的角度了解新药上市过程,可以移步辉瑞的这期节目:《一粒药丸的诞生(下):药物研发历险记》

简易时间轴:

00:54 一款药物从立项到上市,究竟有几个步骤?

03:10 以PD-1为例,一款新药的诞生动辄会以十年为单位计算

04:55 第一步:寻找社会关注的需求在哪里

07:16 第二步: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也就是靶点

10:16 第三步:在现在五花八门的技术平台中,选择最合适靶点的药物形式

13:46 BD现在对于药企来说有多重要?

15:07 第四步:管线建立,项目组搭建

16:44 CRO企业在新药早期研发阶段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职责?

18:45 第五步:临床一二三期,为什么现在失败率这么高?

23:29 反向提问:我如何看待及处理重要管线突发失败的投资黑天鹅事件?

27:27 第六步:上市阶段,新药选择适应症有什么讲究?

28:48 第七步:获批提线治疗的药物,到底做对了什么?

33:02 人类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药,明明很重要,却在临床阶段一直卡壳?

35:15 溶瘤病毒免疫治疗:药企迄今心中的痛

42:22 医药行业的产学研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49:41 临床一二三期究竟分别都是在做什么的?

56:01 有些癌症药的临床三期实际上是在给病友送福利,但要从哪里可以得知信息呢?

60:02 药物上市之后的适应症扩大和提线治疗,是药企的哪个团队在负责?

