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是茶海泛舟的第三期,我们读的是梅维恒和郝也麟所著的《茶的真实历史》。没有刻意安排,茶海泛舟的三本书自然而然地构成了比较有意思的视角。
第一期我们读的是陆羽的《茶经》,中国人写茶,格物致知,写茶的种植、茶的音韵流变以及喝茶的讲究等等。第二期读的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日本人写茶,写茶的美学宗教,写茶道,写和茶有关的生死。这本《茶的真实历史》,则是从全球史的角度,讲茶从哪里出发,其中经历了什么变,又是怎么变成了今天的样貌。

作者: 梅维恒( Victor Mair ) / 郝也麟(Erling Hoh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The True History of Tea
译者: 高文海 / 徐文堪
出版年: 2018-1
页数: 270
定价: 43.00元
梅维恒: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大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还兼任京都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教职;精通中文、日文、藏文和梵文,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汉学界最具开拓精神的学人,著述宏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等。
梅维恒考证了著名的塔里木干尸及楼兰姑娘,编纂了经典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和《哥伦比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C o l u m b i a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另外,他还是Sino-Platonic Papers (不定期)杂志的创刊人及主编,是《道德经》《庄子》和《孙子兵法》的英译者。由于学术贡献巨大,2007年他被选为美国哲学院(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
郝也麟:瑞典考古学方面的通讯记者,为《自然历史》及其他杂志撰写过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文章。
图书简介:《茶的真实历史》,以时间变迁为经线,以全球的地域传播为纬线,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茶史全图。既有中国茶饮的历史,中国茶叶向外传播的不同途径,亦涉及日本、印度、锡兰(斯里兰卡)等东方各国的茶饮历史,以及茶叶在西方世界的轨迹。作者梅维恒、郝也麟以社会、宗教、文化、历史、经济、文学、科学、语言等多种视角,串联起散落在历史长河中、遍及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与茶相关的大小事件,解读茶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的真实面貌,讲述一个关于茶的真实的故事。
主播| 安然 静茜
背景音乐:catch me by jvke
黑龙潭龙泉观道教仪轨音乐录音
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
1、“Cha”党 和”tea”党,茶叶的陆上传播之路和海上传播之路
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种语言,然而在众多的语言中,茶的读音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除了少数地区之外,全世界的茶实际上只有两大类读法。一种与英语说法tea类似,比如西班牙语中的té和阿非利卡语中的tee。另一种是cha的读音类似,例如印地语、俄语。东欧国家以及阿拉伯世界对茶的发音都属于C党,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都是T党。

“cha”和“tea”的读音分布,via 网络图片
这还要和丝绸之路与茶的关系说起,汉代是茶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朝代,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茶叶贸易,这也是丝绸之路开始出现并逐渐兴盛的年代。
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把茶称为“cha”,所以从陆上丝绸之路运输的茶叶,所到之处几乎都读作“cha”。这片来自中国的神秘树叶,穿越中亚,最终在波斯语中变为“chay”,在俄罗斯变为“чай”,它甚至传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斯瓦希利语中称为chai。除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之外,东亚的一些国家也将茶读作“cha”,因此日语和韩语中,“茶”的说法也以cha为基础。
在1644年,英国人开始独立在厦门设立通商据点之后,对于茶的拼写,才逐渐由受到葡萄牙影响转向以说闽南语的福建人为幕后大佬的T党。
而随着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海上贸易,逐将茶语界的T党主张的茶翻译“Tea”发扬光大。开始时,东印度公司将茶拼写成英语“Tee”,拉丁文释成 “Thee”,后来英语拼成“Tea”。从此以后,便成为英语世界各国通用茶名和语言。至于法语系叫“The”,德语系叫“Tee”,西班牙语系叫 “Te”,都是由厦门的“Tey”音,和英语的传音演变而成。
2、世界各地的茶叶消费: 伊斯兰国家的茶叶消费,土耳其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绝对量上而言还是中国、印度),象征男子气概的摩洛哥薄荷绿茶。
3、茶与美国的独立战争。
4、“以仙茗易太平”,茶马贸易背后的历史细节?换一匹良马到底要多少茶?
5、这本书里的一些有趣细节:俄罗斯人对发明茶炊这件事有多骄傲?
6、一点感触:在茶里找到自己的小世界。
主播们高度赞同的一则书评:
“ 难得一本全方位介绍茶的好书。与大陆出版的一系列资本绑架,假迷三道,故弄玄虚的“茶文化”书有很大的不同。书中的视角是全球化的:在整体历史的进程的角度来看茶作为农作物、经济作物、文化符号的演变。各个时间段,各个国家的饮茶风俗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克服有关茶的蒙昧、时差的扎实典籍。蒙昧和时差感往往是想了解茶的人最容易被拐骗的点。大量书籍往往无法清晰勾勒脉络,故茶文化越说越玄乎,越说越邪乎,这本书最后的几篇附录,非常有收藏价值。” ——via豆瓣读者无人售票

无比美妙的录音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