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hello大家好,我是刀姐。这次我请到了《详谈》丛书主理人,得到App总编辑李翔老师来做我们播客的嘉宾,这也是李翔老师的播客首秀。

知道李翔是有一次看到我的前同事在微博上贴了一张《详谈:BOSS直聘赵鹏》的截屏,她摘抄了一段话——“如果产品足够犀利,能给用户带来真价值,没有流量、没有资源,也能养出来。这叫儿子要穷养。”

“是否要做一个创新,我们常问三个在不在:如果这个创新失败了,公司还在不在?团队荣誉感还在不在?团队锐气还在不在?”

还有这句:

“有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想清楚,也不是封闭三天脑暴一下就能想清楚的,需要让它慢慢长出来,这个过程我们叫做低温运行。” ​​​

这几句话,瞬间戳中了我。文字很淳朴,很原汁原味的把创业者的思考传递了出来,我立即下单买了《详谈》。我对说这段话的赵鹏充满了敬佩,也对对面的李翔非常好奇。

《详谈》系列丛书有许多本,这套书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看过或者至少听说,他详谈了多个企业家,包括左辉、赵鹏、张勇(新荣记创始人)、水滴沈鹏等等。最近还上线了一本对谈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所有的书都是用对话体的形式,用纸质书,发售。

事实上,我第一天创业的时候做内容,曾经也用的是对话的方式写,我认为我听到的一些话其实很纯粹,很震撼,这种语言呈现方式我不愿去修改,让它原汁原味的呈现反而更加强大。

但后来被老媒体人点评说“这是一种偷懒的方式”,于是我便开始想要改变形式,重新用自己的语言梳理对话者的话。但是“老媒体人”的李翔竟然选择了对谈的形式,而且还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用纸质书。我瞬间觉得释然了。

我也研究了一下李翔这个人。李翔,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总编助理;《第一财经周刊》总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财经天下》主编、出版人;Esquire中文版《时尚先生》主编 。后加入得到,担任得到App的总编辑。

在2016年~2017年之间,李翔在“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和《李翔知识内参》,以私家商业知识秘书为定位,从繁杂的商业资讯中筛选出最前沿、最有用、最值得关注的信息,在内容形式上,不同于长篇大论的商业读物,书中的300条商业建议篇幅短小,以金句+小段解说的形态浓缩商业领袖们的真知灼见,方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商业世界的最有价值资讯。

总而言之,在纸媒时代兴盛的时候,李翔做过商业记者;在杂志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的过程中,李翔又担任过主编;后来在知识服务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加入得到APP任总编辑,推出了自己个人向的付费产品。其笔下的报道覆盖上亿读者。

坊间听闻,每本《详谈》只需要两次4小时的采访,然后就能出这一整本书。

所以我就对这套书背后的那个男人,也是人物访谈类传记《详谈》丛书的主理人李翔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和他交流一下。我隐隐约约觉得我俩可能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地方。我觉得一个人的经历,回头看会连成一条线(connecting the dots),鉴定了许多这个人今天做事背后的原因和一些模式。所以这一期,可以说是两个内容人的互相探讨:

  • 01:27 成为《详谈》背后的那个男人之前的故事
  • 11:31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一本杂志
  • 23:45 采访对象的选择——要么选择很喜欢的,要么选择很讨厌的
  • 28:59 聊聊《详谈》写过的那些人:张勇、赵鹏、饶晓志、沈鹏、杨浩涌、左晖
  • 35:02 聊聊最新的这本《详谈:杜国楹》背后的故事
  • 53:59 成稿背后:写一本《详谈》真的只需要两次4小时的采访吗?
  • 01:00:32《详谈》的下一步:访谈更多消费品创始人

那我今天呢,就是和详谈了许多企业家的李翔进行一场详谈(开始套娃),他和我分享很多在别的场合没说过的有趣故事,我整理了一下一并分享给大家。

本期播客的文字版对谈记录将同步发在公众号:【刀姐doris】

希望大家听完这期节目能有所收获,enjoy it!

