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简介:

本期嘉宾有点特殊,是我老婆的姐姐和我连襟,两个人做了十来年留学中介,主要服务那些初高中阶段就把家里孩子送出去读私校的有钱家庭。

原来我以为,些富裕家庭付出这么高成本把孩子送出去就是冲着欧美光环,有钱烧的。这次被姐姐和姐夫科普了一番才明白过来,有钱人只是有钱,又不是傻。花了这么多钱,肯定有所图。

所以我拉上了他们两口子,聊聊出国留学这条拿钱铺就的路上,都有哪些弯弯绕。

但是!明人不说暗话,毕竟是自己家人的生意,我必须支持,我个人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有听友认可这条路,感兴趣的,自己实力允许的,可以加微信dd_house101咨询任何问题,会得到耐心的解答。硬广哈!面基背书。

节目本身并非广告,都是自己家人,大家说话都很直接,我对这一条被称为「体制外」的路线是相当冷眼旁观的,在节目里也表露得很明显。反正跟出海那期一样,大家当八卦听就好,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2:11先科普下留学费用,英国1年大概要人民币50万左右

05:32家长花这么多年把孩子送出去,图啥?

说白了,图个能更容易地去读QS排名更靠前的好大学

09:43海外著名艺术类院校,根本不考文化课,有作品集就行

14:34国内大学只留了高考这一道门,海外大学有好几道门——高考(ALevel)、预科、BTEC、IB

21:07一个国内只能上二本的学生,走体制外路线也许能读个比港中文还好的大学

23:30著名的QS大学排名,其实是一家商业机构发布的商业产品,而且随着骚操作,其权威性愈发收到质疑

27:40海外越好的大学,学费反而越贵。国内是越好的大学,学费反倒很便宜。

29:01姐姐家自己也有把孩子送出去的打算,一个孩子至少按照200万来准备

32:37教育是阶级军火,当教育高度产业化以后,昂贵的教育费用其实就是一种变相压制

36:50一个例子感受下:当好学生想走体制外路线,他的野心有多大

39:31200万的房子 VS. 送孩子去海外留学,你怎么选?

42:57这世上最大的不公,是机会不平等⭐️

45:47县城婆罗门跨城配置,城市婆罗门跨国配置⭐️

49:25留学费用降序:英国50万>澳大利亚30万>新加坡20万

50:29中产们偏爱的国际学校,在留学圈是个什么生态位?其教育质量也就那样...

58:36如果想走体制外路线,应该做哪些准备?

62:58聊聊留学行业的信息差,猫腻相当多

74:22这几年留学圈断供的多吗?

