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本期播客为远程录制,音质稍有差异(已经努力调整啦),还望大家多多理解。

💡

随着对线下茶饮体验的观察越来越多,我发现总会有一些人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名词(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各种各样的概念(茶气、发酵程度、越陈越香)来标榜自己对茶的了解,有时尚能逻辑自洽,有时真的不知所云、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无形之中,给大家的茶叶消费增加了许多心理负担。

那么作为有学科体系背书的产品,我们如何从一个相对科学的视角认识茶叶,并且理解那些弯弯绕绕的概念?加工工艺对于一款茶产品意味着什么?商家惯用的“化学成分”真的可以定义茶叶的风味密码吗?越陈越香是否有理论依据呢……

于是我带着最近积攒了许久的疑问,同即将要去攻读茶学博士的小马录制了这期播客,请他从茶叶加工从业者和研究者的视角来解答这些问题,并厘清那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误用”的概念。

“当整个市场的大部分人都在朝一个方向冲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稍微往回拉一拉。”

相信这期节目一定可以为你带来认识茶叶的新思路,也会让你从此喝茶更有自信,毕竟一款茶叶到底怎么样,应该是你自己说了算。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第一部分 六大茶类与茶叶加工

03:29 从茶叶加工视角“重新”理解六大茶类

06:50 严格来说红茶并不是“发酵茶”,黑茶才是

09:27 六大茶类的提出,是我们夺回茶学科研话语权的一次巨大胜利

11:10 大胆开麦:六大茶类和发酵程度不能画等号!

14:03 影响六大茶类风味的决定性工艺流程有哪些?

16:49 先有好喝的茶,然后才有了茶的“适制性”

19:45 所以为什么没有云南大叶种的乌龙茶呢?

25:14 茶树的品质和加工,最初都是因地制宜的

第二部分 当商家谈成分时,到底在谈什么?

26:47 不要被茶叶里的“成分党”PUA,好喝就完事儿

32:46 绕不开的茶叶功效,是真实的吗?

36:09 收敛性,包裹度,喉韵,体感……到底是啥?

42:47 大厂的茶叶拼配是靠感官还是看成分?

45:22 人类的感官系统很有趣,虽然精度很差,但处理能力超强

48:12 词汇量大未必对,每个人都能在喝茶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描述方式

第三部分 茶的“最佳赏味期限”

51:19 为什么有的茶耐放,有的茶不耐放?

54:31 绿茶放在冰箱里,可以储存得更久吗?

56:32 越陈越香?茶质衰退?如何理解普洱茶的陈化?

01:00:03 既然生普陈化是为了更好喝,那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做好呢?

01:06:52 茶叶不存坏很简单,想要存好还挺难的

01:10:50 存好茶叶的核心是“环境可控”,可控的秘诀是“密封”

01:12:40 ×越陈越香,√越陈越浓越香

01:16:28 “我们都只能喝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好茶。”

🎙️

小马:《长虫山茶话会》主播,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十年茶叶加工经验

📁

陈椽:中国制茶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六大茶类提出人,1979 年撰写《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

王泽农: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著有《茶叶生化原理》《中国农百科全书·茶业卷》《万病仙药茶疗方剂》。

适制性:是指茶树品种适合制造某类茶叶并能达到最佳品质的特性。

酚氨比:指茶多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过去常用于确定适制茶类,近年来也常被用于审评茶汤的滋味品质;有研究认为比值在 4 ~ 7 范围内时更适制绿茶。

鞣质(Tannins):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用来鞣皮,分子量通常为 500 至 3000。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儿茶素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与一些典型的植物单宁(五倍子单宁等)相比鞣革的性能较弱,分子量为 300 以内。

吲哚: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但浓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

鼻后嗅觉:指进食后,口腔中气味化合物通过口鼻之间的通道到达鼻腔,刺激鼻腔的嗅觉黏膜。

🔗

友台相关内容推荐:vol.17 聊茶第一步,从六大茶类开始

📷

分享一个近期在空调房里喝普洱茶的瞬间~

🎵

Just a Feeling - Thomas Greenberg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主播...
犀牛行走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汉堡包zz
5个月前 湖南
0
这期真的蛮好
jiantantan
1年前 挪威
0
No bullshit 科普真赞!
犀牛行走
7个月前 上海
1
欢迎加入听友群来和更多茶友相聚!群内还有不定期茶品、茶点、茶具和一些美食美物团购。入群请先加微信【GentleLou】,主播营业~
Mist_qFrr
1年前 四川
1
感觉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东西
犀牛行走
1年前 浙江
1
40:39 get到了一些很新的知识…原来人体喉咙往下的肠胃也是有味觉的
犀牛行走
1年前 浙江
1
18:29 酚氨比哈哈哈,好好懂哦!
Hal198x
1年前 浙江
2
这期太有深度了,原来从科学的层面,茶是这样的,这内容深度,太强了!像我之前总去茶馆,让茶艺师给我科普一两款茶,最多聊聊他知道的头部产区,想了解工艺,了解物质,是怎么想听也听不到的…感谢🥹
犀牛行走
1年前 浙江
2
1:16:41 “我们都只能喝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好茶。”神结尾!太喜欢这句话啦
等雪久
1年前 北京
2
这期节目每一段话都是一个知识点,学习完再也不怕茶店老板的忽悠了
犀牛行走
1年前 浙江
2
06:23 六大茶类里面,最早出现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绿茶~很简单,就是利用“热”把茶叶做熟咯
山月1988
1年前 江苏
2
56:34 听到说冷冻,我立马把冷藏柜的绿茶转到冷冻柜了
芒小菓
1年前 山东
2
沙了个发🛋️
犀牛行走
1年前 浙江
3
07:34 原来六大茶类不是按照发酵程度分的!!更简单、准确的是,六大茶类是按照加工方式分类的。想一想确实是哦,发酵一般我们在说的时候都是微生物主导品质变化的一个情况……下次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就会更简洁和精确啦!谢谢嘉宾分享~~
Mang-yu
1年前 中国台湾
3
茶沒有适不适合,只有试不试过,太赞同马老师的观点,我们也经常尝试各种茶种工艺,也做了乔木大叶种的乌龙茶好多年了,听了阿乐节目也学习到许多知识,在喜欢茶之前正确的喝茶太重要,在这里还可以更广泛的去了解茶,主要是每个主播真的很用心又专业,用听觉喝茶也是一种享受!!
Grayson_xery
1年前 上海
3
之前听到过长虫山关于茶叶的分类的节目,这期来茶里茶外复习一遍
赏心
1年前 北京
4
第一次听专业人士从科学角度讲解茶叶,涨知识!
FourZH
1年前 广东
5
这期好硬核听着好爽好喜欢!
HD363358z
1年前 美国
5
太用心了,干货满满!一定要多听两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