**和我们交流**

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

**本期制作人**

@旺仔珂珂糖

主播...
刀姐doris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uper黄
3年前
3
可能翔总状态不好?音频气口基本剪没了,这样就会显得语调忽高忽低,下次可以试试留松快一些,听着有些难受
钱钰
2年前
3
竟然有一种在听张全蛋讲科技的错觉。
且自潜心
3年前
3
搭配公众号访谈全文收听,https://mp.weixin.qq.com/s/mxTPzybsqIB2oXqwYIr9ew
然后呢就
3年前
3
26:33 采访不喜欢的人的折磨就像和不喜欢的人谈恋爱吧,付出本不存在的好奇心和耐心。
饭困困不团
3年前
3
盛赞了杨浩涌啊,推荐大家听这期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1658b131bde68f9e1ff923d?s=eyJ1IjogIjVmOGQzMTUzZTBmNWU3MjNiYjhlYTkxMiJ9
Jedisoong
3年前
3
1:02:26 消费品和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消费品的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 消费品不一定是飞轮,需要一直做营销获得存在感 消费品很难复刻互联网基于abtest的增长黑客 消费品更多的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逻辑,前期投入成本更大,切换速度没有互联网敏捷
栗子ilz
3年前
4
两位老师都好喜欢呀!!为什么这么多话题都能侃侃而谈,羡慕了哈哈哈 (希望李翔老师也可以开个播客!!)
Aprah
3年前
4
1:04:37 这个洞察有意思。互联网跟消费品营销底层逻辑是不同的。消费品没有互联网品牌的飞轮效应~
栗子ilz
3年前
5
李翔老师讲话好快呀哈哈哈
韩叙HanXu
3年前
5
哈哈李翔果然是记者,聊着聊着就变成采访刀姐了
魏圆圆日益变圆
2年前
5
12:18 确实男声的停顿真的蛮奇怪的...是因为剪掉了所有气口吗,感觉说一句话不带喘
小u和咖啡
3年前
6
我想问问,我用1.3倍语速听这一期,为甚么感觉李翔老师讲话像是AI机器人合成声音?……
不二爱心理
3年前
7
终于上线啦!关于《详谈》的详谈 👍
凌空小鱼儿
3年前
7
第一
刘习鹏
3年前
8
男声的发音和停顿好奇怪,好像是机器人
岸光
3年前
8
最后一部分刀姐讲完自己的理解,怎么没有李翔的回应就结束啦?
旺仔珂珂糖
3年前
11
每个做内容的人都值得听两遍
宽法师
3年前
13
李老师语气太接地气,老杜依然值得敬重,营销人不存在可不可耻,品牌人不存在高不高级,生意人最务实。
Leon张英海
3年前
19
欢迎大家购买《详谈》,都是我的上帝!
Aaron
3年前
19
仅凭印象做一点笔记 1.动能品牌(追求速度与规模)、势能品牌(追求高度、蓄力)。前者的打法偏向互联网产品,代表是“完美日记”、后者的代表是“观夏”。 2.消费品用互联网产品的打法逻辑不一定:不能走通,核心原因是规模效益和网络效应不像互联网产品,无法真的垄断市场。 3.互联网团队到后期市场团队会越来越少人,而核心在产品和运营。 4.新消费品的机会可能会在一个“人群品牌”,比如“内外”抓的新读书女性人群、观夏抓的精致生活人群。 5.详谈采访的流程,先做大量的关于采访对象的资料和背景了解、然后列好第一版本的提纲、接着是采访时的信息收集、然后再进行信息梳理和罗列二次采访提纲(考虑是否需要换方向、补细节等)、二次采访、最后再进行终稿梳理、补一些最终细节 6.采访的对象和话题,一定得是自己充满情绪的,这里的情绪包括要么特别喜欢好奇,要么特别不喜欢和愤怒。 7.《详谈》系列本质上是一本杂志而非书籍,定期发售,花更多的内容聚焦在一个有趣的商业人士上,杂志逻辑。 8.杜国楹虽然做过很多知名的品牌,但感觉更想成为产品人,小罐茶出发点并非“送礼市场”。杜国楹是一个很有“矛盾感”的人。 9.赵鹏是一个很坦诚的人、沈鹏是一个很有进化体系的人、老左是个有哲学感的人 10.元气森林是如今还在用互联网打法推进的新消费品牌,而且大开大合,做得怎么样、怎么操作以及为什么能这样做值得研究。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