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的两本书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和《Building a Second Brain》,这是关于笔记系统,美亚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书。两个体系都很棒,尤其是《卡片学习写作法》,理念非常符合学习、思考、写作的特点。但两本书在怎么落到个人实操上,就不怎么好用了。实践门槛过高,实例有文化差异,落地的各种小瓶颈都没有讨论。
所以本期一半内容,是我自己根据多年积累总结的XY笔记系统。XY系统结合了上述两个体系的优点,去掉不实用的部分,增加了许多落地的小细节。最重要的是,它是建立在刻意练习理念上的,是刻意练习的实践衍生,是把刻意练习融合在整个笔记的过程中。
刻意练习是高效学习的元规律,笔记想要也变得高效、促发创意、帮助思考、让人过一段时间就得到一次大的跃升,也必须要符合这个元规律。这样的笔记,我觉得才是真正好用的笔记。
如同《清单革命》中所说,一个体系要真正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需要不断扫除落地中的各种细节瓶颈。期待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各种落地实践的挑战、困惑、解决方案、创意,我们一起来打造一个刻意练习笔记系统。
📍本期内容:
- 13:12 误解1:笔记是用来储存信息的
- 35:52 误解2:笔记越全越细越好
- 41:30 误解3:笔记是一次性记录的
- 43:46 三个误解对应的三个学习问题
- 56:41 卡曼卡片盒笔记系统
- 1:08:30 卡片盒对写作尤其有用
- 1:21:14 重要的笔记区分:房子 vs 森林
- 1:30:20 卡片盒怎么使用:卢曼的三种卡片
- 1:39:04 第二大脑笔记系统
- 1:44:38 CODE:Capture & Organize
- 1:59:13 PARA:一个不太实用的分类
- 2:02:03 Distill:笔记要不断变化直至「消失」
- 2:07:34 Express:输出是最好的推进方式
- 2:13:00 第二大脑系统的优缺点
- 2:18:59 XY笔记系统 & 第一步:立项
- 2:38:19 第二步&第三步:接入+XY
- 2:44:59 各种电子和纸质笔记工具和app
- 2:53:20 我使用的几种工具
- 3:10:13 我的BGM卡片分类法
- 3:23:44 扫雷:maturing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 3:27:45 实战:我怎么做读书笔记
- 3:41:22 实战:听友问题征集和回答
- 3:59:26 总结
《卡片笔记写做法》ISBN:978-7-115-56467-2
《Building a Second Brain》ISBN:978-1-982-16739-4
📍相关阅读:
用Notion建一个超高效的个人管理体系!
万物皆可Notion | 旅行笔记、学习笔记和遗愿清单
📍本期片头曲:Come Back to Me - 宇多田光

主播...

携隐Melod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oOorange
1年前
浙江
16
22:56 推荐一个软件。艾宾浩斯复习曲线。这个软件里面有可以遮挡的功能,点开就是透明的被遮挡的内容,再结合艾宾浩斯复习曲线,简直无敌。我大学在悟到这个学习方法以后犹如开挂,老师问的问题只有我记得怎么回答😂