63:00 药企的复杂程度和研发的漫长期限,恐怕只有深海石油公司可以与之媲美,所以投资难度其实很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美食就是当代人的博物课》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主播...
大卫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河边小石
1年前 江苏
1
请教下,对话中提到的美国对于cxo公司的制裁,被误伤的是哪个?真正涉及敏感信息的公司又是哪个呢?
芥姆
1年前 江苏
1
1:02:49 这位嘉宾有博客嘛?想关注
时间的咖啡馆
1年前 北京
1
好专业,干货很多。但信息量也是真的好大。以及大卫翁老师真的好喜欢工作细胞。
HD736660n
3个月前 北京
2
多多请小P老师来,讲的真好
HD235246k
1年前 广东
2
作为一个医学科普爱好者,特别喜欢听关于医药的内容。这期讲得很好,以后多邀请p总来聊一聊。
HD190735n游猫猫
1年前 日本
2
50:30 这里又想起 剂量成瘾
HD1038198e
1年前 美国
3
28:48 之前看朋友圈有人发她在国内一线二线的药物都用过了,现在在美国治疗用的三线药物,当时没看懂,现在明白原理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HD1038198e
1年前 美国
3
57:14 好像一般参与临床试验都是通过医院联系
vigos
1年前 河南
3
还是灭活疫苗好,嘻嘻
陆鱼
1年前 广东
5
如果真的有这样网站绝对是最有社会价值的,医学的信息太封闭了。
宇宙爆米花
1年前 上海
5
感觉这期主播的声音和之前的略有些不同? (可能错觉…
鳌鳌拜拜
1年前 上海
5
这位嘉宾真的很厉害,不光是专业素养,还能够有如此优秀的表述能力,很愿意听二位对话
Sunkist_iVmi
1年前 广东
6
小 P 老师讲的专业且实在。医药、医疗在中国的需求尤其巨大,无论是前线药研相关专业人员还是一线治疗的医生都需要有一个新的结合模式推动转变发展。可是这个行业注定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极不确定,真的很需要政府及有能力的机构企业去慷慨支持。互联网没大面积入局可能是业内有灰色利益带、资质问题或是投产比不划算,不得而知,不过真的很希望中国在这产业能走出特色创新模式,这是惠及人类的事业
林克不救公主
1年前 美国
6
因身边有人罹患癌症,我也算是某某新药在国内外差异的亲身经历者: 一是该药物在国外适用面更广了,刚拿到药到中文网内资料搜全指向a癌,而国外已经把药物适试用于b癌并取得一定疗效,我还一头雾水以为医生开错药. 二是使用的药物剂量在国内不存在,病友群里从国内获得的全是低剂量处方,高剂量包装还没有贩售. 说白了就是海外早已把新药用于异症的不同治疗,这种旧瓶装新酒对全球各类病友都是福音,药厂甚至也节省了一定研发费用
Jiayi佳儀
1年前 未知
7
聊一集医疗器械投资吧 和医药不太一样
啦啦噜喽噜咯
1年前 德国
9
感想:1) 1期如果在正常人身上做实验,在欧美是会拿到一定的补偿金 2) 如果对血液肿瘤或者BTK inhibitor的历史,可以看 <for blood and money>,整个BTK被发现到最终上市,里面有无数多的科学家,投资者在里面花费很多时间/金钱,正如播客里面提到的,其实我们biotech很多时候就是赌博,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获得成功的都是有限的。3)市场/人心:我司主要是做血液肿瘤,药物到了3期,因为partially met endpoints, 股票大跌,在ASH讲清楚原因,股票慢慢爬升,最后到JPM被大药企收购。作为BD/investment relationship,每一步每一个时间节点,如何应对,最后到deal negotiate,真的是好玩又像过山车! 4)罕见病:欧州政府在一定简化了审批流程/实验人数,同时很多药物被获批后,药物报销审查流程变短, 帮助药物快速上市
freya_sqpM
1年前 四川
9
讲得太好啦 求一期医疗器械分析
第N位人类世界观察员
1年前 上海
15
是在频道里最喜欢的嘉宾!医药专业和商业知识都能讲得深入浅出,期待之后还有节目🥰
Anita_Frpb
1年前 广东
16
13:14 可能嘉宾口误了,是辉瑞收购seagen(430亿美元)
Ass嘟嘟
1年前 河北
43
✅「药物研发 - 步骤」 一般药物从立项→临床→上市平均时间10年左右。 临床前2年左右、一期二期2~3年、三期3~5年。 「1.寻找社会/市场需求」 立项:关注哪些疾病。 罕见病:市场规模相当小,往往是公益机构或政府参与。 「2.寻找突破口」 靶点:从什么角度克服该疾病。 考验各家药企research掌门人的眼光,需要对药物的biology非常清楚,否则在太多未知情况做研发,失败率非常高。 「3.选择最适合靶点的药物形式」 找到最适合该靶点的药物形式,在此基础上寻找起始点。比如找到一些(初始)小分子可以影响这个靶点,在此基础上使这个小分子真正被改造为可上临床的药物。 技术平台(药物形式)可选择余地更多,但不一定都可选,某些企业在某类技术平台上非常强。 现在医药行业BD人员需求量非常旺盛。 「4.管线建立」 专注于此的管线跨部门的合作(项目组),每个人负责不一样的工作。 「CRO公司」 确定好靶点寻找起始点时,CRO公司有更高效的平台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临床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临床组织样本的收集,会对所属国家有敏感性。 「5.临床一二三期」 目前临床失败率很高,研发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疗效不足,以及对机制的了解不足。 估值:重新估算在新技术平台下,每一期临床成功率到底是多少? 进入临床阶段上市公司发公告→拿到批件进行临床实验→某类投资公司开始对它进行估值。往往只有进入到临床才可能开始给他估值,但狂热的时候不一样。 如果临床实验由CRO承担,难以保障效率,且各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最后申报上市有一定风险。大公司一般亲自做临床实验,更好的把控风险。 临床前的研究模型不如小分子药物成熟,依赖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但临床前用的是小鼠、猴子等动物,不能很好的模拟该过程。 「投资 - 药企」 个人投资者:看好生物医药行业直接买一篮子指数即可。买一个公司风险太大,只能通过公开信息了解,非常滞后。 专业投资者:有各种方式了解非公开信息、投资更加分散、选择确定性高的公司。 「6.上市阶段」 最好以最高成功率的适应症申报上市,后来者需要选择不一样的赛道。越往后的人可选择相对较少先行者触及的领域。 有多次上市机会(新增适应症)的药物,每次获批都会让它的市场更大一点。 「7.提线」 每一线是一种治疗方案,越往后线的治疗难度越大、要求越低。因为到经过多轮治疗的病人,往往身体的极限状况非常差。 ✅「免疫治疗」 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有一些选择性,指向自身免疫系统可以清除肿瘤细胞。 人体经常有癌细胞,在非常少量的情况下,自身免疫系统正常时免疫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但当癌细胞大量繁殖或免疫系统自身出现异常状态时,没办法处理该情况。 「溶瘤病毒」 可以在肿瘤内感染肿瘤,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然后裂解肿瘤细胞。 一方面杀掉肿瘤细胞,另一方面通过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提供情报。但临床实验非常艰难。 绝大部分药物的原理:在副作用和疗效之间有足够大的空间,不然可能起效,但人受不了。 ✅「医药行业 - 产 学 研」 企业要为自己的生存负责,对比较高风险的投入很审慎,注重把已有研究进行转化。 学校更多的是发现、探索未知的生物学,不需要为后续是否转化负责。 大部分靶点都是学界最早发现,企业从中发掘最有价值的靶点。 比如教授在学校发现,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整个研究过程利用学校的资源(设备、人力、物力等),学校有一定知识产权,如果要拿出去转化学校占一定股份。 罕见病:开发成本很高。现在很多罕见病的药物推动都是由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起。社会关注、政策支持、谁来出资、如何把流程有效循环起来。 ✅「临床阶段」 临床前需要经过各种验证,包括在动物内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没问题后获批进入实验。每期根据目的不同分析A、B等。 一期:验证药物安全性,通过剂量爬坡看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样本量不会太大,不太注重疗效。 二期:2A探索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策略;2B偏后期关注疗效,决定要不要上三期。肿瘤100人左右,考虑想要申报的市场。 三期:样本非常大,要做出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要求很高,比如双盲随机大样本。选择多大量的样本取决于二期的效果。 特别惊艳的药物,可以在一期或二期实验结果出来后,优先审批上市,再补充验证性的临床三期,成功后再获得完整的批检。有一定灵活度,看疾病的风险和获益比。对患者来说,完全是送福利。 志愿者:临床实验网站、医生、CRO公司、医药公司。 ✅「上市后」 新增适应症获批、提线治疗,在上市之后进行。由临床开发部和公司策略部门研究,优先推进哪个适应症的临床实验?优先申报优先上市,最快的抢占先机。初次申报上市成功后,第二个申报的适应症所需提交材料少很多,新增适应症相对容易。 优先申报哪个竞争非常重要。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