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65分钟
播放:
520
发布:
1年前
简介...
在推动抽象的“主义”落入现实社会与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女性主义应该被如何实践?在多元的女性主义解释之下,女性应该如何选择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轨道?女性主义者应该如何看待处于不同轨道和选择中的女性?在讨论“选择”和“支持选择”之中,本期播客依然采取以两位嘉宾对谈的形式进行。旧岁已辞,新年伊始。随着播客的更新,二位嘉宾也回首过去一年自身的经历与实践,继续分享自己围绕“性别”开展的思考和困惑,也希望通过“对话”的形式来激起新的讨论。
本期播客是唯理“女性主义专题播客”的第三期。在第一期中,两位嘉宾聚焦“私”领域,探讨女性的身体经验、亲密关系、家庭、自主性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期聚焦社会和经济维度,讨论女性在求学、求职中面对的困境。本期则将回归到社会与生活中,着重关注与日常生活联结的女性主义实践,共思女性如何探寻和面对不同的生命选择与体验。
嘉宾信息:
Yinru: 热爱猫咪和说唱音乐的心理博士生,对人类的一切感到不可抑制的好奇,期望将心理和哲学像面团一样揉在一起。
Shirley: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新时代青年,即将入读哲学博士项目,期望是能够将哲学融入生活,更将生活融入哲学。
Shownotes
01:35 选择一句话,回顾2023年的女性主义实践
04:06 化妆:选择“服美役”vs “脱美役”?超越二元对立的叙述方式
14:13 学术女神vs书呆子:圈外人对于学术圈不切实际的想象
18:30 探寻一种女性主义实践:在向上攀登学术殿堂之外,发现平原式的日常生活联结
21:55 从被白男包围的哲学系说起:我们如何重新想象一个更好的学术环境?
34:22 婚育中的女性:母职的非人化 以及现代医院和专业医生的职业化下孕妇缺失对生产过程的掌控
41:50 抽象的“主义”落入现实社会与日常生活中: “最反父权的实践是关爱”
46:55 和妈妈的关系:在妈妈身上汲取的关怀、共鸣和力量
53:16 多恋爱关系 / 多元家庭:在异性恋婚姻之外,想象另一种生存的可能性
1:02:46 AI无法代替的是人的混沌性和模糊性
1:04:12 尾声:如果逃离是女性的史诗,但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
感谢收听本期播客,希望这场由三期播客组成的对话给您带来新的启发与力量。如果您有任何感想、建议或者新的观点,欢迎在小宇宙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和讨论。
本期播客是唯理“女性主义专题播客”的第三期。在第一期中,两位嘉宾聚焦“私”领域,探讨女性的身体经验、亲密关系、家庭、自主性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期聚焦社会和经济维度,讨论女性在求学、求职中面对的困境。本期则将回归到社会与生活中,着重关注与日常生活联结的女性主义实践,共思女性如何探寻和面对不同的生命选择与体验。
嘉宾信息:
Yinru: 热爱猫咪和说唱音乐的心理博士生,对人类的一切感到不可抑制的好奇,期望将心理和哲学像面团一样揉在一起。
Shirley: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新时代青年,即将入读哲学博士项目,期望是能够将哲学融入生活,更将生活融入哲学。
Shownotes
01:35 选择一句话,回顾2023年的女性主义实践
04:06 化妆:选择“服美役”vs “脱美役”?超越二元对立的叙述方式
14:13 学术女神vs书呆子:圈外人对于学术圈不切实际的想象
18:30 探寻一种女性主义实践:在向上攀登学术殿堂之外,发现平原式的日常生活联结
21:55 从被白男包围的哲学系说起:我们如何重新想象一个更好的学术环境?
34:22 婚育中的女性:母职的非人化 以及现代医院和专业医生的职业化下孕妇缺失对生产过程的掌控
41:50 抽象的“主义”落入现实社会与日常生活中: “最反父权的实践是关爱”
46:55 和妈妈的关系:在妈妈身上汲取的关怀、共鸣和力量
53:16 多恋爱关系 / 多元家庭:在异性恋婚姻之外,想象另一种生存的可能性
1:02:46 AI无法代替的是人的混沌性和模糊性
1:04:12 尾声:如果逃离是女性的史诗,但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
感谢收听本期播客,希望这场由三期播客组成的对话给您带来新的启发与力量。如果您有任何感想、建议或者新的观点,欢迎在小宇宙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和讨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理想行星
1年前
江西
5
没想到今天更新了 两位新年快乐!这次生活化的对谈尤其是聊到如今对婚育中女性的一些刻板“职能”有了些许感触。今年回家在餐桌上吃饭长辈们又对我嫂子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批判大会”,仅因为我哥会帮着家里做家务劳动以及招待客人而谴责她像个客人坐在客厅无所事事,而我身为二十多岁的男性同样坐在客厅享受假期但并未受到任何言语上的伤害,因此也感受到了stereotape和因性别比较带来的不适和羞愧感🤯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2
31:06 的确,男女在平权问题上也应该是合作者,刻意制造对立,man-hating,只会让平权的进程倒退。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1
不好意思,不知不觉一下子写了好多。只是年纪大了后,对这方面越来越困惑:社会存在性别不公,需要平权,我非常认同。某些社会规则的确需要改变,例如同工同酬。但有些事情明明是尊重和重视,为什么会被理解成冒犯,而且很刻意,会呼朋唤友来一起讨伐。
说到底,一个人是否会被别人尊重,还是要看这个人本身的特质和能力。而且人是立体多面的,得到的尊重也是aspect based。
自信也是在他人的认可过程中逐渐建立的。没有天生的自信。有了自信才能谈独立。
只想和辛苦搜索出来的专业人士--你们,平和探讨一下,不是要引战。

jw-bhstudio
1年前
江苏
0
39:57 有意思的观点

jw-bhstudio
1年前
江苏
0
51:44 做起来!会很有意思!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0
05:33 请问你们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化妆。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0
请问你们如何看待某些女性拒绝别人为其开门或者留门的礼貌行为,并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我认为大多数人做这个行为只是习惯,并不是看到是女性才做,男性就不做。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0
我个人认为,从践行角度,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相关知识系统和清晰化边界,为下一代的教育奠定和夯实基础。只有通过几代人的淘换,才能真正达成理念的替代和转换。基于人类的生理机制,已经形成的理念需要修正是非常艰难的,年纪越大的人越难。例如,严重的错误往往是年纪大的领导人和专家才会犯,不分男女。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0
23:31 我觉得长期身处异性包围而被影响应该是人类共性。男性在这样的环境也会感到不适或者被影响,例如,中国常见的家里n个姐姐的弟弟,医院男护士和幼儿园男教师。
momo_gV40
1年前
上海
0
两位博主你们好呀,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加入唯理的社群吗~

大蒜瓣儿
1年前
上海
0
请问你们如何看待有些女性主义者提倡的“无条件支持女性的艺术作品”,例如电影。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降低行业评价标准吗?公正的评价不才是真正的尊重吗?即使现有评价标准是男权为主来建立,那女性如果能达到甚至超越这个标准,难道不正是证明女性的强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