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路也许是你的“神经环路”。潘潘跟格格跨越了若干学科,只为聊清楚如何驾驭着一种人本来就具有极其强大,但我们却又一知半解的神秘力量 - 大脑。
【主编想说】
「世界青年在中国」探索世界,同时探索自己。
【内容提要】
- 你好,我是苏日古格(格格),北大神经科学博士
- 我喜欢研究的是“神经环路”,关于记忆
- 神经元的互相连接让我们有了想法/认知/情感变化/行为
- 人的未来观 VS 小鼠的未来观(Place cell 位置细胞)
-【海马体】的重要性,如何形成情景记忆 + 和其他脑区连接
- 记忆retrieve的过程,情感记忆(感性/杏仁核)和时间/空间记忆(理性)的调动
-【杏仁核】形成恐惧的地方,当然也有很愉快的记忆
- Nature和nuture对人脑带来的影响,critical period大脑可塑性非常强,聪明的人不是因为神经元数目多,是因为神经元链接多
- 如何有效“锻炼”大脑 - 如何联系,好好睡觉等等
- 格格:从生物入门,为什么大脑控制了我们的行为,于是选了动物行为学,非常喜欢神经环路
- 虽然很希望得到试验结果,但是很不喜欢伤害动物
- “你的大脑喜欢做什么事情,大脑就会支配你的身体去做什么事情,大脑只是把身体当成工具”
- 探索自己=心理学上的探索 + 神经学上的探索
- 推荐阅读/公开课:György Buzsaki(大脑脑电波的研究),John O’Keefe(2013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大脑中的GPS)
- 脑神经学科还停留在“发现“这个阶段
- 年轻的时候激活的大脑越多,之后可以运用的地方就越多,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继续锻炼,不然会生锈。大脑也是一直在清理内存的,我们生存不需要那么多信息,信息太多反倒会影响准确性
- 人这一辈子的潜力【约等于】大脑的实力
- 【前额叶】发展对孩子的重要性,小的时候没有机会处理深度信息(比如说只看视频,不做思考),长大之后非常有可能只能处理浅层信息,不能进行全面深度的信息处理
- 工作中的“专业化”(单一)也变向地影响了神经的发展,因为在工作中人不需要处理复杂的信息,而是专注于一个process的完成
- 如何能更好的避免上述问题(工种单一,思维固化):欢迎主动接受更多挑战,把自己放到更混乱的环境中,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 欢迎大家在探索的路上继续运用哲学/科学思维观和探索态度
- 如果人的智慧是我们这一个物种的最高级的功能,我们是否运用好了这个功能
- 保护大脑,好好睡觉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NEW】汽水儿|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微博:@潘潘是小黑 敬请期待听友群!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主编想说】
「世界青年在中国」探索世界,同时探索自己。
【内容提要】
- 你好,我是苏日古格(格格),北大神经科学博士
- 我喜欢研究的是“神经环路”,关于记忆
- 神经元的互相连接让我们有了想法/认知/情感变化/行为
- 人的未来观 VS 小鼠的未来观(Place cell 位置细胞)
-【海马体】的重要性,如何形成情景记忆 + 和其他脑区连接
- 记忆retrieve的过程,情感记忆(感性/杏仁核)和时间/空间记忆(理性)的调动
-【杏仁核】形成恐惧的地方,当然也有很愉快的记忆
- Nature和nuture对人脑带来的影响,critical period大脑可塑性非常强,聪明的人不是因为神经元数目多,是因为神经元链接多
- 如何有效“锻炼”大脑 - 如何联系,好好睡觉等等
- 格格:从生物入门,为什么大脑控制了我们的行为,于是选了动物行为学,非常喜欢神经环路
- 虽然很希望得到试验结果,但是很不喜欢伤害动物
- “你的大脑喜欢做什么事情,大脑就会支配你的身体去做什么事情,大脑只是把身体当成工具”
- 探索自己=心理学上的探索 + 神经学上的探索
- 推荐阅读/公开课:György Buzsaki(大脑脑电波的研究),John O’Keefe(2013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大脑中的GPS)
- 脑神经学科还停留在“发现“这个阶段
- 年轻的时候激活的大脑越多,之后可以运用的地方就越多,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继续锻炼,不然会生锈。大脑也是一直在清理内存的,我们生存不需要那么多信息,信息太多反倒会影响准确性
- 人这一辈子的潜力【约等于】大脑的实力
- 【前额叶】发展对孩子的重要性,小的时候没有机会处理深度信息(比如说只看视频,不做思考),长大之后非常有可能只能处理浅层信息,不能进行全面深度的信息处理
- 工作中的“专业化”(单一)也变向地影响了神经的发展,因为在工作中人不需要处理复杂的信息,而是专注于一个process的完成
- 如何能更好的避免上述问题(工种单一,思维固化):欢迎主动接受更多挑战,把自己放到更混乱的环境中,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 欢迎大家在探索的路上继续运用哲学/科学思维观和探索态度
- 如果人的智慧是我们这一个物种的最高级的功能,我们是否运用好了这个功能
- 保护大脑,好好睡觉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NEW】汽水儿|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微博:@潘潘是小黑 敬请期待听友群!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主播...
PanPan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扣子_大哥爱思考fm
3年前
1
13:31 🤣随手附赠HM详解: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ed24606e0a6707649685cf?s=eyJ1IjogIjYwZDRkYzM5ZTBmNWU3MjNiYmZhZmEwYiJ9
Yomaris_rGrk
3年前
2
hello 我是学音乐专业的,小提琴乐手和老师。虽然在教小朋友小提琴,但是这一行动是怎么发生的,我还是不太明白。
MaggieLuk
1年前
浙江
2
请关注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出品的“脑与心智毕生发展研究中心CLIMB”公众号
蓝色原野
3年前
2
访谈的信息密度太低了,
Kiki_KYBN
3年前
3
背景声音有点响

