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权,却从未获得真正的稳定性。原因何在?

它“从废墟中崛起”,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前线国家”,在冷战夹缝中艰难求生,与西邻一齐跻身世界十大工业国。却在一场玩笑般的误会之中轰然倒塌,成为了“苏东剧变”的导火索……本期我们来聊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以及它那残缺现代化的起源。

-时间轴-

02:27  东德——曾是中国仰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09:46  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分裂是常态,统一反而是异数。

15:27  不过,与此前的分裂不同,二战之后分裂的不仅仅是疆土和政权,而且还有一整套的价值观念。

24:33  为什么苏联总是这么被动?其一,苏联更穷,没钱往往就被动;其二,大多数德国人更愿意亲近西方(近代德人去俄往往是去当人上人)。

30:06  东德执政党——统一社会党(SED)的起源与东德国家的基本架构。

43:57  除了苏军的掠夺外,两个德国的经济拉开差距的第二个原因是:同样面临产业割裂,但西德通过《关贸总协定》接入了世界市场,参与全球分工。

48:31  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扭转了苏联的德国政策,试图出卖东德以换取缓和。赫鲁晓夫一方面继承了贝利亚的缓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对德政策,减少压榨,转而扶持东德发展(但为时已晚)。

55:12  两手都要硬。米尔克和他的斯塔西。

58:55  来自中国的压力是赫鲁晓夫在柏林问题上保持强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柏林墙是东德的拱顶石,至此国家方才勉强稳定下来,无论人们在道德上如何批判,此墙完成了它的设计目的。“弃绝一切希望吧”。

-音乐-

开篇:DDR Hymne - Auferstanden aus Ruinen  (民主德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

结束:Karat乐队: Über Sieben Brücken mußt Du gehn (《你要走过七座桥》)

【两个的德国的疆土(黄色为西柏林,紫色为战后地位一度悬而未决的萨尔兰)】

【瓦尔特·乌布利希】

【那张著名照片内的乌布利希(右一)】

【东德人口变化趋势】

-絮语-

史曰“极简”,挂一漏万。作为后续节目的“基座”,这个节目仅仅从政治经济史这个最传统的角度去介绍东德,不免会错过无数精彩的文化、体育和谍战内容,只能留待后续节目、其他主播或有心听众自己去填补了。

《弃子的悲歌:希腊内战》与《冷战温度计的爆表时刻:柏林危机》这两个节目的文字版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如果听过节目的朋友愿意去豆瓣写条短评(褒贬随意),在下感激不尽。

希望您能用评论、点赞、电子邮件和赞赏鼓励我继续创作下去,这对我很重要。

打赏方式:

1. 在小宇宙平台直接打赏

2. 用微信打开 https://mp.weixin.qq.com/s/P0cqmuZLgEgKfhpVJCejcw 【此法的优点的没有平台抽成,缺点也很大:我不知道这钱是谁给的。所以最好能给我发封邮件([email protected]),我收到后必默念尊名以致谢。如果您在意这一点,或觉得麻烦,可选其他方式。】

3.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yuexiangshu 【推荐】

4. Patreon: https://patreon.com/user?u=104865145&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Link&utm_campaign=creatorshare_creator&utm_content=join_link

我的计划是今年制作约600分钟免费且无广告的音频节目,目前已经完成约五分之三强。

下期节目《27 残缺的现代化——极简东德史 下集 崩溃》会在2024年5月8日放出。

节目播音/节目文案/节目制作/节目运营/声音效果:越向

互动方式:[email protected]

您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收听我的播客节目:

RSS:https://feed.xyzfm.space/qkayumjkkfxy

苹果播客链接: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8%B6%8A%E5%90%91%E4%B9%A6/id1723243953

Spotify链接:https://open.spotify.com/show/2kMAgWdfKg5qswkuJ1uqKq?si=57b3b1284cdf411b