75:36高考是真的公平⭐️

78:49彩蛋🥚:海外大学也在扩招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中英升学路线对比:
  • 张雪峰在直播间对海外升学的短评(P.S.张老师女儿是走体制外路线的):
  • 最新一期QS排名(TOP20):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主播...
老钱日日谈
小远Call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猪三连星
9个月前 上海
18
分享一些观察和思考: 1.现在国内好公司招聘普遍要求看第一学历; 2.有近两年出国读研镀金的朋友(读研之前有工作经验)回来以后被hr标记为“待业超过三个月”,在简历阶段就被筛掉了,经过询问,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普遍了; 3.英澳的一年期硕士基本大家都当这段经历不存在(作为我个人甚至会认为是负分项) 4.除了最顶尖的学校(比如牛津mit这些),对于招聘的面试官来说,大多数学校QS排名好坏没有明确感知,即使在简历里面标记了什么QS50以内,也对面试官影响有限(比如如果不是听这个节目我一直以为曼大是个野鸡大学(因为我带过的曼大毕业生都给我了统一而又一致的很差的体验)) 5.从个人带人的经历来看,留欧(除英国外)留美的,普遍还都可以,但是英澳新,除非你在最顶级学校,否则有可能对面试官来说会是一个负分影响(比如我,因为带过太多英澳的新的水平很差的人,所以在有的选的情况下,我会尽量不用),主要从个人带人的经验上来说,他们的努力和落地程度是留学生里面最差的一批 6.因为毕业时间还有面试不方便,现在留学生过内找工作很不容易(以校招身份),但是有哪怕2年的经验走社招,都会容易一些 所以我个人建议: 1.出去要谨慎,尤其是英澳新,但是真的出去了,建议工作两年再回来,或者就不要回来了; 2.还是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虽然对自己来说可能是见世面可能是学知识可能是拿高排名学校经历,但是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是要一个“有用的人”,哪怕以功利主义角度上来说,让自己变的有用这个底线还是要有的
培杰
9个月前 北京
18
1:13:56 姐姐这段话很中肯,不管是体制内靠孩子,体制外考验家长,最终还是靠孩子有自驱力来走完自己的路,孩子对学习的爱好是我们这些家长最基础的努力。反过来想,这可能也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最后一代Waaaaagh
9个月前 澳大利亚
21
我是18年来澳洲读书,然后就移民定居在这儿了。其实我感觉对我来说出海读书更像是一个迁徙手段,树挪死人挪活,找个人均资源分配更多的地方,生活品质提升不小的
donn_01
10个月前 湖南
22
海归光环最耀眼应该在10年后几年,靠近疫情这几年大家也都摸清其中门道,鄙视链也非常成熟了😆
HD375782k
10个月前 上海
27
10:05 这样解读很偏颇,很多顶尖美高英高的孩子都非常优秀非常努力,根本就不是因为考不上211 985才出国的,最重要的是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这种留学中介机构的分享太功利了
Eden88
9个月前 澳大利亚
31
澳洲小留子现身说法一下。首先,我就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初三结业前几个月,放学回家,我妈突然“告知”我:高中要开始出国读书。至今没有问过她,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主意,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整个家族从此有了第一个留学生,而本人没有决定权。现在看来,说耗尽家财不至于,但绝对是一场家庭现金流的豪赌。 对于大家对留学生的嘲讽,我丝毫不会反感,因为确实很多人就是花天酒地混日子,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就行了。我也知道,我其实没有什么本事 脑袋瓜也不灵,能考上排名不错的学校,都是拜制度所赐。离开眼前的制度回国后就知道,我啥也不是。我很擅长pua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很希望我妈能在这张赌桌前开怀大笑,在亲友面前风风光光,但我没本事呀…其实我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出国留学,放不下担子去花天酒地。我有在尝试劝诫自己“课题分离”,当初我无法决定出国与否,今天我应该要决定自己眼看何方。走一步算一步吧 至于留学的意义,可能这是不是我妈的本意,但我确实满足于眼界的开阔,见众生 见天地 见自己,正如老钱之前一期节目说的(应该是)“如果你只了解一座城市,那其实你一座城市都不了解”。
