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节目中,你大概会听到:
散落在生活各处的问题一旦出现,考验的或许总是我们将“问题”心智化(理解自己)的能力;
在某一事件完整发生之前,意义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尚未呈现;
在未知和失控的恐惧面前,我们想要向心理学讨一个说法,在努力使生活具有组织性的同时,或许也在逆熵而行,展现生命的力量;
Slow M.似乎也在寻找一种以客体回应为基础之外的另一种身份认同建构(确认)方式(或仍需以客体回应经验为基础,向更多依赖情感体验-思想意义发展);
能够并且愿意在关系中行使所谓“客体功能”的人,在平常生活中之稀有带来的普遍悲伤;
涵容情感-产生思想与意义何以如此困难,以至于有时候“遇见”可依附者,成了幸运的小概率事件(?);
心理咨询成为职业之前,心智和情绪发展的需要便已存在,这份需要在历史中似乎变化不大,其得到满足的情况变化又如何呢(?);
心理咨询始终都不是唯一一种方式,发展与成熟的资源仍就在平常生活之中;
文本(“问题”及其描述)作为意识载体,或可兼具我们尝试间隔出安全距离,体验各种情感重量,进而理解自己的途径,以应对被涵容经验的稀有或者“客体”的暂不可得,如若可能,这将成为我(Slow M.)接下来的工作;
“工作”恐怕并不足以涵盖一个母亲在养育孩子过程当中付出的努力,及所有行使客体功能的行为;尤其是在我们对“母亲”怀有理想期待的情况下;
“养育孩子是一件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子/社区的事情”,想象中那些存在的支持或许要出现在母亲身后,并与母亲面向同一方向;
面对自己的需要,并且表达出来,有时仍旧是一个困难;
感谢听众愿意忍受Slow M.的粗粝质感(!);
节目当中的空白,可能并非空无一物,比如思考过程、某种有待体验和表达的情感,这是节目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low M.的命名:M.是Max,Man,Men,Mentalisation的缩写”;
“解决问题”这件事中,存在着“快”的诱惑,也有“慢”的挫败;
稳定或平静会让我们觉得安全,但僵硬的稳定和平静表现的安全或许也并非真实;
慢下来,让我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理解的信息;
“感谢勇敢地在公共平台上或者未来通过邮件向我们提出‘问题’,尝试努力面对和承受情感的重量,并且思考的人们!”
请问各位在收听节目的时候,你所听到的是什么?
欢迎在特辑下方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们!
讨论者
李杨
当代自体心理学派咨询师。
擅长用自体视角解析事物与主体间的相互影响。
微信(WeChat)id:nztcly007
仅供专业合作与预约咨询使用,添加时请备注“来自播客”。
白龙天皓
一个关注精神分析之一般应用的普通心理师。
微信订阅号id:Slow_Mdot
专业合作及咨询预约功能筹备中。
《手拙不及嘴瓢》
https://mp.weixin.qq.com/s/T5GovqZi-IT3JsmPHoMTGg
感谢你的收听与订阅。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