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很多人来说,居家是一切工作和生活问题的大前提。很多行业也因疫情封控受到巨大冲击,电影就是其中之一,从上游制作到末端放映,都变得举步维艰。
本期《宅人星球》播客,在北京居家办公的我,连线了一位已经在上海居家55天的友人,从他“濒临崩溃”的日常生活聊起,然后我们一同讨论了当下电影产业各环节面临的问题。很多问题看似都是无解的,聊到最后也只有一声叹息。
好在影视剧总是宅家人群的一剂治愈良药,最近大热的《瞬息全宇宙》《爱死机第三季》大家看了吗?还有没有其他好片好剧推荐?
本期嘉宾:
连城易脆(影迷,电影发行,电影产业爱好者)
节目流程:
00:00:00 只有上海人懂:被封在家55天是什么感受?
00:09:37 线下电影工作全部停摆
00:15:51 这波疫情对国内电影产业有哪些影响?
00:30:10 春节档的片放到现在,去年的电影又重映,这市场怎么了?
00:34:00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救市?
00:41:43 如何看待迪士尼的主动脱钩?
00:48:22 居家最新影视剧推荐——《爱死机第三季》
音频摘要:
【关于生活】
被封55天,中间我已经疯过一轮,过了崩溃的阶段就开始接受,现在处于第二轮要疯的过程……
长达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的温饱问题全靠邻居施舍,他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但后来他因为没有工作和收入,已经离开上海了,把被子寄存在了我的房间里。
上海的团购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大家都被训练出了“仓鼠体质”,疯狂储存物资。我被迫学会制作黑暗料理,还担任了团购猫粮猫砂的团长。
【关于工作】
电影路演、沙龙、观影团等线下活动已经全部停摆。做过一场线上直播,将电影主题和品牌结合到一起,不过据说那个品牌现在也要倒闭了。
在痛苦煎熬的状态下,人很难能静下心来看一部很长的电影。过去我每年至少去电影院看100部以上电影,今年肯定是达不到了。电影类自媒体普遍找不到选题,没人关注电影了,公号阅读量腰斩,想转型起步也很难。
前段时间我联系过很多影院经理,一位上海的影院经理成为一名很受欢迎的社区团购团长,邻居们说解封后要去他的电影院支持他;一位山东的经理因为入不敷出,主动选择停业;还有很多影院从业者在做各种兼职,当跑腿、做滴滴司机、线上销售等等,想办法养活自己。
前不久倒闭的北京慈云寺苏宁影城,我也问过他们经理,他说心情不好,不想接受采访。
【关于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最多的时候也就一年六百多亿票房,而小龙虾的产值是一年三四千个亿。查税等几轮风波过后,上游的热钱几乎没有了,原本就不健康的供给端更乏力了。
这样对影院端的影响就是无片可放,而且所有人对市场的冰冷好像已经麻木了。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在以不同模式探索电影市场的恢复,而国内影院从业者普遍抱有悲观心态。未来电影院可能会慢慢成为一种相对小众的娱乐消费场所,但是不会彻底消失,它仍然有不可替代性。
上映90多天的《花束般的恋爱》密钥又延期了,春节档的片子竟然也还在放,去年520的电影一年后重映居然能拿到约6000万票房。这市场是愈发让人看不明白了。
电影重映是有诸多限制的,一个是公映许可证有有效期,第二是要看母盘、版权等状况,所以不是任意经典电影都可能重映的。重映也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会消耗市场和观众的热情,淹没观众对小体量新片的关注。
如果说希望什么电影来救市,首先是能够刺激感官的大片,其次是品质较好的喜剧电影。
电影院、电影节最重要的功能是“欢聚性”,线下的影响力是线上完全不可比的,不信看看这两天汤唯在戛纳的人气?
关于最近的新片,《爱死机第三季》虽然不像第一季刚出来时那样震撼,但其中几集的创意、美感、制作技术仍然给人带来了惊喜。不得不承认,在以上三方面,中国动画与世界顶尖工作室的作品水准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疫情居家期间是个补老片的好机会,一个方法是按导演去刷片,并且要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毕竟所有人都逃不开历史的局限性,每部电影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关。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