小王广陵
1年前
广东
17
48:14 歪个楼,携隐老师用zoom in zoom out的表述,一下子让人想起了Jessie的歌😂😂😂earworn出现哈哈哈哈哈哈哈
阿白_ajI0
1年前
四川
18
23:04 好像意识到为什么我可能比部分人学东西要快一些,因为我喜欢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向现实运用靠近,比如,学到化学元素,我会联想它的物质形态长什么样子,或者它化合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现实中有哪些物质含有这些元素/化合物等等。其他学科同理。这大概就是增加“桥梁”的作用?
HD761447j
1年前
重庆
21
1:06:31 59:30 卡片盒笔记系统
做法:
1.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感悟理解
2.找位置。属于哪一类?与哪一个知识有关联?与33条有关联那么就把它变成34,如果已经有了,就怕他变成33.A,如果发现他与另一条也有关系那“33.A–22”
为什么好用:
1.卡片就是基础的组块
2.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保证理解到位
3.重复,重复的理解卡片 ,每次分类都回忆卡片
4.串联.可以理解为分类
*不要同阻力作斗争,依靠体系躲避阻力
HD556069t
1年前
上海
33
以下是一段针对性的调教回答,chatGPT的深度认知,在这个时代的变革前夕,好的工具助理,能帮助我们走的更快更远
作为一个知识管理领域的专家,我对建立有效的笔记体系有以下建议:
首先,新手需要明确自己建立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记忆一些重要概念和事件,还是说需要建立一个知识管理体系来组织工作或学习中的重要信息。这两个目的笔记的要素和重点会有差异。
其次.选择一套理想的工具,可以是简单的文字笔记或更丰富的数据库、表格。推荐使用有层级和关联功能的工具,这在管理大量信息时更高效。但初期也不必太过注重工具本身,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笔记习惯和思维逻辑。
再者,创建一个整理清晰的目录结构,以便于信息的归类
和查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或主题类别等进行归类。也建议给不同级别的目录进行明确的命名。
最为重要的是写下笔记的同时进行归纳与提炼。不要囫囵吞枣式地记录所有的信息,要理清主题与要点重新组织和提炼信息,使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这样的笔记才具有真正的参考价值。
另外,定期进行回顾与维护,对目录进行更新,对已有笔记进行重构,并将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笔记体系更加成熟和清晰。
补充一点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工具记录非文本信息,比如图片、语音等。将这些与文字信息整合在一起,可以使笔记显得更加丰富,这对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也特别有帮助。
综上,建立一个高效的笔记体系需要目的明确、工具适宜、结构清晰、内容提炼和定期维护等要点。如果能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那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受益终生。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我也很乐意提供更加具体的选择建议和指导。

二喜_Erxi
1年前
湖北
34
3:10:35D3:了解了melody自己的笔记体系:xy体系,以及常用的笔记工具3:10:00☑️
通过立项➡️接入➡️xy(组块/串联)形成的笔记体系,这里记下最重要的是开始要去立项比较容易、短期能够实现且具体的项目
notion尝试了一下下觉得自己暂时还没太习惯,大概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做过笔记,对于组块和串联,目前希望自己能够把组块这一个先试试看,觉得flomo比较合适自己当前的情况😂
有点开心,感觉在扩宽自己的认知边界,谢谢melody~

马卡罗夫的肖像
1年前
浙江
35
现在用的知识系统就是Notion+Pendo,之前用过Flomo但是没有时间轴用不惯,Pendo有待办、笔记、日记和日程功能,很方便我快速整合到Notion上面,还是很丝滑滴。本人学生党还会用飞鱼长计划,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把这个学期需要学习的项目量化,追踪执行情况比较方便。
HD827697l
1年前
上海
38
听完这期播客,回顾了这几年的笔记习惯,真真的是储存信息,虽然我的初衷是用来使用的。笔记越记越多,使用的难度越来越大,我还一直以为是储存能力不行,或者储存的还不够多。携隐祛除了我的迷思。昨晚听完之后,一直在思考,我读书很喜欢摘抄,看到喜欢的句子就想收藏起来。摘抄带来的影响是我原封不动接收对方的内容,自己也不想破坏原本内容,尤其是小说故事。如何兼顾摘抄保存和自我发展呢?想了一晚上,我还是无法舍弃摘抄。可能我的工作量还是要更大点,摘抄之后,或者自己刻意学习之后再摘抄保存,两者并行不悖。方法论有了,实践还是要靠自己多摸索。听主播讲的时候,就想看主播实操给我们看下,但真的开四个小时的视频我又没有耐心看完😂