肉肉来了
3年前
3
主持人几次提到“我”和“大脑”。但其实可能“我就是大脑,大脑就是我”。并不是分割的。
刘莽夫
3年前
4
56:59 这也太牵强了……究竟哪个时期算critical?锻炼大脑的意义上的“浅显”和与不同媒介中内容深度不同的“浅显”是不是同样的“浅显”?研究就只给出critical时期需要对大脑刺激让大脑更好地发育,跟解读的小时候多看视频长大了在职场上就脑子一根筋,差了十万八千里

CherylChan23
3年前
4
01:00:17 有目的性的把自己放进更复杂的东西,很赞同这一点。作为一名翻译学习者,除了精进语言技能本身,还需要加强各种领域的背景知识的学习。如果只是停留在舒适区,会有动力坚持,可是能力会止步不前。所以最近的几个月我都在慢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选择去了解一些自己不太感兴趣但是愿意去接触的知识,也能够从中满足好奇心,获得一些乐趣和成就感,再慢慢拓宽更大的领域。原来走出舒适区还有锻炼大脑的功能,学到了~

林竹云
3年前
4
感觉一不小心就哲学起来了
扣子_大哥爱思考fm
3年前
4
23:49 病人Phineas Gage
HD119660e
3年前
4
58:53 拆分得越细 对于商业来说就越make sense,对于人来说,就越不make sense 😭
cccold
3年前
4
13:17 想问下梦境(潜意识)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哈哈
cccold
3年前
4
40:47 所以The matrix 才这么经典,大脑program你做啥你就做啥哈哈哈(倒也没那么绝对啦哈哈)
cccold
3年前
4
07:52 活在当下的小鼠哈哈哈哈哈 绘声绘色的描述

叫我娜拉就好了
3年前
5
虽然不是神经科学相关专业,但是因为工作关系看了一些青少年大脑相关的文献,看到大脑在0~3岁时会快速发育到类似成年人大脑的体积,在这之后,尤其是青春期,会发生突触修剪使大脑皮层变薄,修剪掉了不常用的突触,留下更高效的突触。并且大脑内连接性会更强,白质体积变大。这些幼儿时期的发展和青春期的激素变化导致的大脑结构变化会使大脑具有可塑性,并且受环境因素很大的影响。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对哈。。

江猪子
3年前
5
推荐《认知心理学》这本书,从心理学和脑科学来入手,很好读!

芝士满满
3年前
7
干货满满,希望请更多领域的博士来科普一些知识
cccold
3年前
10
23:05 这个问题好好,看过Dr.House 里面有个脾气特别好特别好的人,其实是脑部有肿瘤压迫,所以导致他性格极端的nice。医生还说如果切除了,他可能就会变成个有脾气的正常人哦。
HD119660e
3年前
12
01:02:25 01:02:29 人很容易就落到一个套路里面去了,所以大脑在不断的去找规律,因为这也是生存的一个本能,找到规律的话人就会活得更舒服。做出思考或解决复杂问题这样的习惯不得不练(就算本性不是如此的),为了大脑,为了更高级的认知功能。
cccold
3年前
19
01:04:22 主持人和嘉宾都真的很实在,聊天过程中提及的学习中输入输出的再多东西,最终其实也都是关乎于人的生活的改善,而不是凌驾于哪个事件,处于真空的情境下去讨论。前段时间听隔壁一个商业播客…对于教育行业大幅度裁员下岗,教育企业被逼转型卖羽绒服…听到的通篇描述都是“这很有意思”……我真的无语,可能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才能这么“清醒”吧