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又一个十一黄金周来了,虽然世界范围内的疫情依然没有结束,但是国内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区域里可以进行短游。这个长假,大家内心里寻找诗和远方的愿望再一次被点燃。而且这几年,新兴的旅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自驾游和房车游已经成为新的时尚,到青海边参与环保义工旅行、游览名山大川时参与支教,有的人旅行是为见到不一样的风景,也有人是为暂时逃离现实的生活。同时我们也想请曹老师聊聊,在很多风景画家或其他艺术家的眼中这些景色会不会有不同的意义呢?那么,本期节目我们就聊聊古人与今人旅行的意义。

【时间轴】
[00:08:44] 年轻人会选择更自由的新旅行方式
[00:22:15] 在美国,从房车市场冷暖竟然可以看出经济上下行情况
[00:26:10] 去到真正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感到在真实的体验生活
[00:35:08] 义工旅行是对当地文化风俗特别好的一种体验方式
[00:39:37] 旅行会刷新对书本的记忆,书本能够丰富旅行当中的细节
[00:48:34] 西方风景画是脱离开宗教神性的世俗性故事描绘
[00:54:00] 风景画艺术家多为表现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而不是对抗城市
[00:58:10] 从荷兰画派到到浪漫主义画派的风景画变化
[01:04:40] 回归到生活中的创作者,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有效思考。
[01:10:35] 我们好似在经历着北宋时期的社会和人生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请搜索公众号:冠声播客vocal supreme)
义工旅行:自愿免费加入某种团体在旅游的同时完成某项活动、帮助某个对象等,所以在享受旅行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旅行方式在国内是一种很新鲜的概念,但在国外,其实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旅行方式。

壮游:一种旅游形式,英文为Grand Tour(本词源自法语Le Grand Tour)。"Grand Tour"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述。"Grand Tour"译为“壮游”一词,典故则来自杜甫的《壮游》一诗。其实壮游自古就有,始于唐代,有杜甫的自传式诗《壮游诗》为证。而玄奘到天竺取经,就是对壮游的最好阐述。

荷兰画派: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巴比松画派:1830至1880年间,活动于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镇的法国风景画家,他们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流派,或者说是艺术家群体。法国19世纪30年代后复杂又严酷的政治斗争在艺术上的一个剪影。大革 命失败,王朝复辟,接着又经历了七月革 命,政治风云变幻,社会进步思潮低落,人们普遍希望能在精神上寻求一片能安顿心灵的绿洲。他们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而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这种创作态度和他们的对于田园风光和人物的真实写照影响了印象主义的画风。

写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 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让同个题材的作品有不同呈现。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

浪漫主义: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 主革 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风靡法国及全欧洲。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 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印象画派: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这一名称是由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出以嘲笑而来。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

柯罗:法国写实主义风景画和肖像画家。出生于巴黎,早年师从古典派画家贝尔坦,回国后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画了很多风景。为首的一批风景画家。直到去世前一年,77岁的他仍坚持到多地浏览风光,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在自然的启示下作画不辍。由于他怀着深厚的感情去仔细的观察,对大自然加以认真的体味。因此,他的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意。是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度到现实主义风景的代表人物

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 法国农民所喜爱。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米勒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结识了柯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米勒居住27年之久。也在此创作出《播种者》《拾穗者》等作品。

《拾穗者》:让·弗朗索瓦·米勒代表作,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

石涛: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四僧”。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弃僧还俗,成为职业画家。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巢湖图》等。

《巢湖图》:石涛山水画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描绘巢湖风光的传世名画。石涛的绘画贵在创新,这一点在《巢湖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石涛善于用点,树叶草丛多以点出;楼阁的线条用凝重秀挺的中锋笔法勾出;而树木土坡又是以或湿或干的多种法画出。《巢湖图》整幅画面气势恢弘,具有变幻无穷的意境,通篇充溢着蓬勃的生气,可谓处处精湛。”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白杨礼赞》: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本期嘉宾】
主讲人:曹星原 @星原说
嘉宾:梦章kikaku @梦章kikaku
主理人:小智 @小智_走不停
【工作组】
出品方:QQ音乐 冠声播客Vocal-Supreme
主理人:小智
统筹&监制:小智 许菲 李笑博
节目策划:小智 许菲 李笑博
后期制作:魏松良
视觉设计:肖喜庆
宣发团队:脑瓜头 陆哈哈
实习编辑:赵嘉兮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QQ音乐搜索《原来如此》订阅节目
每周五晚17点更新主栏目《原来如此》和子栏目《星原说》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冠声播客Vocal supreme 星原说
新浪微博:冠声播客Vocal-Suprem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泰卡特
3年前
1
19:46 电影叫《无依之地》或《游牧人生》,推荐。
Xi_LImW
3年前
0
我其实特别喜欢写实的风景画,是我这种艺术盲能看懂并且get到美感的😂😂😂但是有人会说,太过于写实的风景画会缺失一些艺术感,只突出“复制”的技术,您对此观点怎么看?
小陆乱撞
3年前
0
1:15:43 节目里听到梦章聊到读书和旅行之间的相辅相成,也想听听曹老师聊一聊“知”与“行”的关系和看法~
兜勒个兜
3年前
0
这个假期我将要在飞机、高铁、出租车上……躺平😂
笑博不吃香菜
3年前
0
跟合适的人去旅行确实会提升旅游体验,突然感觉这增加了好多社交成分,那是不是同行者比目的地更加重要呢?
播里个嘚
3年前
0
假期马上结束了,不去景点,只去感受当地年轻人的生活,这种旅行也还不错
泰卡特
3年前
0
01:05:03 寻找“地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