是绿子
1年前
上海
41
2:45:03 工具
1️⃣Markdown 写作,极简模式
2️⃣Flomo 闪念笔记(推荐,要设置成很容易就能打开,极简模式,标签丰富)
3️⃣思维导图:Xmind推荐,miro贵,mind note只能苹果系统(很好的功能:focus mode 自由缩放,聚光灯的效果)
4️⃣笔记本合集:onenote,goodnotes,notability(后两者在ipad上更方便,可以手写)缺点是没有XY功能:组块和串联
5️⃣All in one: Notion⭐ 套娃笔记,很像数据库,一次性弄好,很推荐!花5个小时就可以上手用了
- 基本单位是page一页笔记,可以添加很多属性,包括截止时间,分类,提醒等
- Gallery view: 每个page是一张卡片,卡片可以预览一部分内容,总结写在最上面可以预览
- 套娃:卡片下面可以建子卡片
- 组块很灵活:类目标签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标签进行筛选
- 关联功能relation,每个卡片在整个系统中有自己的位置
- 比如一本书是一个page:属性包括作者,出版社,开始时间,页数,进度(是一种激励),根据进度可以很快做当下的选择
6️⃣obsidian 关联功能很好(没notion的好),组块不好
7️⃣纸质笔记:子弹笔记(有索引页),功能没那么强大,但有乐趣
披萨面包
1年前
广东
53
x(笔记)y(组块串联)笔记
误解1.记忆是存储和获取,存进去然后找不到了,最重要的是获取力,要不断增加获取的桥梁,第一式是组块,第二式是回顾重复(每次要重新修改笔记,锻炼专注力,内化,每次都是新的旅程)(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用作者的话,不断整理自己的笔记,浓缩,前期痛苦就是在刻意练习的状态)第三式是
误解2:要不断组块
误解3:笔记绝对不是一次性的,不断修改浓缩,过程越难,整个思考的过程越难反而才是用对了方法,每个人的心理表征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的可以参考,但是要内化
笔记应该是线性的,一次看到一个东西,可以自由向上,向下。
卡片盒系统(适合写作)
-要在情景中找到精确位置,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知识重塑
1.用自己的语言写(刻意练习)
2.找到自己的关联(串联)
第二大脑系统code
C
1.只记重要内容
2.过几天再整合,先放一放(它可能在很久 之前的脑子数据库已经有了)
O
1.当下的第一个反应的库放进去,随心所欲就好啦(费曼的12个问题)
2.自己先做
D
笔记浓缩(看到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话简化它就好了,不然留下来就是整篇文章,输出总结三次)费曼方法最好先输出再总结❗️
E
表达【至少输出三次(不同的人、不同的渠道“微博、日记、朋友圈”、对着镜子讲),可以不断串联】
xy笔记
1.项目先立项
【(分大块,再挑少数几个先开始(把大脑所有焦虑的事情写出来,先从简单容易实现去执行)】个人图书馆→年度清单
要慢慢去建立,让自己有成就感,最后就会慢慢有一个大库,不要前期建一个听起来很宏伟的目标
2.接入
把错题截图在系统里面,然后立项,然后通过做六次把这个东西放出来,这就是一个慢慢把项目做完整的过程
3.重组串联
工具:(bgm)
flomo记录原始的素材(baby ),notion汇编整理关联(g进入大学的时候再加入库),xmind原来用在最后做整体框架逻辑的梳理。
鹿鹿_kaCV
1年前
广东
58
4小时听完了,分享下我抽象后的笔记:
melody的笔记系统:
-立项(森林与房子)
-接入(怎么把现实要做的事与笔记系统接入)
-xy(组块与串联)
-bgm(note状态分类并区分处理,baby/growing/mature)
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就像栽培一片森林,只要每天播种、施肥、除草、收获,森林自己就会长出来。