小G嘟噜噜
10个月前 北京
31
很多人眼里水的留学生可能根本没法和985比。但是这些孩子原来在国内考不上985,是二本在和曼大比,这两百万是花在这儿了
HD102013s
9个月前 北京
31
换个角度想,即便上不了清北,咱们中国的孩子的水平是配享有国际名校水平的教育资源的,但是如果只走高考这条路,除去清北G9等等大家共识的名校,国内的大学教育水平是断层式骤降的,那么有条件有信息差的家长去把孩子送往国际,无可厚非
两个耳朵
10个月前 广东
32
我感觉老钱抛弃丁克的概率越来越大了
李太热
9个月前 加拿大
43
随便说几句帮帮有缘人:做任何事要以终为始,如果你最终会回国,只是为了落户选调进央国企,请参考目的城市要求的大学排名目录,选其中性价比高的,例如日本的某些大学,学费低生活费低英语授课,成本是英国这类国家的1/4,其中尤其要注意参考软科排名,因为更接近公认的名校排名,选调和国企也会更认;如果你是为了移民,那要结合移民目的地国家的政策,这里排名就没有任何意义,需要考虑的是地区政策、就业情况、生活和读书成本等等,如果是这个目的,英国和美国就要慎重考虑,因为移民周期非常长,而且有很大运气成分,但像澳洲这类国家,非八大的塔斯马尼亚大学个护理类,轻松拿身份,性价比极高,拿到身份后再依据大城市;最后如果就是为了学术深造,那就看学科和个人追求,排名就更不重要了。总之,要先搞清楚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再考虑路径,不要被中介们忽悠了。
老钱日日谈
10个月前 北京
44
明人不说暗话,毕竟是自己家人的生意,我必须支持!我个人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有听友认可这条路,感兴趣的,自己实力允许的,可以加微信 dd_house101 咨询任何问题,会得到耐心的解答。硬广哈!面基背书。
Dina是迪娜
10个月前 湖南
54
老钱的姐姐过来打招呼啦,哈哈哈!最近高考和中考后过来咨询考虑Plan B的亲朋好友不少,主打一个少踩坑和少绕弯路,有预算的又不愿意太卷的多准备一条路(经济基础决定了很多…😅)…欢迎微信上唠唠
小猪不开心
10个月前 北京
58
命运交响曲可太艹了
老钱日日谈
9个月前 北京
67
看到评论区的一个流行质疑是:留学了然后呢?就能找到好工作了?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教育是为了改变命运?还是丰富自己? 看起来,前者普遍刚需,后者道貌岸然。 或者能不能这么说? 匮乏的人,希望通过教育改命。 不匮乏的人,希望通过教育丰富自己。 当然,这里的匮乏绝不止财富这一个层面。 但有没有可能,一个人并没觉得自己的命是差的? 进一步地,两种看待教育的方式,谁的发心更好? 我觉得是后者。 如果教育是为了改变命运,那如果我是一个富二代,金汤匙出生的,我就不用去接受好的教育吗?就可以放弃教育吗? 在脑子里做一些这种思想实验,相比争论对错更有价值。
Ass嘟嘟
10个月前 河北
72
「✅留学 - 费用」 ISC报告:学费+食宿3.5~6.5W英镑/年。 读1年预科 + 3年本科 + 1年研究生 = 200~300W元预算。 读1年预科 + 3年本科 ≈ 200W元。 九年级之前便宜点,之后贵一点。包含:学费、住宿费、一日三餐、课外活动等。 省费用:家长拿到英国工签、走读学校。 伦敦当地,上学租单人间,400+磅/周。 降序:英国50万>澳大利亚30万>新加坡20万 「✅留学 - 优势」 利用教育资源全球的不公平性,更容易读到QS排名更靠前的好大学。 国内成绩不够好的,换赛道弯道超车。 「艺术类院校」 国内艺考需要文化分; 英国主修三门跟艺术相关的A-level,外加作品集即可(有可操作空间)。 艺术:大部分可以理解为跟技术相关,可培训出来的,不需要有较强的绘画技巧。 「通向高等院校的“门”」 国内:高考。 海外:高考(A-Level)、预科、BTEC、IB。 A-Level:学制2年,是英国全民课程体系,是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考大学最基本有3门科目即可。 预科:1年,适合国内读完高二、高三的孩子,有通过率,但不难。 IB课程:全球性的。至少选六门课+Theory of Knowledge 英国大学的入学要求,对各个考试都做了相应要求,只要达到相应的分数→申请 & 达到雅思要求,就可以被录取。 以普通高考成绩,考取其他国家排名靠前的大学,也可以。