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有什么区别?公共卫生与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
“今天是公共卫生拯救了你的生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这是《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的作者温麟衍博士喜欢说的一句话。作为美国移民,温麟衍和家人曾经依靠领取食品券生活,有时甚至无家可归。她13岁上大学,从医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急诊室医生,随后又转向公共卫生事业。她曾担任巴尔的摩市卫生局长,领导卫生部门将暴力和种族主义视为公共卫生问题,致力于对抗阿片类药物流行,并改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
4月7日世界卫生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医师姚灏、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后永春,一起和大家聊聊《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这本书,以及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与价值。
【🎤谁进馆说】
姚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医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心声公益创始人。
后永春:华中科技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科普作者、自媒体作者,首批医疗卫生小程序艾查查/慢传说小程序开发者。

【⏰进馆说啥】
02:13 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公共卫生领袖:《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阅读感悟
- 成功=看到现象背后的问题+行动力max
07:47 不按常理的女性成长故事
11:38 救一个人,还是救很多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
- 旋转门效应:病人因为脱离不了以往可能导致他生病的环境,使得同样的疾病多次复发。
17:00 公共卫生涵盖了哪些方面?疾控中心与公共卫生又是什么关系呢?
18:45 为什么说公共卫生是“看不见的一只手”?
19:41 国家有哪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
23:41 我们普通人能够做什么,去促进公共卫生大环境的进步?
- 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就是在为公共卫生做贡献啦~
【📚进馆看啥】
《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索书号:I712.55/3102)
内容简介:《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是温麟衍博士的真实自传。从少年时期的医学梦想,到青涩求学的波折,再到成为巴尔的摩市卫生部长、美国计划生育协会主席,温麟衍用她独特而感人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女性医生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所经历的困境、挑战和成就。书中不仅揭示了医学领域的秘辛,更深入探讨了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书中,温麟衍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透露出在成为一名医生的过程中,她是如何因邻居家小男孩的悲惨遭遇而被激发对医学的热爱。她提到了自己对于社会底层人群的关心,以及如何通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不懈努力,挑战医学以外的社会问题,为弱势群体发声。同时,她也坦率地分享了自己的失败和困扰,包括工作压力带来的酗酒问题,以及在美国计划生育协会短暂而激烈的经历。这些经历使她更加坚定地致力于公共卫生,认为健康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解决。

作者简介:温麟衍(Leana Wen)博士是一名急诊医生,乔治·华盛顿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客座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还是《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和 CNN的医学分析师。温麟衍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后在牛津大学研究公共卫生政策,期间她还是罗德奖学金获得者。
作为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成员,她被公认为现代医疗50位最具影响力的医生高管和领导者之一,医疗领域25位少数族裔高管之一。曾获得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地方公共卫生工作最高奖,以及“年度政府公职人员”、“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等荣誉。2019年,温博士被《时代》杂志评为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进馆说明】
世界卫生日:1948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并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确定世界卫生日的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并动员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世界卫生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庆祝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人人享健康 共同促健康”。
【馆在哪里】
东馆:上海市浦东新区迎春路300号/合欢路300号
淮海路馆: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
【联系馆员】
微信公众号:上海图书馆
微博:上海图书馆
小红书:上海图书馆
抖音:上海图书馆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