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这次疫情,对“移动的范围”有了新的认识。 大家都希望没有约束的移动,除了腿以外,自行车就成了大家出行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共享单车。
北京在08-13年,曾经有过一波关于自行车文化的高潮,在那个时间段里,自行车是以文化而非交通工具出现,有自行车赛事(死飞大革命),有自行车互联网明星公司(700bike),还有古董自行车的生活方式店铺(牛杂)等等。这一波高潮随后被共享单车的热度淹没,自行车彻底成为了单纯的交通工具。本期与三位嘉宾一起聊聊这个关于自行车文化的故事,也是关于北京的故事。


自行车只是交通工具么?
第一个故事离我们最近,时间以18年美团收购了摩拜为止 ,到15年张向东加入700bike。在这个时期,自行车文化背后的推送力是互联网公司,当时有两波公司,一波是我们熟悉的共享单车,另一波则是致力于将自行车打造成城市生活休闲方式的公司们。
讲述者田凯是致力于将自行车休闲生活方式化的公司里最著名的一家700bike的前员工,负责内容和文化部分,你来听听他的故事,看看他故事里描述的那种自行车生活是不是你所喜欢的。

02:35
田凯与700bike
09:20
第一辆自行车&与彭于晏的“缘分”
13:10
关于「Mr.Bicycle」项目
18:38
在「互联网思维」下孕育而生的「700bike Around World」项目
22:17
从700bike离职后的状态及想法

关于复古骑行,这是那个时期北京最著名的自行车活动。但同时也是一种骑行方式。这个部分应该代表了北京自行车最美好的一段是时光。时间是从12年左右,到15,16年。
在这个时期的自行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骑车可是件彻头彻尾的休闲方式。
我们第二个故事的主角马哥,他是这其中的活跃分子。那个时候,他工作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一个聚点,在后海的银锭桥边上,叫牛杂,是一个自行车主题的杂货铺。让我们和他一起,重回单车回潮的美好时光

27:50
“马哥”与自行车
31:33
马哥与“牛杂”
38:37
关于北京「复古骑行」的车与人
44:00
“马哥”现在的状态

第三个故事和街头死飞有关,他兴起于08年前后,到10年左右火遍大江南北,从12,13开始,骑得人慢慢变少了,但直到现在还有人坚持在骑。
为什么死飞会那么吸引人,有三点大家经常提及,就是简单,朋友,以及自由。
第三位分享者面条,现在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但是死飞贯穿了它从高中到现在的全部时光。他的故事其实代表了我们很多人。通过一项爱好成长,通过这份爱好建立同世界的认识,再将它贯穿于自己的生命里。

46:31
“面条”与死飞
52:52
接触北京「死飞」圈
54:37
关于「死飞大革命」以及「固齿公开赛」
57:40
留学美国

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深刻的感受到。
如果我们对于外部依赖越少,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生活就多了一丝把握。
在这个摩登的大都市里,能够把日常的3-5公里的社群生活搞明白,就已经能够让我们找到一丝归属感了。
真正让我们享受自由出行的,不是手机里的打车软件,而只是辆自行车而已。
希望在这期节目当中,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骑行方式。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早日没有约束的移动,有机会我们一起出去骑车。
感谢各位收听,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安高若的channel,咱们下期见。
主持人:Eric
录音/剪辑:李羽
评论区分享第一次骑行的小故事,随机抽取3位朋友赠送AnKoRau骑行系列小包1个 + 压力袜2双(颜色随机)。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