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原始股东们参与业务模式探讨。
做了不到10个一对一咨询的个案以后,我对于咨询这个事情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什么麦肯锡一个case收上千万,为什么小马宋最低收费是160万。同时也对心理咨询这种形式产生了怀疑:咨询师吃不饱,赚不到足够的收入,而对于有需要的潜在用户来说,长程咨询又负担不起,哪怕有支付能力的人可能也缺乏支付意愿。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一对一咨询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现在有些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的做法:要求入住的新咨询师先做公益咨询(比如先做个200条),才能接收费的咨询单子。这也导致新手咨询师的退出率非常高,据一位朋友说达到10%
所以考个证,做心理咨询师,在网上接单,根本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很多心理咨询师,不是靠接个案,而是靠做培训赚钱的。
那么,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提供便宜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吗?吃完晚饭来喜马这边溜达一下的Thomas又一次被我请到了麦上,讨论了一下目前人工智能能做什么。
Thomas给我们分享了人工智能是怎么训练出来的,从人训练AI,到AI训练AI,我们今天看到的人工智能,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但人工智能要做好咨询师的工作,必须有人对它进行特种训练,让它做大量的心理咨询的case,不断的给它反馈。这个事情不是我这种一人公司能够做的。
这场直播,中间有20分钟,我又习惯性聊飞了,给大家读了我昨天早上写的小报童:行动力→作品→社交名片的逻辑,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听一下,希望对你做内容有启发。
我一点都不怕大家笑话我,一天一个主意。
我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在高速迭代中:快速行动 — 拿到结果 — 马上调整。
今日之我,比昨日之我对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有更准确的认知,简直太棒了。
明日之我,还会变的更强。
欢迎靠近潇潇,成为一个很有行动力的人。
--- 听友群的分割线 ---
想要加群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maintain2010,告诉我你要进哪个群。
0、死磕拖延症 - 小报童读者群(可以先上车再付费,12.3元的永久专栏,入股不亏)
1、死磕拖延症 - 听友群(无门槛)
2、找对象这件正经事(找对象的朋友进,需要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城市、年龄、职业)
3、跟汪老师学英语(英语爱好者进)
4、潇潇书评天团(热爱阅读、想写书评的朋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