但以剑桥和牛津为例,招录人数按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考试,分配到国际生的额度已经很少了。在英国读高中也会占用国际生额度,但用的是英国当地UCAS大学申请系统。 「QS大学排名」 是一家商业机构发布的商业产品,而且随着骚操作,其权威性愈发收到质疑。 英国和澳洲的学校喜欢QS排名,美国的学校喜欢其他排名,国内喜欢软科排名。 澳洲要求低一些,新加坡学校少、竞争激烈。 「学费」 1)海外:越好的大学,学费越贵; 在美国和英国想上一个好大学,大概率要背助学贷。 34:00 我说美剧里怎么那么多助学贷,原来这样啊,解惑了 2)国内:越好的大学,学费越便宜。 「⭐️机会」 这世上最大的不公,是机会不平等。 45:00 又很无奈,留学的几种选择,没听播客前根本接触了解不到。存在特别大的信息差。 「国际学校」 英国学校在国内联合开办,跟英国一样的课程和考试体系。但很多东西变味了,变成两类国际学校:学术很强、快乐教育。 硬伤:海外很强的外教不愿意过来,国内留不住。 体育:海外非常注重运动。运动作为每天必选的科目,种类也很多。 「体制外路线 - 准备」 尽早做好信息搜索。不止看排名,选择城市也很重要。 英文基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国私立学校:纯国际学校、本土传统学校。 公立是给移民家庭或条件不太好的孩子上的,但凡有条件的都是上私立,因为英国最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在私立学校。 「留学行业 - 信息差」 选择学校和识别学校是两回事。 根据成绩不同、学校排名不同、支付佣金不同,推荐的不一样。 有条件的话去访校(上学期间),有人陪同能正常介绍的情况下,至少了解70%。 信息源:泰晤士报、卫报、学校官网等。 「⭐️高考」 教育资源在全球就是不公平的,要能理解,能正面这个事实。 高考是真的公平,一条独木桥。 「入学率」 中国入学率60%左右,985录取率不到3%,211不到7%。 英国入学率90%,全英前25%的录取率51%(从私立学校毕业)。
北京西路Monica
9个月前 浙江
73
作为期期不落的忠实听众,我觉得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我和我亲妹,相差十四岁,都在高考难省江西。平心而论,我俩天赋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甚至于我俩高中都在江西最好的学校。然而留学的意义在于,十多年前我废老大劲才勉强从江西考入某中上211,而我妹受惠于父母的中年事业运,高一及时换赛道,最终录取牛津。水平相当的两人,因为父母的托举,人生开始有了不同的际遇(当然,我还是打心底为我妹开心的,妹妹出国也是我建议的。正是因为知道自己高考这条路走的多艰难,在家里有条件的情况下,不想让她没苦硬吃)
肆亦蛮蛮
10个月前 福建
75
二本学生听完又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社媒幻觉与自我攻击之间的反复横天局面,躺平平进入梦乡了🐸
还是要多喝冷水
10个月前 广东
84
硕士毕业两年了,越长大越发觉得这世间的路是很多的,想要漂漂亮亮不沾泥土的取巧,就得靠前辈指点,靠钱砸出来。 便宜点的高考有 2+2 项目(两年国内,两年国外),减几十分进不错的学校,还能混俩文凭;贵点的,初高中就出国的自不必说,语言能力、眼界、家庭让他们必然能在社会上立足,美本、英本也是奢侈品,家里没个几千万不会考虑。 虽然我总觉得这些教育的投入大多回不了本(纯经济视角),但内心曾经是非常羡慕的,因为这意味着留学生有几年的时间,可以沉浸地体验迥异的文化,未来更轻易地收获社会认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父母在托底。
茉莉乌龙21
10个月前 广东
156
接触过很多大学生,985的素质明显高于大部分留子,感觉国内就业市场现在已经对留学生袪媚了,所以海归最佳就业市场可能只剩下上海和香港这些外资较多的
自来水公司小林
10个月前 加拿大
163
1. 高考的功能是选拔/分配,海本的功能是培养/投资/消费 2.公平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3.985大学都配不上985本科生在高中阶段的努力和素质 4.没有风险承受力时投资=赌博 5.同档次学校里,海本学生学术能力的方差远大于国内本科生 6.影响大学排名最重要的指标是科研(隐形指标是校友),而不是本科教学水平、本科生素质。这是大学排名不再令人相信的原因,因为对于某些名校,降低门槛可以获得更多国际生学费以支持科研,反而提升排名。 7.非经济腾飞期,对于普通人,马斯洛需求的塔,还是得一层一层地爬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