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内容】
本期活久见电台讨论的书籍是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从讨论伊始,我们对这部世界名著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认为它充满男性视角、缺乏文学性、令人无法共情,继而对于它能够跻身世界名著之列产生疑问。而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逐渐理解于连,也理解贵族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它可能是那个时代唯一为人描摹出的美好生活的样本,而这也许是作为当代人的我们无法跨越的共情障碍,尽管我们也生活在阶层固化的时代,但那天花板毕竟是透明的。
01:10 情节简介
03:30 译本间的差异
04:10 无法与于连共情
05:50 充满了男性视角
07:28 男性对自身魅力的迷之自信令人不适
09:05 于连作为一个男性形象也是众多形象中的一种
09:20 问题在于无法使人共情
13:00 文学本身是不管性别的
14:00 很悬浮
16:30 司汤达写贵族像王实甫写元曲
16:50 德·瑞纳夫人是个很打动人的形象
19:10 在最后人性突然在于连身上回归了
21:20 这本书打破了当时闺房小说的格局
23:35 于连在山洞中
27:10 于连最后为什么选择赴死?
28:54 他终身追求的是成为贵族
32:05 没有其他跨越阶层的方法了
34:20 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呐喊
35:25 这不是一场爱情悲剧,而是一场政治悲剧
40:08 现在阶层的天花板是透明的,过去是实心的
42:05 为什么《红与黑》是世界名著?
45:30 我们离当时的时代太远了
46:17 于连为什么到死都想要跨越阶层?
46:55 贵族可能是那个时代唯一描摹出的美好生活的样本
47:30 于连鄙视的不是那些人贵族的身份,而是他们配不上贵族的称号
51:00 瑞纳夫人的爱似乎是无根的
【本期主播】AZ、蜂蜂、Miss Ma、Never
【本期提到的书影音】
司汤达《红与黑》
上野千鹤子《厌女》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伊恩·麦克尤恩《床第之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本期使用的音乐】
片头曲:La gloire à mes genoux
片尾曲:Les maudits mots d'amour
(均来自音乐剧《摇滚红与黑》)
【下期预告】
艾米丽·伯朗特《呼啸山庄》
感谢收听活久见电台,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podcast、Spotify搜索“活久见电台"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一颗赛艇YKSY”收听节目。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给我们留言打赏提建议哦!啵啵!
注:播客内容仅代表AZ、Miss MA、Never及嘉宾们的个人观点,与他们的皮下无关。
主播...
瀚墨Never
蜂蜂
是AZ哦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文知
1年前
江西
0
1,基本前提:红与黑只读了上半部,我是以包法利夫人为参照做对比,从文学性和情感的细腻刻画,福楼拜是高于司汤达的。
2,《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情吗?爱玛是在追逐爱情吗?如何理解这一点,取决于我们对小说的理解程度。我的理解是:两者都不是(至少不那么是)。福楼拜是用一个爱情故事写人对幻想的无尽的追逐,因追逐不到而悲剧。所以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因为理想的不可得和注定幻灭。所以,爱玛在小说里只有两段不忠(但她内心永远有一个仅见过一面的子爵的幻影),如果爱玛不死,她有第三个第四个至无限个情人,就算法国皇帝作她的情人,她也不会忠贞(不是指她水性杨花),她只是忠于内心的幻想的生活(这个生活由爱情、贵族式的生活、风雅艺术等构成)。换而言之,爱玛不爱任何人。
以包法利夫人为参照,红与黑很可能也是司汤达以一个爱情故事揭示某种社会黑暗的主题。想想于连的出身,小镇青年,打工人,努力奋斗,他的生存动机就是阶层跨越,实现内心的英雄梦想,爱情是他人生的最高追求吗?应该不是吧。所以,小说是写爱情为主的吗?(抱歉,还没看后半部,只是提供一种理解可能)

无所事事是也
1年前
陕西
0
认同下面评论区同学的 这个作品的内核是阶级矛盾而不是爱情。
男主和两任女士之间的精彩不是爱情,这是披着爱情的外衣对阶级探索和出身的矛盾

伊爗5883
2年前
河北
0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ZNZNflyfly
4年前
0
我来了!
MJpro
2年前
内蒙古
1
播放不了…
茉茉舞吻
2年前
1
05:22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是谁翻译的呢?许渊冲?
ZNZNflyfly
4年前
1
贵族阶层可能是那个时代唯一描摹出来的美好生活的样本。
可能我们这个时代是财富自由,或者中产生活。就像中产生活是现代描摹出来的生活唯一的可能性一样。
但是于连一旦看到了这个阶层,他又对这个阶层的人是鄙夷的态度。
这是当时的一个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人都希望进入到这样的美好生活,但也知道这种美好生活其实是一种泡沫,这种泡沫一旦你进去了,你又会觉得它是虚幻的。
肥皂泡泡,有绚烂的外表,但没有实质的内容。
(这个泡泡的说法让我想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感觉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有点这样子的)
我觉得他只能在那样一个隔离的环境下才能放下一切。(我想要出家了哈哈哈)
晨萱-语迟者说
2年前
1
这是聊过去还是聊当代啊😀😀😀
元气少女张铁钢
2年前
1
这个前奏!荣耀为我俯首!

mgcxh
4年前
6
40:14 在我看来,透明和实心并不是反义词。透明的天花板也可能是实心的(悲观的我…)
杨佳乐Michael
2年前
北京
7
我到觉得姐们几个无法共情是因为把自己带入了,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能成为名著在于刻画了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刻板或稍微不那么刻板的印象,通俗小说只需要一个类似星座的印象就行,谁读都感觉在说自己。但人是复杂的,30多岁应该都体验过逐渐活成了20岁不敢想的南辕北辙的样子,不单指际遇,而是性格。爱情就更是,爱上的时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对方,更夸张一点,越强烈的爱,爱的越不是对方,而是自己想象中的人。玛蒂尔德像不像贵族我不知道,但塑造的很有趣,很深刻,像极了爱情中的男男女女。只不过把爱情权利的转变从几个月浓缩成了几天。雷纳尔夫人是纯爱,倒显得有点理想主义了。不过结合那个时代,也很能理解。总之,想说的还是希望能公允的评价一部作品,最好抽离开来,读书有趣的地方之一不就是体验自己没体验过的生活么,总想在书中找自己,看家庭录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