主播...
越向书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FinHorreya
11个月前 埃及
1
这两天我去补了一个纪录片,看到德国的片段真的唏嘘,一个是西德市长在那边讲演,意思就是为了freedom绝对不投降。东德这边那时候人还可以到墙根下面,有的地方挖了洞,小孩子通过这个洞看西德。 再往后几分钟就是柏林之桥那几期您讲过的,各种空投,柏林人民包括妇女都去搬东西的镜头
酷啦啦
6个月前 广东
1
主播你好,别的事不好说,我就说买车万岁这事。叠个甲,不抬杠!我这人不懂车,虽然我家10年前(2013年就有一辆日本车,我爸也不懂车,看我们小区邻居说不错也买跟着买了)。如今买车真用不了10年。我新冠那会失业了,那时候工作也不好找,就在广东惠州那边找了一个工厂做了普工,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不太方便随便乱走。我在那边干到新冠结束,差不多3年吧。我失业是20年4月,到我离开就是年底新冠结束,也存了9万多,我离开的时候,比亚迪秦plus那款车,你可以查一下,我是临走的时候滴滴司机说的,8万都不到。我每天工作11小时,厂里包住不包吃,吃饭吃饭堂一餐8块,工资4600左右,我这人没啥娱乐活动,当然了,那时候出门都不方便,除了吃饭喝饮料冲个话费啥的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唯一添个大件的就是换了个红米手机和一个联想平板一共花了3000多。我不知道你说的五菱宏光是什么玩意,我猜应该不是豪车系列吧,但是买个五菱那种充电的小车,那玩意2万出个头,我一年就够了,没你说的那么夸张,用不了10年,当然了,你的意思是捡垃圾10年或者月光族另说。我的情况不能说很好吧,身体健康,干一普工,一个月4600工资,包住不包吃,2年多点个月存9万,时间谁从20年4月到各地不查那个行程码了,一个月3000多不能说吹牛逼吧。
愿原力与你同在
11个月前 北京
2
网飞新记录片 原子弹和冷战 挺不错的
醉心鱼
11个月前 浙江
2
05:41 越老师,今天普通打工人干个四五年,真的可以买个五菱宏光😂
HD598362z
11个月前 陕西
2
👍 深入浅出 厚积薄发 明心见性 直指人心! 是学者更是思想者!😊
越向书
11个月前 美国
2
1:05:33 Noel . D. Cary, Wagging the Dog, in Cold War Germany, German Histroy, 2006, Vol.24 , No.2 , pp. 268 - 293. 译文见《“尾巴摇狗”—冷战中的德国》,《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301-329页。
八才
11个月前 福建
2
57:22 “人民志願間諜”
教父是死神
11个月前 浙江
3
刚考进大学去住校后,我妈扔了我一个G1版变形金钢红蜘蛛,前几年和朋友聊天中,偶然知道这版价值一辆昌河面包车🚐……
HD374310z
11个月前 辽宁
3
大家听完别忘了去豆瓣给越向老师的两本书评论评分啊!
无聊的猪
11个月前 江苏
3
55:08 “大家喜闻乐见的史塔西”!哈哈
kneiphofkant
11个月前 北京
3
26:22 “当然,也有去当女皇的”😂
越向书
11个月前 美国
3
1:04:01 邓红英:《民主德国德国政策的演变(1949-1990)》,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
越向书
11个月前 美国
3
59:53 “政由桓氏,祭则寡人”
养居小户
11个月前 重庆
4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段子:曾经一个关于罗马帝国的游戏出品后有意大利网友吐槽“关于罗马的游戏居然没有意大利语版本”,然后这位意大利网友被被众人怒斥为伦巴第蛮子
越向书
11个月前 美国
4
46:40 Busch, Ulrich, & Land, Rainer, Teilhabekapitalismus: Aufstieg und Niedergang eines Regimes wirtschaftlicher Entwicklung am Fall Deutschland 1950 bis 2010; Ein Arbeitsbuch.. Norderstedt: BoD - Books on Demand. https://nbnresolving.org/urn:nbn:de:0168-ssoar-61535-3, , 2013, S. 182.
夢似飞花自在輕
11个月前 江苏
5
01:27 当然这个号还是没了,哈哈哈哈哈
呵而不同
11个月前 北京
6
劳动节果然看着别人(越向老师)劳动会更快乐👻
教父是死神
11个月前 浙江
11
其实看东德的轿车,能管窥一番苏东民品经济的短板或是缺陷在哪。对比几款东德普及型轿车如卫星和瓦特堡,60年代定型生产的技术水平来看和西方同期同档次甲壳虫还有丰田卡罗拉比,基本属于同一技术水平线,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技术水平来看都不错,但是产量极低,甲壳虫可以做到一年产量170w,而卫星57年投产至两德合并前总产量350w台,瓦特堡更是有提车排期15年的黑色幽默。第二是技术迭代几乎没有,人民60年代的需求和80年代的需求是会随着经济文化发展逐步提高的,卫星的发动机迭代直到东德合并前3年才做了唯一一次,而瓦特堡直到东德合并前没有过升级,同档次卡罗拉已经迭代了六次,价格还比瓦特堡更有优势,更别提外观随着审美和时尚变化的改进,东德20多年两款车几乎没变化。第三是技术迭代靠自身很难做到,卫星的发动机迭代是靠引进大众发动机,瓦特堡没有改进,同理苏联经典的拉达也是引进的菲亚特技术,还针对苏联落后的基础建设改进了悬挂系统。第四是官僚制和等级制限制了汽车作为大众消费品的产量和消费,东德喜剧《部长轿车的风波》就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买了辆接近报废的二手高级轿车,就阴差阳错享受了高级干部特权待遇的故事,而原型里的轿车也仅仅是一辆伏尔加而已,而乌布里希乘坐的是雪铁龙,其他高级干部坐车是进口的沃尔沃轿车
越向书
11个月前 美国
11
4:10 1988年秋季,东德登记的机动车辆数量为750万辆,其中小轿车(Pkw)为370万辆(95%为私人拥有),那时东德人口约为1660万,每一百个家庭拥有55辆私家车。(https://de.wikipedia.org/wiki/Verf%C3%BCgbarkeit_von_Pkw_in_der_DDR) 中国的国家统计显示,2022年底,民用轿车保有量1774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6685万辆,那时中国的人口约为十四亿。(http://www.caam.org.cn/chn/7/cate_120/con_5235728.html)
俄罗斯方块之大长条
11个月前 广东
36
我是越向书的忠实听众,只要更新都是第一时间收听。越向的价值在于第一,认真专业的态度去整理因刻意淡化而长期被湮灭在我们惯性思维中的那段历史;第二,以当下的环境氛围而言,启蒙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我敬佩每一个能挺直了腰杆说话的个体!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