周又又
1年前
上海
63
携隐能不能出一个XY笔记的demo视频啊,从0到1真的最难,用一个例子展示一下,会非常非常helpful!
肥仔米儿
1年前
广东
67
太赞了!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1. 原来是N个笔记软件同时用,各有各的功能,flomo记录原始的素材,notion汇编整理关联,xmind原来用在最后做整体框架逻辑的梳理。之前一直疑惑大家是怎么边阅读边做思维导图的……
2、解答了盖房子和建森林的关系!
April想睡觉
1年前
美国
76
2:51:25 超级推荐obsidian!其实obsidian用好了可以几乎代替notion的所有功能,因为markdown也是自带属性的,油管有很多教程,我现在已经几乎不怎么用notion了

二喜_Erxi
1年前
湖北
82
D2:大概了解了下前面提到的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和《第二大脑》的优缺点☑️2:19:00
A.《卡片笔记》
·怎么记?
a.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卡片笔记(最好是代入情境,自己更好理解和记忆,然后代入如何去使用,回到最开始说的,笔记重点不在记,在用)
b.让卡片具有相关性(这里其实还是回归到了melody不断重复强调的组块、串联,通过不断整理卡片,就会有刻意练习和重复的动作)
·通过卡片笔记形成体系
a.这里其实联想到工作中使用的知识库,能够极大提升整个部门或者是所在部门效率,对于自身而言,应该建立有一套自己的工作知识库,对于大量重复需要做的动作,可以梳理自己的sop(在讲体系这里的时候,melody关联到了之前“清单”那一期,还没听😂后面我要补上呀😂)
·卡片笔记方法适合写作
a.最近看完《长安的荔枝》,小说太精彩了,就联想到这里说的卡片笔记了,小说的故事结构/人物构造/历史背景/逻辑架构等等都是非线性的,通过卡片笔记方法可以先组块,而后再去一点点填充关联(当然,马老写作流畅就不说,自我代入用卡片方法确实会方便一些;就自己而言,记录一个生活日常也需要通过相册的照片去梳理时间线,再一点点去填充当时发生的细节,如果对于自身的生活记录而言,手机的相册就是我组块的那个线索)
对于房子和森林的举例确实是自己的疑惑,因为自己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只能漫无目的的去尝试,有的时候会怀疑自己这样是否正确,现在就是广种树,多尝试,多了一些积极🙋
B.《第二大脑》
·总的来说:
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忆内容;不断重复记忆以及改造笔记;给笔记找到合适的位置
·书的介绍
CODE➡️捕捉重点;
把笔记放在正确位置;
提炼;(重要❗️)
表达;(重要‼️)
对于自身来说,现在脑中的重点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情境化的刻意练习,多重复,不断筛选出重要信息…
melody的这期不仅代入之前的播客说的内容,还延伸到在群里说的之后会说的原生家庭的课题,真的厉害,关联性真的👍
(脑容量不够,这篇还有差不多2h)😂

zhang2024
1年前
广东
84
19:47 按照播客中逻辑,大概做了个可关联的阅览库和项目库notion模板,需要的可以在电脑上访问下面notion链接,复制到自己的notion中。https://zhangshi.notion.site/e075fc00f4ff4ec79d81bd48a7b96815?pvs=4
HD761447j
1年前
重庆
86
22:56“笔记的三大误解”思考:
1.①笔记的储存能力是次要的,索引能力、提取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提取关键内容,然后索引一条线穿起来)
→遮住内容 ,只看索引,回忆内容
②不想去回忆笔记,大概率是因为没有新鲜感
→每次看笔记,都要报以这次能不能再简化?简画完了之后我再次回忆,能不能回忆完全。(让笔记变薄)
③获取与储存是成反比。储存越容易获取的东西越难!因为没有理解没有筛选。
→让储存变得困难。比如说听播客,就不要去求讲义,根据主播提供的索引,记下你的思考。
→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举例子
→联系生活实际,博主讲的这个能不能现实地解决我目前的问题?就可以写下思考
(eg.文理做笔记的思考
*文科笔记:不能抄书, 不能抄别人的思维导图.应该要提取信息,笔记上最好只写框架和思考
*理科笔记:概念性的东西,一定不要写。笔记应该写刷题的经验,如果觉得写错题非常的高门槛,你就得降低难度,让内心能够接受重复看。那我就不抄题目,一篇题写完了,我就拿一张纸把我的经验写下来贴在那一页,每一次看有补充我就再写上。但我觉得我的经验足够丰富,笔记有一些凌乱,我就拿一个本子,专门把我的经验和体系写下来)
2.笔记需要浓缩 ,但不是一次性。
①要专注于你经常出错的,你不会的地方
②坚信你每一次看笔记的时候,都一定会有新收获,都还可以再精简
3.笔记不是一次性的,纸质笔记如何精简
→eg.理科错题.(↑)(首次记笔记时一定要留足空白,期末的时候可以回家把最后精简的笔记做成电子版复习
→eg.文科笔记
老师补充的内容,在旁边提取的初级内容,勾画分层➺写在书上
背诵框架、索引、做题经验➺本子上)
*放轻松,首次记笔记,他一定是不会形成体系的。体系,它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就像修一栋房子,就在大楼通灯对那一瞬间你的体系才真正的形成,但不一定完善。

二喜_Erxi
1年前
湖北
158
四个小时我可以分四天来听🙋😂
D1:笔记的错误理解☑️56:40🔚
a.最大误解,自己之前记的很全很好看但是记了就不怎么复习和利用笔记是错误的,不仅是用自己的理解记忆重点笔记,更应该是用笔记服务于自己后续需要,直至消失于外,融会贯通使用;
b.怎么是好的笔记?
这个是我从未听过但是觉得好有道理的例子:书是最高级的笔记。
拿写书的要求,要求自己:
书的目录➡️相当于是组块
书的章节➡️相当于是串联
通过块迅速了解全部,通过串联来展开全部且连贯

陈禾少根筋
1年前
上海
311
2:12:10 最近一个让社恐的自己输出的习惯,就是在b站看完视频后做评论区课代表,不做笔记纯靠回忆的把视频要点和自己的想法梳理一遍。事后每次评论区被人点赞了,我就能收到通知,然后再复习一遍自己当时的笔记(机智的INFP)

whisper肥
1年前
重庆
575
38:26 最近找到啦一个比较适合喜欢的笔记方法,想跟大家分享分享。
由于我要备考的科目知识点繁杂(多且杂,一科的讲义都有700页左右了),但是知识点之间有连接(例如26 27章与第6章相关性很强),所以很适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我买了一本整理好的思维导图
第一天学习的时候就直接在思维导图对应的知识点上做笔记,补充的笔记记在卡片上,然后贴在思维导图对应知识点旁边。
第二天早上就拿着思维导图读/讲给自己听,大致就是“昨天我们学习了某某章节,这一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讲的时候录下来。
第三天走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听自己昨天讲的东西。
这样几轮下来,对于已经学到的知识掌握得就比较牢固了,然后我就开始做题,我觉得做题过程就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的总结和没有学习的知识点的探索过程,对于不太清楚的知识点我就直接去百度、知乎上搜,把这个知识点弄懂。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我觉得会收获很多。
再分享分享我以前比较低效的学习方法:以前我就是抱着几大百页的讲义学,老师讲哪里我就勾勾画画哪里,学完了一章就学下一章,也不总结也不复习也不做题,就像携隐说的,学的时候越轻松掌握得就越少,结果就是一轮学完了什么都没记住,时间也狠狠的浪费了。现在想想就是后悔后悔后悔😭,就一整个心痛我浪费的时间😭😭😭。
最近一直在听携隐的博客,讲得很好,干货满满诚意满满,更新速度也很快(狠狠夸一个),依旧感谢携隐的用心准备,依旧祝愿您发大财享大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